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资料
展开全部
振动和波(机械振动与机械振动的传播) 1.简谐振动F=-kx {F:回复力,k:比例系数,x:位移,负号表示F的方向与x始终反向} 2.单摆周期T=2π√(l/g){l:摆长(m),g:当地重力加速度值,成立条件:摆角θ<100;l>>r} 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 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见第一册P175〕 5.机械波、横波、纵波〔见第二册P2〕 6.波速v=s/t=λf=λ/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 7.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332m/s;20℃:344m/s;30℃:349m/s;(声波是纵波) 8.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 9.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方向相同) 10.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与观测者间的相互运动,导致波源发射频率与接收频率不同{相互接近,接收频率增大,反之,减小〔见第二册P21〕} 注: (1)物体的固有频率与振幅、驱动力频率无关,取决于振动系统本身; (2)加强区是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相遇处,减弱区则是波峰与波谷相遇处; (3)波只是传播了振动,介质本身不随波发生迁移,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 (4)干涉与衍射是波特有的; (5)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 (6)其它相关内容:超声波及其应用〔见第二册P62〕/振动中的能量转化〔见第一册P63〕。
功和能(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1.功:W=Fscosα(定义式){W:功(J),F:恒力(N),s:位移(m),α:F、s间的夹角} W=FS 2.重力做功:Wab=mghab {m:物体的质量,g=9.8m/s2≈10m/s2,hab:a与b高度差(hab=ha-hb)} 3.电场力做功:Wab=qUab {q:电量(C),Uab:a与b之间电势差(V)即Uab=φa-φb} 4.电功:W=UIt(普适式) {U:电压(V),I:电流(A),t:通电时间(s)} 5.功率:P=W/t(定义式) {P:功率[瓦(W)],W:t时间内所做的功(J),t:做功所用时间(s)} 6.汽车牵引力的功率:P=Fv;P平=Fv平 {P:瞬时功率,P平:平均功率} 7.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以恒定加速度启动、汽车最大行驶速度(vmax=P额/f) 8.电功率:P=UI(普适式) {U:电路电压(V),I:电路电流(A)} 9.焦耳定律:Q=I²Rt {Q:电热(J),I:电流强度(A),R: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 10.纯电阻电路中I=U/R;P=UI=U^2/R=I^2R;Q=W=UIt=U^2t/R=I^2Rt 11.动能:Ek=mv²/2 {Ek:动能(J),m:物体质量(kg),v:物体瞬时速度(m/s)} 12.重力势能:EP=mgh {EP :重力势能(J),g:重力加速度,h:竖直高度(m)(从零势能面起)} 13.电势能:EA=qφA {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φA:A点的电势(V)(从零势能面起)} 14.动能定理(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动能增加): W合=mvt²/2-mvo²/2或W合=ΔEK {W合: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ΔEK:动能变化ΔEK=(mvt²/2-mvo²/2)} 15.机械能守恒定律:ΔE=0或EK1+EP1=EK2+EP2也可以是mv1²/2+mgh1=mv2²/2+mgh2 16.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重力做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增量的负值)WG=-ΔEP 注: (1)功率大小表示做功快慢,做功多少表示能量转化多少; (2)O0≤α<90O 做正功;90O<α≤180O做负功;α=90o不做功(力的方向与位移(速度)方向垂直时该力不做功); (3)重力(弹力、电场力、分子力)做正功,则重力(弹性、电、分子)势能减少 (4)重力做功和电场力做功均与路径无关(见2.3两式);(5)机械能守恒成立条件:除重力(弹力)外其它力不做功,只是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6)能的其它单位换算:1kWh(度)=3.6×106J,1eV=1.60×10-19J;*(7)弹簧弹性势能E=kx2/2,与劲度系数和形变量有关。
编辑本段分子动理论、能量守恒定律
八、分子动理论、能量守恒定律 1.阿伏加德罗常数NA=6.02×1023/mol;分子直径数量级10-10米 2.油膜法测分子直径d=V/s {V:单分子油膜的体积(m3),S:油膜表面积(m)2} 3.分子动理论内容: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4.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1)r<r0,f引<f斥,F分子力表现为斥力 (2)r=r0,f引=f斥,F分子力=0,E分子势能=Emin(最小值) (3)r>r0,f引>f斥,F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4)r>10r0,f引=f斥≈0,F分子力≈0,E分子势能≈0 热学 1.热力学第一定律W+Q=ΔU{(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在效果上是等效的), W:外界对物体做的正功(J),Q:物体吸收的热量(J),ΔU:增加的内能(J),涉及到第一类永动机不可造出〔见第二册P40〕} 2.热力学第二定律 克氏表述: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它变化(热传导的方向性); 开氏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它变化(机械能与内能转化的方向性){涉及到第二类永动机不可造出〔见第二册P44〕} 3.