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液成因矿床多期多阶段成矿成晕特点
2020-01-16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已有研究成果(李惠,1989,1991,1993)表明,热液成因矿床成矿成晕有以下特点:
(1)单阶段形成的单个矿体-晕有明显的地球化学分带结构,即有自己的前缘晕、近矿晕和尾晕及正常的原生晕垂直分带序列。多次成矿形成的原生晕在构造中全同位或近于全同位叠加时,其前缘晕、近矿晕和尾晕分别相叠加,也具有正常的原生晕垂直分带序列:
前缘晕特征指示元素组合是:Hg、As、Sb、F、I、B、Ba。
近矿特征指示晕元素组合是:Au、Ag、Cu、Pb、Zn。
尾晕特征指示元素组合:Mo、Bi、Mn、Co、Ni。
上述模式中前、尾晕元素并不是在每个矿床都出现。
金矿床正常原生轴向正常分带序列(李惠,1991):从上至下是:B、I、As、Hg、F、Sb、Ba→Pb、Ag、Au、Zn、Cu→W、Bi、Mo、Mn、Ni、Cd、Co、V、Ti。
(2)同一阶段在同一构造体系中形成的串珠状金矿体,有总体的前缘晕和尾晕,但串珠状矿体中每个矿体又有自己的前缘晕和尾晕,如串珠状上、下两个矿体中上部矿体有自己的尾晕,下部矿体又有自己的前缘晕,但其规模小于总体前、尾晕,上、下两个矿体相近时二者往往叠加在一起形成前、尾晕共存。
(3)不同阶段在同一构造体系中形成的串珠状金矿体-晕叠加有三种情况:
两个主成矿阶段在上、下两个有利成矿构造空间分别形成上、下两个串珠状矿体同位或近于同位叠加,两个串珠状矿体每个矿体的前缘晕、近矿晕及尾晕同位或大部分同位叠加,其晕强度分别增大,上、下两个矿体相近时同样形成前、尾晕共存;
第一主成矿阶段形成矿体在上,第二主成矿阶段在下,下部矿体前缘晕叠加到上部矿体尾晕,形成前、尾晕共存。
第一主成矿阶段形成矿体在下,第二主成矿阶段在上,下部矿体前缘晕仍然叠加到上部矿体尾晕,形成前、尾晕共存。
(4)不同成矿阶段形成的矿体(晕),具有相似的原生晕分带结构,即有自己的前缘晕、近矿晕和尾晕。
(5)先形成的金矿体及其原生晕,当有后期成矿热液叠加时,成矿元素和伴生元素等往往会发生活化转移,对原来矿体(晕)的分带结构有一定影响,但实际资料表明,这种变化不会破坏原来的分带特点。叠加后的分带是两个阶段的叠加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