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汉字的来历

 我来答
娱乐我知晓哟

2019-03-16 · 专注各种娱乐,欢迎一起探讨
娱乐我知晓哟
采纳数:1346 获赞数:1000217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传说仓颉是黄帝的史官,黄帝是古代中原部落联盟的领袖,由于社会进入较大规模的部落联盟阶段,联盟之间外交事务日益频繁,故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各盟联共享的交际符号,于是搜集及整理共享文字的工作便交在史官仓颉的手上了。

广义的汉字指从石刻字符、甲骨文、大篆、金文、籀文、小篆,至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的文字,狭义指以隶定后的正楷字形作为标准写法的汉字,也是今日普遍使用的现代汉字。

汉字为上古时代的中华民族先民所发明创制并作改进,目前确切历史可追溯至上古时代的石刻字符以及约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籀文、金文。再到秦朝的小篆,发展至汉朝隶书,至唐朝楷化为今日所用的手写字体标准—正楷。

扩展资料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对周边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是其它文字的母字。它是记录事件的书写符号。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由笔画构成的方块形符号,所以汉字一般也叫“方块字”。它由象形文字(表形文字)演变成兼表音义的意音文字,但总的体系仍属表意文字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据统计,使用汉字和汉语的人数达到16亿以上。

20世纪初叶,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有人认为,中国之所以落后,汉字是罪魁祸首,主张将汉字废掉。到了20世纪后半叶,计算机科学急剧发展,又有些人认为汉字阻碍了科学的发展,方块字无法输入电脑,又有一阵要废除汉字的鼓躁。后来,这方面的问题解决了,质疑声也随之消散。

汉字是现在仍在使用的历史最悠久的文字。现在能看到而又能认读的最早的汉字是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这已是相当成熟、相当系统的汉字了。世界上没有一种文字像汉字那样历尽沧桑,青春永驻。古埃及5000年前的圣书字是人类最早的文字之一。

但它后来消亡了,有记载的古埃及文化也被深深地埋藏起来了。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也有5000年的历史。但在公元330年后,它也消亡了。历史上衰亡的著名文字还有玛雅文、婆罗米文等等。而汉字不但久盛不衰,独矗世界文字之林,还不断地得以发展,影响也越来越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字

戏说汉字
2019-02-04 · TA获得超过617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5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5.8万
展开全部

想知道汉字是怎么创造出来的吗?快来和我一起听汉字的故事,了解汉字的来由吧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笨笨benbe
推荐于2017-12-16 · TA获得超过6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25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935万
展开全部
有一本书是《汉字的起源》 你可以看看

汉字发明说认为,汉字的造字之法为:1.发现发明法;2.组合发明法(形声、指事、会意);3.仿生发明法(象形);4.特殊用途发明法(假借、转注);5.夸张发明法。这5种发明法就是一部完整的汉字发明史。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都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者是颁布者。

文字最早成熟于商代
就目前所知和所见到的殷商文字资料来说,文字载体的门类已经很多。当时的文字除了用毛笔书写在简册上之外,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写在龟甲兽骨、陶器、玉石上以及陶铸在青铜器上。商代文字资料以殷墟卜用甲骨和青铜礼器为主要载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
殷墟时期所反映出来的商代文字不仅表现在字的数量多,材料丰富,还突出地表现在文字的造字方式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商代文字基本字的结体特征可分为四大类:取人体和人的某一部分形体特征为构字的基础;以劳动创造物和劳动对象为构字的基础;取禽兽和家畜类形象为构字的基础;取自然物象为构字的基础。从构形的文化内涵上来考察,这些成熟较早的字形,所取裁的对象,与当初先民们的社会生活,相当贴近,具有很强的,现实性的特征。

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33046.htm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2-11-07
展开全部
一 历史

甲骨文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文字系统之一。其中,古埃及的圣书字、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已经失传,仅有中国的汉字沿用至今。

传说中,汉字起源于仓颉造字。黄帝的史官仓颉根据日月形状、鸟兽足印创造了汉字,造字时天地震惊——“而天雨粟,鬼夜哭”。从历史角度来看,复杂的汉字系统不可能由一个人发明,仓颉更可能在汉字的搜集、整理、统一上做出了突出贡献,所以《荀子•解蔽》中记载“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

有观点认为《周易》中的八卦对汉字形成有较大影响,但支持者甚少。

二 原始文字

文字发明前的口头知识在传播和积累中有明显缺点,原始人类使用了结绳、刻契、图画的方法辅助记事,后来用特征图形来简化、取代图画。当图形符号简化到一定程度,并形成与语言的特定对应时,原始文字形成。

1994年,湖北杨家湾大溪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陶器,其上170多种符号中,部分特征与甲骨文有较大类似之处。这一发现将原始汉字的形成过程推定到距今6000年以前。此外,山东大汶口出土的陶器上的象形符号,西安半坡彩陶上的几何符号等,都可能是原始文字形成中(或形成前)不同阶段的表现。

但是,商朝以后的汉字和这些几何符号是否一脉相承?这个问题还在争议中。许多学者提出,这些符号不一定是汉字的前身,甚至不能绝对肯定是文字符号。

三 从象形到表意

泰山封山刻石,相传为李斯所书从甲骨文到小篆,汉字经历了从象形文字到表意文字的发展过程,字形逐步脱离事物的具体形象。这一时期的汉字称为古文字。

商周时期的甲骨文已经是一种比较完整的文字体系。在已发现的4500多甲骨文单字中,目前已能认出近2000字。与甲骨文同期,青铜器上铸造的文字称为金文或钟鼎文,西周时期的《散氏盘》、《毛公鼎》具备很高的史料和艺术价值。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李斯在大篆和六国古文的基础上,进行规范和整理,制定出了小篆作为秦朝的标准书写字体,统一了中国的文字。小篆呈长方形,笔画圆润流畅。