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零度不可达到{宇宙温度下限:-273.15摄氏度(热力学零度)} 注: (1)布朗粒子不是分子,布朗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越剧烈; (2)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3)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比引力快; (4)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在r0处F引=F斥且分子势能最小; (5)气体膨胀,外界对气体做负功W<0;温度升高,内能增大ΔU>0;吸收热量,Q>0 (6)物体的内能是指物体所有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对于理想气体分子间作用力为零,分子势能为零; (7)r0为分子处于平衡状态时,分子间的距离; (8)其它相关内容:能的转化和定恒定律〔见第二册P41〕/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环保〔见第二册P47〕/物体的内能、分子的动能、分子势能〔见第二册P47〕。 热量公式 1.吸热:Q吸=Cm(t-t0)=CmΔt 2.放热:Q放=Cm(t0-t)=CmΔt 3.热值:q=Q/m 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 η=Q有效利用/Q燃料 5.热平衡方程:Q放=Q吸 6.热力学温度:T=t+273K 一些物质的比热容。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 像距v 像的性质 光路图 应用 u>2f f<v<2f 倒缩小实 照相机 f<u<2f v>2f 倒放大实 幻灯机 u<f 放大正虚 放大镜 ⒌凸透镜成像实验: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使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个高度上。有这样一个顺口溜 可以将凸透镜成像规律记牢:“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编辑本段物理必考公式(课改区)
其他公式 g=9.8N/kg 部分考题取10N/kg 速度:v=s/t速度=路程/时间 密度:ρ=m/v密度=质量/体积 重力:G=mg重力=质量×重力 压强:p=F/s压强=压力/面积 浮力:F浮=G排=ρ液gV排 漂浮悬浮时:F浮=G物 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功:W=FS 或W=Gh(克服重力)功=力×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功=重力×提起高度 功率:P=W/t=Fv功率=功/做功时间 机械效率:η=W有用/W总=Gh/Fs=G/Fnccccswe(n为滑轮组的股数) 热量:Q=cm△t热量=比热容×质量×变化温度 热值:Q=mq 热值=质量×物质热值 欧姆定律:I=U/R电流=电压/电阻 焦耳定律:Q=(I^2)Rt=[(U^2)/R]t=UIt=Pt(后三个公式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热能=电流^2×电阻×时间=[电压^2/电阻]×时间=电压×电阻×时间=电功×时间 电功:W=UIt=Pt=(I^2)Rt=[(U^2)/R]t(后2个公式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电功=电压×电流×时间=电功率×时间=电流^2×电阻×时间=[电压^2/电阻]×时间 电功率:P=UI=W/t=(I^2)R=(U^2)/R 电功率=电压×电流=电功/时间=电流^2×电阻=电压^2/电阻 V排÷V物=ρ物÷ρ液(F浮=G物) V露÷V排=ρ液-ρ物÷ρ物 V露÷V物=ρ液-ρ物÷ρ液
功和能(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1.功:W=Fscosα(定义式){W:功(J),F:恒力(N),s:位移(m),α:F、s间的夹角} W=FS 2.重力做功:Wab=mghab {m:物体的质量,g=9.8m/s2≈10m/s2,hab:a与b高度差(hab=ha-hb)} 3.电场力做功:Wab=qUab {q:电量(C),Uab:a与b之间电势差(V)即Uab=φa-φb} 4.电功:W=UIt(普适式) {U:电压(V),I:电流(A),t:通电时间(s)} 5.功率:P=W/t(定义式) {P:功率[瓦(W)],W:t时间内所做的功(J),t:做功所用时间(s)} 6.汽车牵引力的功率:P=Fv;P平=Fv平 {P:瞬时功率,P平:平均功率} 7.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以恒定加速度启动、汽车最大行驶速度(vmax=P额/f) 8.电功率:P=UI(普适式) {U:电路电压(V),I:电路电流(A)} 9.焦耳定律:Q=I²Rt {Q:电热(J),I:电流强度(A),R: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 10.纯电阻电路中I=U/R;P=UI=U^2/R=I^2R;Q=W=UIt=U^2t/R=I^2Rt 11.动能:Ek=mv²/2 {Ek:动能(J),m:物体质量(kg),v:物体瞬时速度(m/s)} 12.重力势能:EP=mgh {EP :重力势能(J),g:重力加速度,h:竖直高度(m)(从零势能面起)} 13.电势能:EA=qφA {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φA:A点的电势(V)(从零势能面起)} 14.动能定理(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动能增加): W合=mvt²/2-mvo²/2或W合=ΔEK {W合: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ΔEK:动能变化ΔEK=(mvt²/2-mvo²/2)} 15.机械能守恒定律:ΔE=0或EK1+EP1=EK2+EP2也可以是mv1²/2+mgh1=mv2²/2+mgh2 16.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重力做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增量的负值)WG=-ΔEP 注: (1)功率大小表示做功快慢,做功多少表示能量转化多少; (2)O0≤α<90O 做正功;90O<α≤180O做负功;α=90o不做功(力的方向与位移(速度)方向垂直时该力不做功); (3)重力(弹力、电场力、分子力)做正功,则重力(弹性、电、分子)势能减少 (4)重力做功和电场力做功均与路径无关(见2.3两式);(5)机械能守恒成立条件:除重力(弹力)外其它力不做功,只是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6)能的其它单位换算:1kWh(度)=3.6×106J,1eV=1.60×10-19J;*(7)弹簧弹性势能E=kx2/2,与劲度系数和形变量有关。
