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三味书屋》中的三味是啥意思?
鲁迅先生的名作《三味书屋》是人们比较熟悉的作品,但也有人问“三味”代表的是什么,“三味”主要指的就是鲁迅私塾老师说的“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在儿时学习的私塾地方,当时的私塾老师把私塾名字定为“三味书屋”,而鲁迅先生写的《三味书屋》里面也多是关于儿时的趣事,是对于儿时的回忆。
鲁迅先生的私塾老师也是一个十分正直的人,面对当时的时代动荡和贪官对人们的剥削是十分痛恨的,不愿同流合污的他自己办了私塾教书育人,对当时的时代,他也有自己的看法,于是就认为“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各有各的感悟和滋味,这三味是代表了知足常乐的思想,也是对于安定生活的向往、不愿追逐名利的淡泊。
“三味书屋”是鲁迅儿时上学之处,自然也就包含了很多关于儿时的回忆,鲁迅先生也是借用这个私塾名字,来纪念自己的儿时快乐回忆。因为“三味书屋”是私塾老师创造的,所以人们有采访私塾老师的儿子,在私塾老师看来“三味”代表着安于贫苦生活的平静生活,但可能在鲁迅先生看来“三味书屋”应该也包含了很多儿时快乐的意味,对于往日儿时生活的追昔。
人们关于“三味”讨论的很多,有人也认为是“三余”的别称,不过私塾老师的后人也明确了“三味”的意思。就是私塾老师对于安定生活的知足,不愿去追求名利,而把自己初心给忘掉,也是私塾老师想想教给学生们的道理,不要为了所谓的名与利而忘记自己,而对于“三味”的正确理解,这对于现代的我们也是一个十分好的教导。
关于《三味书屋》中“三味的含义”,一直有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讨论,目前还没有一个准确的结论。现在主流的说法有以下几种:源于佛教的“三昧”;古言之中将读书比作美食的句子;寿镜吾先生的孙子回忆中祖父的解释。
在鲁迅先生的名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着重描写了有关于童年在三味书屋学习的经历,有关于“三味”究竟是何解释的争论知道现在还一直存在着。我们能够确定的是,三味书屋原本并不叫做三味书屋,而是由鲁迅先生的老师寿镜吾先生将其更名为三味书屋,也就是说寿镜吾先生一定是在这个名字中寄托了自己的一些精神和志向。
有一种说法是说三位原本是佛教中的“三昧”,在成语中就有得其三昧这样的说法,意思就是有深刻的领悟。“三昧”指的就是在学习知识的需要保持的态度,要保证专注,虔诚,认真。悬挂在学堂之上也正是对于学习态度的一种要求和警示。
另外,也有相当多的人认为这“三味”是指三种味道,读经味如稻粱,意思就是在阅读四书五经时就像吃稻米一样,是主食;读史味如肴馔,意思就是说在读史书的时候,就像是吃美味的菜肴一样;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意思是阅读百家学说就像是调味品一样。在这句话中将读书学习比作了三种食物类型,也生动展现了在古代的中国知识的体系和位置。
不过毕竟三味书屋的名字是寿镜吾先生所更改的,那么寿镜吾先生也一定是在这个名字中寄托了自己的一些想法。除去上面两种比较基础的猜测以外,寿镜吾先生的孙子曾说寿镜吾先生所要表达的意思是指“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意思是说,不愿做官,甘愿为平民百姓,吃着粗茶淡饭,也觉得很开心,在书籍的海洋中能够寻找到很多的快乐。这句话确实更好的表达出了寿镜吾先生真实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