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周公之礼”是什么,行“周公之礼”都有哪些过程?

行周公之礼都有哪些过程?... 行周公之礼都有哪些过程? 展开
 我来答
明杼
2019-10-16 · 学生
明杼
学生
采纳数:104 获赞数:1750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周公之礼”其实是周公旦制定的一系列礼仪规范,并不单单指的是婚姻礼仪和男女之爱。它的过程一共分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敦伦七个环节。但是这个礼法的制定却为了制止男女滥情的这种现象,规定让男女双方完成婚姻礼仪之后才能同房,于是也就把“周公之礼”简单的解释为婚姻礼仪和男欢女爱。

首先,在西周初期的时候,人们对礼仪的认知还比较单薄,男女之间婚姻关系比较混乱,周公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决心制定礼法教化民众。他特别重视婚礼,强调男女双方一定要举办婚礼之后才可以同房。而“周公之礼”也为中国传统的男女关系提供了一个依据的模法。

其次,“周公之礼”中的敦伦也有指导新婚夫妻在婚礼之夜依据礼仪行事的意思在,因为礼法刚刚成立,周公需要亲自演示,但演示到敦伦的时候,他的妻子就不愿意再继续了,周公只好取一对葫芦,假作葫芦剖开即为男女,敦伦就是把葫芦依原样合起来,达到阴阳和谐的目的。

而本来用以教导“敦伦”的葫芦就成了婚礼中的礼器,用绳子牵引住葫芦柄,代表夫妻二人从此合为一体。若再一仰一俯地摆在新人的房间内,则又表达男俯女仰和繁衍后代的意思。等到春秋时期,孔子又取消了葫芦礼器的地位,而是将他们用作夫妻“共牢而食”之后以酒漱口的容器,称作“合卺”。

匿名用户

2019-10-12
展开全部

在生活中,许多人都会说到周公之礼,通常听到这个词,你会想到什么?大概不少同学第一反应就是男欢女爱之事,没错!的确是有不少人将“房事”戏称为行周公之礼,可是你真的知道“周公之礼”的真实含义吗?

《大学》开篇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为了明德亲民,西周时期的大贤周公旦制定了一套礼仪规范,对人们的各种行为做出了指导,其中就包括男女之爱,史称周礼。

相传在西周初年,男女滥情十分严重,似乎已经成了普遍现象,周公对此非常的忧虑,他在制定周礼的时候首先就把婚姻的相关礼仪进行了梳理和改革。对男婚女嫁的礼仪步骤进行了详细的划分,包含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这六礼,六礼完成之后夫妻才能敦伦。也就是说,从那时候起,周公就规定了男女在婚前不允许有性行为。但婚嫁之礼只是组成周礼,也就是周公之礼的一部分,完整的周礼可远远不止于此。

而到了东周时期,各诸侯国烽烟四起,战乱频仍,进入了一个礼崩乐坏的时期。周礼不再被那些诸侯们遵守,伦理道德文化的日渐散失导致人心不古,世风日下。

而圣人孔子一生最大的梦想就是“克复周礼”,在孔子的努力之下,一部分周礼重新被人们所尊崇,这也是婚嫁六礼后来能够延续的原因所在。

但到了西汉时期,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议得到汉武帝的支持之后,儒家学说与周礼渐渐变了质。由此而发展出来的封建礼教,逐渐成为某些读书人沽名钓誉的工具,和束缚百姓的枷锁,颇多欺世盗名之辈。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玉兔一捧雪
2019-10-11 ·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玉兔一捧雪
采纳数:209 获赞数:3445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周公之礼”通俗指夫妻同房,做爱,发生性关系。“周公之礼”是汉语中关于性关系的一种委婉说法,有点戏谑的意味。相传西周初年男女滥情,但是周公发现这样不行,于是规定:男女在结婚前不能随便发生性关系,除非到了结婚当天才行。后来人们管这个叫“周公之礼”。西周初年,世风日下,民间婚俗混乱不堪。为明德新民,周公亲自制定礼仪。周公从婚礼入手,对当时男女交接混乱的状况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他把男女从说亲到嫁娶成婚,分为了七个环节,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敦伦七个环节,并且对每个环节都进行了细化,作了具体细致的规定,这些合称“婚义七礼”。这第七礼——敦伦,即敦睦夫妇之伦,含有指导新婚夫妇依礼行事的用意。其仪男俯女仰,以合天覆地载之理,於是阴阳和谐,乾坤有序,维纲常而多子孙。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93d37ca
2019-10-12 · TA获得超过608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338
采纳率:37%
帮助的人:83.9万
展开全部
  相传西周初年男女皆纵欲,但是周公发现这样不行,于是规定:男女在结婚前不能随便发生关系,除非到了结婚当天才行。后来人们管这个叫“周公之礼”。

  行周公之礼,敦睦夫妇之伦

  就其组成部分言,主要包括假定、处理两个部分,而很少明确规定制裁(现代法理学用语)。这说明西周的“刑”与“礼”是分离的。“刑”、“礼”之辩,很早就成为法律史研究的重要课题。据我认为,二者不是同一概念,但二者也不是对立概念。

  如果说法应该由假定、处理和制裁三个部分组成的话,那么,春秋以前,中国历史上的礼、刑实是一致的,二者是逻辑关系、因果关系、先后关系,是同一范畴的两个组成部分(和刑相平列的还有“兵”)。刑、礼分离的法律特征,在西周史籍中表现特别明显。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ca71c8a

2019-10-11 · TA获得超过2.3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4万
采纳率:60%
帮助的人:1936万
展开全部
在古代,周公之礼,指的是礼法和礼制,行周公之礼的过程一般要选择适合自己的礼制,比如就有根据等级来规定杯具的规格、衣服的服饰、乐器使用什么规格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0)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