编辑本段分子动理论、能量守恒定律
八、分子动理论、能量守恒定律 1.阿伏加德罗常数NA=6.02×1023/mol;分子直径数量级10-10米 2.油膜法测分子直径d=V/s {V:单分子油膜的体积(m3),S:油膜表面积(m)2} 3.分子动理论内容: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4.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1)r<r0,f引<f斥,F分子力表现为斥力 (2)r=r0,f引=f斥,F分子力=0,E分子势能=Emin(最小值) (3)r>r0,f引>f斥,F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4)r>10r0,f引=f斥≈0,F分子力≈0,E分子势能≈0 热学 1.热力学第一定律W+Q=ΔU{(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在效果上是等效的), W:外界对物体做的正功(J),Q:物体吸收的热量(J),ΔU:增加的内能(J),涉及到第一类永动机不可造出〔见第二册P40〕} 2.热力学第二定律 克氏表述: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它变化(热传导的方向性); 开氏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它变化(机械能与内能转化的方向性){涉及到第二类永动机不可造出〔见第二册P44〕} 3.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零度不可达到{宇宙温度下限:-273.15摄氏度(热力学零度)} 注: (1)布朗粒子不是分子,布朗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越剧烈; (2)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3)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比引力快; (4)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在r0处F引=F斥且分子势能最小; (5)气体膨胀,外界对气体做负功W<0;温度升高,内能增大ΔU>0;吸收热量,Q>0 (6)物体的内能是指物体所有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对于理想气体分子间作用力为零,分子势能为零; (7)r0为分子处于平衡状态时,分子间的距离; (8)其它相关内容:能的转化和定恒定律〔见第二册P41〕/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环保〔见第二册P47〕/物体的内能、分子的动能、分子势能〔见第二册P47〕。 热量公式 1.吸热:Q吸=Cm(t-t0)=CmΔt 2.放热:Q放=Cm(t0-t)=CmΔt 3.热值:q=Q/m 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 η=Q有效利用/Q燃料 5.热平衡方程:Q放=Q吸 6.热力学温度:T=t+273K 一些物质的比热容。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 像距v 像的性质 光路图 应用 u>2f f<v<2f 倒缩小实 照相机 f<u<2f v>2f 倒放大实 幻灯机 u<f 放大正虚 放大镜 ⒌凸透镜成像实验: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使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个高度上。有这样一个顺口溜 可以将凸透镜成像规律记牢:“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编辑本段物理必考公式(课改区)
其他公式 g=9.8N/kg 部分考题取10N/kg 速度:v=s/t速度=路程/时间 密度:ρ=m/v密度=质量/体积 重力:G=mg重力=质量×重力 压强:p=F/s压强=压力/面积 浮力:F浮=G排=ρ液gV排 漂浮悬浮时:F浮=G物 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功:W=FS 或W=Gh(克服重力)功=力×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功=重力×提起高度 功率:P=W/t=Fv功率=功/做功时间 机械效率:η=W有用/W总=Gh/Fs=G/Fnccccswe(n为滑轮组的股数) 热量:Q=cm△t热量=比热容×质量×变化温度 热值:Q=mq 热值=质量×物质热值 欧姆定律:I=U/R电流=电压/电阻 焦耳定律:Q=(I^2)Rt=[(U^2)/R]t=UIt=Pt(后三个公式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热能=电流^2×电阻×时间=[电压^2/电阻]×时间=电压×电阻×时间=电功×时间 电功:W=UIt=Pt=(I^2)Rt=[(U^2)/R]t(后2个公式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电功=电压×电流×时间=电功率×时间=电流^2×电阻×时间=[电压^2/电阻]×时间 电功率:P=UI=W/t=(I^2)R=(U^2)/R 电功率=电压×电流=电功/时间=电流^2×电阻=电压^2/电阻 V排÷V物=ρ物÷ρ液(F浮=G物) V露÷V排=ρ液-ρ物÷ρ物 V露÷V物=ρ液-ρ物÷ρ液
展开全部
物理)声现象 1.物理学是研究声、光、热、电、力等的物理现象。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递声音。 3.声音的三大特性: ①音调: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快,音调越高。 ②响度: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③音色:由物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不同物体的音色不同。 4.人们听到声音的基本过程: ①鼓膜的振动 → 听小骨及其他组织 → 听觉神经→ 大脑 ②颌骨、头骨 → 听觉神经 → 大脑 5.声音的作用:传递信息和传递能量(能举例说明)6.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声音都是噪声。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 dB。 (2)物态变化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单位:摄氏度( ℃ ) 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 0℃ ; 沸水的温度 —— 100℃ 2.