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声》这部电影怎么样?
《风声》有典型谍战片的先天优势,好剧本做底,再加上奢靡考究的布景,香艳典雅的人物造型,绚丽而怀旧的色调,漂亮炫目的摄影,能把握心理细节的好演员,以及干脆利落行云流水的剪辑——每个细节都做足了功夫。
再加上故事本身的张力力——危险的处境,智力的较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重重悬念,压抑的心理,隐秘的心机,扭曲的情感,复杂的人性,使得《风声》在国庆档的众多献礼片中异军突起。
台词是一大亮点,因为这种角色,必须毒舌。几个人刚被带去宅子里,白小年在进门时说了两句——“说不定会要了谁的命。”“没看见特务处王处长来了么。”启齿惊艳。
吃饭时,白小年又云淡风轻一句“这么丰盛,吃的上路饭么。”金生火应声噎了。
王处长问话的时候,白小年最亮的一句不是栽赃金生火,而是那句“我那儿谁的黑底儿都有,包括你的。”这是个不仅毒舌还心气儿凛然傲娇的唱青衣的男人。
最让人拍桌赞的,还在后头,几个人互相拆台的那晚,金生火一句“兔儿爷”后,白小年不动声色拿起茶杯,缓缓递到嘴边,反手一抖干净利索的泼了金生火,这个动作,真是比任何神态和台词都来得有分量。
我看到这儿,立马想到霸王别姬里,小楼带着菊香第一次见蝶衣,菊香没穿鞋子,蝶衣拿了双绣鞋往地上一扔时那个腔调和神气。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苏有朋这个白小年或许是因为配角的关系,并没有专门的配音演员,以至于在跟金生火的几句对词中,音调抬高时嗓子有点劈。
《风声》是一部非常精彩的电影,在前十分钟内,安排了一场群戏,以此强化密室的概念。群戏,顾名思义,即一群人在演戏,它对于故事情节的峰回路转,起了关键性作用。但不同的地方在于,其他影片中的被囚者,往往会被威严的阵势吓残,或者直接激发小型崩溃,然后才能冷静下来。
不可否认编剧很强,有些情节猜得到,有些情节猜不到,甚至最后都要留个悬念,手法上又高了一个层次。悬念片在于你提前知道了结局,也不影响电影的趣味性。因为每个镜头每个人物都有戏。而推理就如猜谜,如果提前知道了谜底,那故事怎么都少些滋味,过程往往就不那么重要了。但电影很聪明,在这样一个答案,为最终结尾的电影中,它把所有噱头都放在了推理的过程。
这部谍战片,印象比较深刻,当初就是冲着大牌去的,众多大牌飚戏也很过瘾,非常难得啊,都是实力演技派,剧情节奏感还行,为了找出谁是老鬼,各自猜疑各自设计栽赃。影片在节奏的把握上,也较为突出,几乎紧张到没有给观众任何喘息的机会。当然,好电影不仅仅是热闹就行,电影很聪明的一点是,在快节奏的氛围,与群星耀目的表象之下,电影在剧情上,还给观众留下了深深思考的空隙,这使整部电影,显得回味悠长。
电影看下来,直到最后顾晓梦的那段话,才让我真正感动。其实我想说的是,关于信仰。这个很俗套的东西。这部电影里打动我的某种生命的精神,就渗透进了血液。爱情在那个时期如此隐秘,人人都是一部机器,还原出最终的兽性,人性的高贵和低贱在那个环境中尤其突出。像一群围困的狮子,人人都在寻找出口,困兽之争,势必要两败俱伤。电影情节紧凑,演员表演到位,画面感强,剧中的几处酷刑尽管有所保留,但也足够血腥了。我想,瑕不掩瑜,总的来说,这仍是一部很值得一看的影片。这个影片,也许并不以一部最成功的主旋律商业大片,但她感动了许多人,情节揪住了许多人的心,不失为一部好作品。要提醒一下小朋友和胆小的女生,许多涉及到用刑的镜头确实有点血腥,还需要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
这些年,经过一群脑回路清奇的导演和编剧的不懈努力,战争题材俨然成了一个雷区,无论是电视剧还是电影,观众都会用相对高一点的要求去审视。没办法,这么多年来,太多五雷轰顶的剧情在抗日神剧中出现,随手一扔就是炸弹的包子雷,可以拐弯的子弹,还有不是我等凡人可以染指的抗日奇侠们。但是在这里领域里,也出现了一些非常好看的,里程碑式的,甚至可以封神的作品。比如《亮剑》,比如《金陵十三钗》,还有,就是《风声》。
这部电影的阵容十分强大,李冰冰和周迅的地位就不用说了,还有王志文,英达,张涵予,苏有朋,以及我们亲爱的黄教主,就连出现了几分钟的配角,也有倪大红(大明王朝1566的严嵩)吴刚(人民的名义的达康书记)和段奕宏(士兵突击的袁朗)这样的实力演员。
这整部电影在我心中的地位也很高,因为正是这部电影,周迅从此成为了我最喜欢的中国女演员,也正是因为这部电影,让我把麦家原著买回来一周读完,开启了对谍战类题材小说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