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元古代裂陷盆地阶段
2020-01-15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这一时期原始的中国陆壳内部产生裂陷作用,发育陆内裂陷、大陆边缘裂陷和陆内盆地等。尚欠稳定的华北克拉通进入一个内部及南北缘裂陷的地壳构造发展阶段。进入中元古代,华北克拉通整体上表现出稳定性质,但由于边缘活动带的影响,在克拉通内部及边缘局部薄弱地带发生裂陷作用,形成了一系列从海槽深入大陆内部的裂陷盆地。
中元古代早期,原始古中国大陆发生裂解,于华北古陆南北两侧分别形成秦祁裂陷和兴蒙裂陷两个大陆裂陷,且影响到台地内部(图3-2)。其中位于陆块北缘的有狼山裂陷和燕山-太行山裂陷(马杏垣等,1985),它们与兴蒙裂谷相连;位于地块南缘的有贺兰裂陷、晋陕裂陷槽或称富县-泾川裂陷槽及宜川裂陷槽。与鄂尔多斯盆地演化有关的陆块南缘3个坳拉槽,与秦祁裂谷相连,共同组成所谓的三岔裂谷或多臂裂谷系。祁连、秦岭两支裂谷进一步发育形成大洋裂谷。
图3-2 鄂尔多斯盆地及邻区中新元古代古构造略图
(据王双明等,1996)
1—隆起区;2—裂谷区;3—地区较薄区
中元古代末的晋宁运动,使上述裂陷槽关闭,并随华北克拉通一起上升成陆遭受剥蚀,大部分地区缺失新元古界青白口系。新元古代青白口系沉积主要分布在贺兰—陇县—洛南一带的低洼地带,为一残余海盆地内的堆积产物。除贺兰裂陷槽外,其他坳陷槽在显生宙的构造活动中未见明显活动,表明到中元古代末鄂尔多斯地块结晶基底固结程度已相当高,这是经过中元古代坳拉槽发育阶段,早期形成的结晶基底继续克拉通化的结果。
在鄂尔多斯盆地的中新元古界厚度图或中新元古代古构造图上,可以看出晋宁期的古构造面貌整体呈现隆坳相间并向西南倾斜的构造格局,自西北向东南依次是:昂苏庙-环县坳陷带、横山-庆阳隆起带、富县-泾川坳陷带、黄陵-彬县隆起带。其中两个坳陷带分别在桃1 井—城川1 井北和富县—延长两个地区形成局部深坳陷,其地层厚度达1000 m左右。直到寒武纪,中新元古界顶面古构造仍呈现隆坳相间的构造格局(图3-3)。晋宁期的古构造格局奠定了后期构造发展的基础,其中近SN向的横山-庆阳隆起则构成了中生代早中期的中央古隆起的雏形。
图3-3 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纪古构造图
(据赵重远,1996修改)
1000~800 Ma的晋宁旋回,使中朝陆块、扬子陆块、塔里木陆块等大陆壳相互联结,形成古中国地台,其上覆盖了震旦纪—早寒武世的沉积盖层,之后古中国地台则大规模裂解(任纪舜等,1980,2000)。在其北缘形成了古生代古亚洲洋(王作勋等,1990;位于华北陆块北部的兴蒙海槽是其组成部分),而在其内部形成昆仑-祁连-秦岭等小洋盆,并解体成中朝陆块、扬子陆块、塔里木陆块等小陆块和众多微陆块(任纪舜等,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