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常用的液体有水银、酒精、煤油等。 3.温度计的使用:一看:使用前要先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二放:玻璃泡所有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三读: ○1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2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液面; ○3读数时眼睛要与温度计液柱上表面相平。 4.体温计:量程:35℃~42℃;分度值:0.1℃ ; 使用前要将水银甩下去。 5.物态变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要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物质由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要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要放热。 6.常见的晶体有冰、海波、各种金属;非晶体有蜡、沥青、松香、玻璃等。要求能判别出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象。 7.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但温度不变;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但温度不变;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温度不断上升;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温度不断下降。 8.汽化有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 ○1沸腾: a.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b.沸腾条件:①达到沸点; ②继续加热。 c.沸腾时的特点:液体在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不变 ○2蒸发: a.定义:在任何温度下,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气化现象。 b.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液体温度的高低: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液体表面积的大小: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c.蒸发有致冷的作用。
8.液化有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9.能解释日常生活中各种物态变化现象。如:雾、露水、霜、冰雹、雪的形成、各种“白气”、窗边的冰花、卫生球变小、灯管变黑、灯丝变细、冰化成水、铁水涛成钢件等。 10.水的沸点与大气压关于: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海拔越高,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3)光现象 1.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c = 3 × 10 8 m/s 2.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 v = 340 m/s 3.元电荷: e = 1.6 × 10 –19 C 二.要点知识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如:激光引导掘进隧道、日食、月食的形成、影子的形成、瞄准时用到的“三点一线”、小孔成像等都是运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得到的。) 2.光源: ○1自榷意源:如水母、太阳、萤火虫等。 ○2人造光源:如电灯、手电筒、蜡烛等。(注意:不月亮是光源) 3.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4.光在任何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 5.光的反射定律: ①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同面) ②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③反射角i=入射角r 光的折射规律: ①光从空气进入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 ②光从其他介质进入空气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平面镜成像特点: ①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等大) ②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等距) ③像与物体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垂直) ④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虚像) 6.在光的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7.反射有两种:镜面反射和漫反射(能举例说明) 8.红外线的作用 紫外线的作用。 ① 红外线摇控 ①杀菌作用 ②红外线夜视仪 ②使荧光物质发光来判断物质的真假 ③探测病人的健康情况 ③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请帮我钙的吸收 9.光谱太阳光分解成为:红、橙、黄、绿、蓝、靛、紫。 (4)透镜及其应用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 3.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4.能找出主光轴、焦点、焦距。