小篆解决了各国文字间出现大量异体字的情况,“书同文”的历史从此开始。文字的统一有力促进了民族间文化传播,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和中国的统一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世界文字史所罕见。

汉字的发展经历了许多不同的演变。初期汉字系统的字数不足,大量事物以通假字表示,使文字表述存在较大歧义。为完善表述的明确性,汉字经历了逐步复杂、字数大量增加的阶段。但事物众多,不可能都用单一汉字表示,且汉字数量的过度增加又引发了汉字本身的学习困难,汉语逐步从单字表意演变为词语表意为主导。

四 造字及组成

在秦始皇统一汉字后,汉字的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加,很多新造的字不断出现:

隋文帝杨坚原为随国公,但因“随”字的“辶”有不稳定之意,故去掉“辶”,而造“隋”字作为国号。

唐朝时,武则天根据“日月当空”之意而造字“曌”(同“照”字)作为她的名字。

五代刘岩取“飞龙在天”之意创了自己名字内的“龑”字。

在近代,由於大量西方知识的涌入,也造了许多字。例如随着“Beer”传入中国,如何用汉字表达是一个问题,最初译为皮酒,后觉不妥,於1910年左右创造了“啤”字——译为“啤酒”。为了表示英制的单位,还造了一些多音节的字,如里(海里)、嗧(加仑)、瓩(千瓦)、呎(英尺)等。不过这些多音节的字在1977年7月20日大陆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国家标准计量局发出《关于部分计量单位名称统一用字的通知》中被淘汰,在大陆地区已不再使用,但台湾等地仍可见到。

目前由於信息化及用字的规范,汉字已经不再任意增加新字。唯一的例外是元素周期表中的各种元素,如“氦”、“氯”、“氡”、“锗”、“铬”、“铀”等。这种造字方法还在一直沿用,用于新元素的命名。化学元素的造字规律详见元素。

六书是汉字构成的分析,在周礼中就提到了六书,但是没有说明具体内容。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详细阐述了“六书”的汉字构造规律: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其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项为造字原理,是“造字法”;而转注、假借则为用字规律,是“用字法”。惟要注意的是,“六书”是对汉字产生的整理及分类,并不是造字的法则。

五 现代汉字形成

小篆笔画以曲线为主,后来逐步变得直线特征较多、更容易书写。到汉代,隶书取代小篆成为主要书体。隶书的出现,奠定了现代汉字字形结构的基础,成为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汉代以后,汉字的书写方式逐步从木简和竹简,发展到到在帛、纸上的毛笔书写。草书、楷书、行书等字体迅速出现,不仅满足了公文和日常需要,还形成了浓郁东方特色的书法艺术。古代印刷术发明后,出现了用于印刷的新字形宋体,在现代又陆续出现了黑体、仿宋等字形。
或者在这里看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72022157
更多追问追答
追问
抄的?还是自己想的?
追答
不相信任何人人的人知道自己无信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宁诚嵇娟
2019-10-03 · TA获得超过3.6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3万
采纳率:33%
帮助的人:858万
展开全部
中国汉族人民用以记录汉语、交流思想的工具。是汉族祖先在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汉字是一种音节文字,一个字代表语言里的一个音节。每一个字都有一定的音义。汉字本身有一定的严谨的结构规律,自有其完整的系统性。尽管汉语方言比较分歧,可是用汉字写下的书面语言,南北各地的人都能看得懂,虽然古今语音有很大的变化,但是商周的古文和由秦汉传下来的古书现在仍然能读得懂。这不是其他民族的文字所能相比的。
汉字的产生
汉字有极悠久的历史。汉字开始产生的时间,还难以确切断定。今天所能见到的最古的文字是商代刻在甲骨上和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商代的文字已经是很发达的文字了,最初产生文字的时代必然远在商代以前,那就是夏代或更早于夏代,距今当在四五千年以上,应当在新石器时代。
汉字形体的演变
商代的文字见之于卜辞和铜器铭文的已经不是图画,而是一种笔画简单的记录语言的符号了。秦灭六国以后,李斯倡议进行统一文字,罢其不与秦文合者,于是有小篆。小篆是由商周文字发展而成的,隶书是由简略的篆书发展而成的。到了汉代,隶书不断发展,成为日常应用的字体。在汉代隶书开始发展的时期,又有了草书。到魏晋时代有了真书。汉字的形体演变,总的趋向是由繁难变为简易。
汉字的结构
汉字是方块式的文字,有的是独体字,有的是合体字。独体字来源于图画式的象形字和指事字,合体字是以独体字为基础而构成的,包括会意字和形声字。在汉字总体内,独体字很少,合体字占90%以上,而合体字中以形声字占绝对多数。
汉字与汉语的关系
汉字是一种表意注音的音节文字,每一个汉字代表语言里的一个音节。一个字不一定就是一个词,它可能只是构成一个词的词素(或称语素),它只代表整个词的一个音节。汉字虽然是音节文字,但是汉字本身不能确切地表示语音。汉字在记录语言时,每一个字都有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用法,是不能随便写的。写错了就称为写白字。
汉字的增繁与简化
秦代的《仓颉》、《博学》、《爰历》三篇有3300字。到清代,《康熙字典》就包括4.7万多字。实际上日常使用的字不过六七千而已。由繁复趋向简化,这是汉字形体发展的规律。但不能违背约定俗成的原则。随意简化,就失去作为交流思想工具的作用。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在整理异体字和制定简化字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对汉字的规范化起了重大作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9)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