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地区特殊的埋葬习俗有哪些?、

 我来答
与爱情有个约会
2012-11-07
知道答主
回答量:2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3万
展开全部
三峡地区墓葬资料内容丰富,从目前三峡地区考古发现的墓葬资料获知,历史上三峡地区的人们安葬死者的方式大致上有三种葬法:一为土坑葬;二为瓮棺(罐)葬;三为崖葬墓。其中发现一种特殊的埋葬习俗——悬棺。

关键词:三峡地区;埋葬习俗;悬棺

在我国的东南方的武夷山地区,西南的云南、贵州、四川一带,北至重庆的小三峡,大约有10多个省市,发现了放置在悬崖绝壁上的棺木,甚至于近来在陕西的商洛地区,也发现了类似的崖葬。悬棺不仅中国有,在东南亚和太平洋群岛也有。这些悬棺或崖葬,有的在崖洞中,有的搁在横木上,有的近贴水面,有的高离水面,遥遥在上。这些悬棺或崖葬是什么时代的?它们属于什么人的葬俗?又因为有的悬棺或崖葬处在离水面60至100米的绝壁或绝壁的洞中,就使人们不禁要问,它们是怎样被放置进去的?这些问题就成了千古之谜。

一、三峡流域悬棺出现的时间
小三峡位于重庆市巫山县境内,是长江支流大宁河风光最秀美的一段。这里也散布着许多悬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考古学家在大宁河上游取下一具棺木,从棺木的主人和殉葬品判断,这具棺木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四川珙县麻塘坝和苏麻湾两地的僰人悬棺,起于秦,止于明。四川内江发现的古代崖墓,其年代为东汉。

二、何人留下的悬棺葬
秦汉时期,武夷山属闽越,是闽越人的活动中心。三千年前,《周礼·夏官》记载:“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之民。”“七闽”,经学家郑玄注解:“七乃周所服之因子。”《逸周书》载周成王二十五年大会诸侯于东部,四方贡献方物:“东越海直(蛤),颐人蝉(缮)蛇”。 再上溯《商书·伊尹朝献》中记伊尹为四方令,管理四方部族,正东有“沤(颐)深之民等九夷十蛮,越沤(颐)箭(剪)发文身……”武夷山可归入越沤之中,这是三干五百年前。因而就推断,武夷山的悬棺是闽越人的遗物了。春秋、战国之际的江西贵溪龙虎山船棺,据考察推断也是越人遗迹。陕西商洛一带的崖葬,据推断是古巴人的葬俗。重庆巫山小三峡的悬棺,据推断当属古代巴人所为了。东汉至唐,湘、川、黔、鄂边境的五溪蛮,有悬棺葬之俗,为古三苗后裔所为。三国时浙江临海境内的“安家族”,葬俗与武夷相似。明代,四川珙县悬棺属于僰人。也有人把僰人和古越人关联了起来。
有人据于悬棺或崖葬风俗的沿续性考虑,认为散布在全国各地及东南亚和太平洋群岛的悬棺或崖葬都是古越人及其后人所为,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要考虑到进行这种葬俗的民族的生产生活环境影响。
人类的许多风俗是自然形成的。越是在早期,人类就越受到当时的生产条件、生活环境所制约,他们不可能去作对自己来说很不便的事,或者不容易办到的事。据此认识,我认为,我们已发现的这些悬棺或崖葬大都是古代一些渔民所为,至少他们的劳动与生活是和船有关
其一、从已发现的悬棺或崖葬来看,均在溪流的悬崖上,且大都在大江大河支流及其末端,两岸高山峻岭、断崖绝壁,中间溪水流淌,在这样的环境中,只有渔民才有可能在此生产和生活。而且,这些地方都远离农耕区域,这就可以排除农耕民所为的可能性
其二、在福建武夷山、江西龙虎山的悬棺中,有几具船形棺。可以设想:悬棺的主人是以船为家,也就把棺椁造成船形了,使死去的人能像活着时一样生活;或者在最早时,就是以船作棺来存放尸体的,渐而成俗。考古工作者曾对一具船形棺进行研究,发现随葬品中有龟形木盘和许多鱼骨,棺的主人生前很可能是个渔民了。
其三、葬制规格低,除了处在崖洞和悬崖外,葬法简单。陪葬品少或无陪葬品。这种葬制符合山溪渔民的社会结构。这种山溪渔民的社会组织基本以家族为主,家族与家族之间无隶属关系,也就无严密的金字塔式的社会结构,也就无极富和极穷,所以除极个别可能有什么特殊性外,葬制很平淡。这很符合山间小溪渔民的生产和生活状况。
江西龙虎山是道教的发祥地之一,或许有人把悬棺葬与道教文化联系了起来。但是本人认为,悬棺葬与道教文化基本无关。其一,悬棺葬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现今发现的最早的已是商周时期了,而道教作为一种宗教要到东汉才形成;其二,作为道教的思想道家虽然在春秋战国已经形成,但它的影响主要是在黄河流域,并且,道家的思想是无为,薄葬,与悬棺葬不相容;其三,同为道文化发祥地之一,并且就在龙虎山北邻的三清山,有同样的悬崖绝壁——西海岸,却并未发现悬棺葬或崖墓葬。

