「公知」在中国变成贬义词是经过了怎样一个过程?

 我来答
账号上线
2018-06-23
知道答主
回答量: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128
展开全部
我喜欢一句话,(你可以质疑权威,但你必须自己去验证对错)这话是那些年看了太多公知得下来的经验。所有的公知和网络上追捧的学者屁股没一个干净的。有大贪女婿,有反社会分子,有诈骗犯,他们厉害的是能把自己伪装成君子,说的话,发的文字你不深思一定会被愚弄。当你喜欢上他们的文字后会发现反社会是他们最喜欢说的话。消极无用看是对社会的抨击,能让你也被他反社会的思想带起走。消极生活,对身边的人和事都是消极恶意对待。太多说不完,去搜下(被封杀的公知)你会知道太多的公知背面是什么样的
大德大威大禽兽
2018-06-10
知道答主
回答量: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628
展开全部
因为这些所谓的公知精英 圣母,打着为国为民为弱势群体的幌子,行攻击国家和人民之实。给国人打上低素质标签,攻击国家体质,攻击教育体制,美化外国人,打击国人自信心等等?随着国人的国家发展获得感增强,出国见识的越来越多,那些公知精英圣母的信用破产就不足为奇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卖萌jdqtg63ed
2017-12-25 · TA获得超过398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99
采纳率:95%
帮助的人:65.4万
展开全部

从“公共知识分子”到“公知”,“知识分子”本就是一个比较高端的头衔,而加上“公共”二字,除了将指代对象细化为“对公共事务发表言论的知识分子”,还有着“为公”“无私”的含义,代表着一种担当,显然是褒义词中的褒义词。而在当时的舆论中,这个词还经常与“良心”“真相”“独立思考”之类的词汇绑定在一起,本来就容易引起争议。这样一座高高在上的神坛,需要有足够坚实的地基,而“公共知识分子”恰恰缺乏这样的底蕴。这个词是世纪初随着《南方人物周刊》的一期《影响中国公共知识分子50人》才流行起来的,与公共领域发育成熟的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并没有足够的历史积淀和社会基础。这些“公共知识分子”多是仍在活跃的中青年文人学者,很多人水平是有的,但是显然还没有来得及获得大众的广泛认同,这种认同对于象牙塔内的学者或许不重要,对公共知识分子就不一样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龙之突袭1
2018-06-24
知道答主
回答量: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308
展开全部
国家强盛时 歌功颂德,顺应天命
国家衰落时 暴虐淫意,气数已尽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于索素闲
2017-12-29
知道答主
回答量:2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6万
展开全部
是因为一大批文痞失去了良心,借助公众平台,大肆宣扬自己的垃圾私货。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6)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