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女子的旗头怎么梳
4个回答
展开全部
1、将所有头发梳顺,分出前后区,后区头发中分,选择“燕翅”固定与中间,后区两侧倒梳头发,以交叉包发固定好“拉翅”发髻。
2、前区中分,以对称手法固定头发,选择蝴蝶包在顶区位置固定,以此增加发型高度及衔接前后区结构。
3、将所有头发处理干净,发丝固定整齐,真假发衔接自然。
4、选择发片在前区位置固定,发片两侧以空心卷设计,选择流苏凤钗以堆成方式佩戴于蝴蝶包上。
5、前区正中点缀珠花,左右两侧以珠花点缀。
扩展资料
发型历史
入关前
满族妇女传统发式是辫发盘髻,盘髻又分单髻与双髻。双髻通常为未婚女性梳用,即在头顶左右两端节成长辫然后盘转成为髻,汉族则称这种发饰为丫头。
单髻多用于已婚女性,即将头发集于头顶,编成一条长辫,盘转而为髻,这种发式简洁、利落,便于骑射远行,在野外宿营又可枕辫而眠。
当时无论身份高低,贫富贵贱,发式皆如此。区别贵族与平民处只是髻上所插簪饰,贵族女子髻上装饰颇多而平民女子仅插木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旗头
2013-11-29
展开全部
满族女子平时梳两把j头,式样简朴。皆以真发挽玉或翠之横‘扁方,之上。”横插于发髻之上的类似发冠一样的扁方长三十二至三十三点五厘米,宽四厘米左右,厚零点二至零点三厘米。呈尺形,一端半圆,另一端似卷轴。如一变相横簪,无论是梳两把头或是大拉翅,它都是起到连接真、假发髻之中“梁”的作用。扁方的作用类似古代男子束发时用的长簪,也许扁方就是由此而演变过来的。扁方的质地多为白玉、青玉,少数为金、银制品。清代中期,满洲贵族妇女开始盛行"旗头",也叫"旗头板"、"大拉翅"。就是以头顶发髻为座,上面放置旗头。
旗头和我们在舞台上看到的差不多,是一种扁形的冠,里面有铁架支撑,外面用青绒或青素缎等制成,正面有各种珠宝首饰的装点,侧面悬挂流苏。
满族妇女不仅很讲究发式,也很注意头饰。在众多头饰中,大扁方头饰最为普遍。这是一根长约30厘米,宽约2、3厘米的银簪子,横于发髻之中。在清朝满族妇女的上层中,不仅要带旗头(一种用青绒、青缎做成的扇形头冠),而且要插上各种各样的银饰,如花针、压鬓针、大、小耳挖子等。满族妇女的耳环也与众不同,他们在耳朵上要扎三个耳眼,戴三只耳环,这种古老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满族女子平时梳两把j头,式样简朴。皆以真发挽玉或翠之横‘扁方,之上。”横插于发髻之上的类似发冠一样的扁方长三十二至三十三点五厘米,宽四厘米左右,厚零点二至零点三厘米。呈尺形,一端半圆,另一端似卷轴。如一变相横簪,无论是梳两把头或是大拉翅,它都是起到连接真、假发髻之中“梁”的作用。扁方的作用类似古代男子束发时用的长簪,也许扁方就是由此而演变过来的。扁方的质地多为白玉、青玉,少数为金、银制品。
旗头和我们在舞台上看到的差不多,是一种扁形的冠,里面有铁架支撑,外面用青绒或青素缎等制成,正面有各种珠宝首饰的装点,侧面悬挂流苏。
满族妇女不仅很讲究发式,也很注意头饰。在众多头饰中,大扁方头饰最为普遍。这是一根长约30厘米,宽约2、3厘米的银簪子,横于发髻之中。在清朝满族妇女的上层中,不仅要带旗头(一种用青绒、青缎做成的扇形头冠),而且要插上各种各样的银饰,如花针、压鬓针、大、小耳挖子等。满族妇女的耳环也与众不同,他们在耳朵上要扎三个耳眼,戴三只耳环,这种古老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满族女子平时梳两把j头,式样简朴。皆以真发挽玉或翠之横‘扁方,之上。”横插于发髻之上的类似发冠一样的扁方长三十二至三十三点五厘米,宽四厘米左右,厚零点二至零点三厘米。呈尺形,一端半圆,另一端似卷轴。如一变相横簪,无论是梳两把头或是大拉翅,它都是起到连接真、假发髻之中“梁”的作用。扁方的作用类似古代男子束发时用的长簪,也许扁方就是由此而演变过来的。扁方的质地多为白玉、青玉,少数为金、银制品。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11-29
展开全部
用疏子疏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11-29
展开全部
随便梳呗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