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占菲律宾,为什么成为尼米兹和麦克阿瑟争论的焦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到1944年,可以说盟军在各个战场上获得了主动权,而参战2年多的美国,凭借强大的工业制造能力和战争潜力,也逐渐在盟军中脱颖而出,拥有绝对的话语权。这对于罗斯福来说,是他梦寐以求的结果。
作为美国人承担的主战场——太平洋战区,更是他关注的重点。倒不是战局有多么紧张,而是分别代表陆、海两军种的麦克阿瑟和尼米兹,常为进攻方向争吵不休,让他左右为难。善于“和稀泥”的罗斯福干脆指示各打各的,没有主次之分。
尼米兹偷袭日本联合舰队大本营——特鲁克港。
尼米兹的太平洋舰队以微弱的损失占领了马绍尔群岛后,一举突破了日本所谓的“绝对国防圈”,信心大增。但他没有按照海军部金上将的计划,去攻占千里之外的马里亚纳,而是瞄准了日本联合舰队的大本营特鲁克港。他要一雪前耻。
首先,“珍珠港事件”一直是他心中难以吞下的“梗”。那一天太平洋舰队几乎全军覆没;他一手创建的潜艇基地被炸得千疮百孔。作为美国人,对日本人的行径感到无比的愤恨;作为一名老兵,自己的“老窝”被人端了,这是军人的耻辱。
尽管“珍珠港事件”后,尼米兹轰炸日本东京;元凶山本五十六被击落,联合舰队也被打得“七零八落”,但“一报还一报”、“以牙还牙”的想法始终让他不能忘记。战争已经进行了2年多,到了该“血债血偿”、报仇雪恨的时候了。
其次,太平洋舰队的实力今非昔比,有能力打胜这一仗。如今的太平洋舰队实战经验丰富,战术配合相当娴熟,而且航空母舰的数量和质量也占有绝对的优势,可以在多个海域同时进行进攻。这样的实力得益于美国的综合国力。
为了有绝对的把握,尼米兹命令包括9艘航空母舰在内的近70艘战舰组成的第58特混舰队,杀向特鲁克港。都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现在占有绝对的优势,而不去报仇,是任何有“血性的”军人都不能坐视不管的。
更为重要的是,特鲁克港作为联合舰队大本营,是日本海军的象征。进攻并摧毁它,既可以振奋军队士气,又可以平抚美国人的怨气,更可以鼓舞盟军坚持下去的决心。当然,对于日本人来说,是打击其士气的最好举措。
1944年2月12日,第58特混编队悄悄驶离军港,为了保密,除舰队指挥官和少数几个外,整个舰队直到4天后抵达目的地时,才知道进攻的目标。官兵们兴奋不已,士气十分高涨。第一波次的150架战机逆风而起,冲向特鲁克港。
此时的特鲁克港和当初的珍珠港一样,没有任何防备。尽管港内有300架战机,但飞行员大多不在位。接下来就是“偷袭珍珠港”的翻版。经过3个波次空袭,特鲁克港基本被毁,击沉日军各类舰只47艘,击毁飞机298架,可谓战果辉煌。
马里亚纳海战,有喜有忧。
击毁日本联合舰队大本营的消息传到国内,媒体纷纷活跃起来,头版刊登了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人们纷纷赞赏尼米兹和他的太平洋舰队,将他们视为自己心目中的英雄,报名参加海军的青年络绎不绝。
尼米兹正在暗自高兴的时候,顶头上司金上将却很不高兴。前些日子因为塔瓦拉血战,尼米兹为避免再次出现大的伤亡,居然“站到”麦克阿瑟的一边;现在又“违令”擅自攻击特鲁克港,全然没有把上司看在眼里,是该面谈一下了。
尼米兹奉命前往华盛顿,面见金上将,最终确定了进攻马里亚纳的具体时间。1944年6月6日,盟军反攻欧洲的诺曼底战役正式打响。与此同时,太平洋舰队也拉开了马里亚纳海战的序幕。美国能同时兼顾两大战场,显示了其强大的实力。
尼米兹的第58特混编队从马绍尔出发,紧随其后的是500多艘舰只搭载的近13万人的登陆部队,浩浩荡荡地驶向马里亚纳群岛。而“困兽犹斗”的日本人也拿出了最后的家底,与美军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海空大战。
6月19日这一天,双方就进行了4场空战,日军损失达400多架战机,创下了太平洋战争飞机损失的最高纪录,被美军飞行员戏称“马里亚纳猎火鸡”。更让日本人绝望的是,曾参加过偷袭珍珠港的“大风”号和“翔鹤”号航母被击沉。
马里亚纳海战是军事史上最大的航母对决,但“一边倒”的情形还是出乎所有人的预料之外。此战过后,日本人引以为傲的航空母舰所剩无几,更严重的是优秀的舰载机飞行员消耗殆尽。也就是说,日本海军基本上丧失了作战能力。
但日军的负隅顽抗,还是让尼米兹等人心有余悸。历时25天的塞班岛战役,美军损失伤亡近2万人,有些攻击部队伤亡比例高达60%,基本失去了战斗力。尽管包括南云忠一在内的4万多守军全部被歼灭,但对美军来说,只能算是惨胜。
菲律宾之战,美军内部再起“内讧”。
按照先前罗斯福调解的结果,麦克阿瑟由南向北攻,尼米兹从东向西打,彼此谁也不干涉谁。就在两边打的顺风顺水,形势一片大好,在地图上对菲律宾形成钳形之势时,麦克阿瑟的“心思”又活泛起来,他要首先进攻菲律宾。
其实大家都清楚他的心思,他曾是菲律宾的“座上宾”,在日军的进逼下,丢下几万官兵独自撤往澳大利亚。这是一个让人倍感没有面子的事情,更何况心高气傲的麦克阿瑟临走前,向菲律宾人信誓旦旦的宣称:“我一定会回来的”。
但尼米兹并不这么看,他认为跳过菲律宾攻占台湾,既可以切断日本南下的补给线,又可以迫使戒备森严的吕宋岛上的日军“自生自灭”。这样做最省事、耗时最短,最重要的是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美军伤亡。
好面子的麦克阿瑟为了不想让自己的诺言成为国际笑话,不惜再次与尼米兹争吵起来,互不相让,最终还是由罗斯福拖着病体亲自调解二人的争端。当然,从战术上,尼米兹的计划无可挑剔,但麦克阿瑟却准备打“感情牌”。
一是,菲律宾作为美国在远东的殖民地已经营多年,与1700万菲律宾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丢下他们不管,以后舆论谴责谁都受不了,日本人也会趁机大做文章,说美国人不管菲律宾;
二是,尼米兹的战术是为了降低美军伤亡,但不要忘记在吕宋岛上还有3700名美军战俘,如果让该岛“自生自灭”,首当其冲的是美军战俘;
更为重要的是,日本占据台湾达半个世纪,早已“奴役化”了,美军登陆不一定会得到帮忙,而菲律宾人一直仇恨日本,并且有不少的游击队可以帮助美军。
显然,罗斯福被麦克阿瑟的解释打动了,尼米兹也无话可说。也就是说,尼米兹只是从纯军事、战术的角度考虑问题,忽略了人情世故和长远打算。看来,麦克阿瑟为了尽早攻占菲律宾,挽回自己的面子,没少下功夫。
大家认为麦克阿瑟这么做,对吗?欢迎讨论和留言。
参考文献:《二战全史》、《海上骑士:尼米兹》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