三、悬棺是如何放置的
确定了悬棺和崖葬是古代山溪渔民所为后,对我们认识这些渔民为什么要把棺木放置在山崖和怎样把棺木放上去很有帮助。作为渔民,他们特有的本领是造船和织网了,而在建筑、农具制造、手工工具制作等方面,肯定要落后于农耕民了。所以,同时代农耕民已有的技术,渔民不大可能具备。像现在大家所推崇的吊装法,需要有技术、物资、人力和财力,以家族为主的渔民很显然无法办到。而且,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仅仅是为把棺木草草地放置到天然的崖洞中或简单地搁置在插入崖壁的两横木上究竟又为了什么?所以,我们就不能以农耕文明来设想山溪渔民的生产生活状况。也许,他们放置的方法是极其简单的。
当来到小三峡,一定会被展现在眼前的景象所吸引,禁不住要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网上查这种特殊的地貌是如何形成的,结果是由于水流等外力沿岩层裂隙的冲刷作用,当下部或底部岩层(块)被冲蚀或侧蚀掉,上部岩块失去了下部或侧部的承载体,在重力作用下,只要被触发就会沿构造纹理或裂隙而发生崩塌作用,沿裂隙或软弱岩层面,岩块不断的自由崩落,残余形成了悬崖绝壁。
山体崩塌,这种局部的地质地貌的变迁,使我们的先民有了“安身”之处——悬崖。山体崩塌还会出现一些独特的景象。在长江三峡大坝未建之前,国家年年要花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加固三峡地段两岸的山体,以防止山体崩塌。设想,三峡中的某一山体如果崩塌了,那么,水运不通,下泄的水流被堵,从崩塌处往上游,水位抬高,两岸被淹,河道变宽,还会形成大大小小的湖泊。这启示我们,山体崩塌还会使河道堵塞,形成天然的水坝。水坝以上的水位抬高,形成湖泊,而且完全有可能将水面抬升几十米乃至百米。这当然要看山体崩塌的位置和崩塌的规模了。龙虎山悬崖上的天然洞穴就证明水位曾到过近百米的高度。因为据地质专家推断,这些洞穴就是由水流冲刷而形成的。溪流一旦成为湖泊,经过几年的积蓄,水美鱼肥,能不吸引渔民吗?而且这样的湖泊肯定会持续一段时间存在着。
早期湖泊的形成为早先的渔民提供了生存的空间,但死后葬到哪里呢?崖壁上不是有天然的洞穴吗?渔民从船上把棺木抬上去一放。最早来到这些地方的先民不会用深奥的思想去考虑怎样安葬死去的亲人更符合本民族的特性。还要说明的是,他们用的木材也是就地取材的。棺木上发现的手柄就是为扛抬的方便而设的,发现的绳索也是抬棺木用的。
但是这种早期湖泊形成的水坝是不牢固的,随着溢出坝体的水流作用,坝体的高度渐渐下降,水面也跟着下降,到最终达到现在这样。在水面的下降过程中,也自然要有人死去,亲人们也会依照先例,把他们放置到崖壁上。但水位已经下降,也就自然地把棺木安放到低一点的位置上了。这就形成了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有序”排列了。而早先贴近水面的洞穴,现在看来也就高高在上了。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当山体崩塌,山体形成直上直下的悬崖,塌下的泥石在溪流中形成天然的堤坝,堵塞水流,水位抬升,形成湖泊,渔民或船工生产生活于此,过世后就把棺木放置在临近水面的悬崖上,堤坝渐次下降,棺木也往下排列,到堤坝全部垮塌,这些棺木就成了后人所见到的悬棺,有的高至百米。先民的这种葬制无需奇思妙想,是一种极其简单的葬制。
重庆巫山小三峡崖葬,就可以解释了。假如在大宁河汇入长江处的灵芝峰一带出现山体崩塌,那么,从灵芝峰往上,水位将大大提高,大宁河就成了一个水库,成为湖泊。这样,大宁河就成了渔民捕鱼的理想之地。于是就有一批渔民在此长期“捕鱼为业”了,死了就“近水楼台先得月”,葬在岸边,即现在的山崖。至于古栈道,也有可能是在山体崩塌后,为了行船拉纤的需要而作的。从大宁河所在的地理位置和古栈道直达陕西镇平、湖北竹溪的情况来看,大宁河是古代关中通往巴蜀的一条水上通道,可能在军事和经济上曾承担过重要的作用。当大宁河的水位抬升后,迁道就不得不作在了崖壁上,而在塌下的泥石被冲走后,这些古栈道就自然地高高在上了,留下了一道景观和一个千古之谜。
当然,在人们的葬俗观念形成后,特别是在社会发展到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和人力物力后,可能有一些人为了某种追求,采用某种方法把棺木放置到高处。但那肯定是属于后来的事。
至于认为葬得高为求吉利的观点,也是后人在解释前人行为时产生的一种臆想。在云南昭通市威信县,有几处僰人悬棺,所处的悬崖下有可至棺木的斜坡,明显有人工开凿的痕迹。在四川的珙县,有几座悬棺所在山,人是能很方便地爬上去的,当然也就能安装“天车”了。但这肯定是在悬棺葬的风俗形成且已有一定的技术和物质条件后才能做到的。而且,那时这些早先的渔民可能已经上岸成为农耕民了。悬棺葬的最初目的已经发生改变了。

参考文献:
1.湖北省博物馆.宜昌前坪战国两汉墓三峡考古之发现.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2.东南文化200年第三期长江三峡地区远古人类埋葬习俗(墓葬)资料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杨华
3.参观重庆三峡博物馆
4.中国国家地理西南区
5.三峡旅游指南
wolive1982
2012-11-07
知道答主
回答量:1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6万
展开全部
悬棺、腰坑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2-11-07
展开全部
好像有悬棺和船棺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2-11-10
展开全部
悬棺葬、二次葬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