5.物距(u)→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像距(v)→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与焦距关系 像距与焦距关系 像的正、倒 像的大、小 像的虚、实 u>2f f<v<2f 倒立 缩小 实像 u=2f v=2f 倒立 等大 实像 f<u<2f v>2f 倒立 放大 实像 u=2f 不 成 像 u<f 无限远 正立 放大 虚像结论: 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 6.照相机: u > f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幻灯机:f < u < 2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放大镜: u < f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显微镜: 目镜:起放大作用;物镜:f < u < 2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望远镜:目镜: 起放大作用;物镜:u > 2f ,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7.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形成的缘故。 矫正: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凹透镜为负);远视眼用凸透镜矫正(凸透镜为正)。 8.透镜焦度:Φ=1 / f ( f →焦距
8.液化有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9.能解释日常生活中各种物态变化现象。如:雾、露水、霜、冰雹、雪的形成、各种“白气”、窗边的冰花、卫生球变小、灯管变黑、灯丝变细、冰化成水、铁水涛成钢件等。 10.水的沸点与大气压关于: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海拔越高,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3)光现象 1.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c = 3 × 10 8 m/s 2.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 v = 340 m/s 3.元电荷: e = 1.6 × 10 –19 C 二.要点知识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如:激光引导掘进隧道、日食、月食的形成、影子的形成、瞄准时用到的“三点一线”、小孔成像等都是运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得到的。) 2.光源: ○1自榷意源:如水母、太阳、萤火虫等。 ○2人造光源:如电灯、手电筒、蜡烛等。(注意:不月亮是光源) 3.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4.光在任何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 5.光的反射定律: ①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同面) ②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③反射角i=入射角r 光的折射规律: ①光从空气进入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 ②光从其他介质进入空气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平面镜成像特点: ①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等大) ②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等距) ③像与物体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垂直) ④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虚像) 6.在光的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7.反射有两种:镜面反射和漫反射(能举例说明) 8.红外线的作用 紫外线的作用。 ① 红外线摇控 ①杀菌作用 ②红外线夜视仪 ②使荧光物质发光来判断物质的真假 ③探测病人的健康情况 ③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请帮我钙的吸收 9.光谱太阳光分解成为:红、橙、黄、绿、蓝、靛、紫。 (4)透镜及其应用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 3.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4.能找出主光轴、焦点、焦距。
5.物距(u)→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像距(v)→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与焦距关系 像距与焦距关系 像的正、倒 像的大、小 像的虚、实 u>2f f<v<2f 倒立 缩小 实像 u=2f v=2f 倒立 等大 实像 f<u<2f v>2f 倒立 放大 实像 u=2f 不 成 像 u<f 无限远 正立 放大 虚像结论: 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 6.照相机: u > f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幻灯机:f < u < 2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放大镜: u < f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显微镜: 目镜:起放大作用;物镜:f < u < 2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望远镜:目镜: 起放大作用;物镜:u > 2f ,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7.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形成的缘故。 矫正: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凹透镜为负);远视眼用凸透镜矫正(凸透镜为正)。 8.透镜焦度:Φ=1 / f ( f →焦距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成功学习计划,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我上八年级时在用,感觉很好,讲得很透彻,很适合物理入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