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阶级在近代中国分为哪几种
资产阶级在近代中国分为两种:一是官僚资产阶级,二是民族资产阶级。
一、官僚资产阶级
1、含义:官僚资产阶级(guān liáo zī chǎn jiē jí)是指在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里,勾结帝国主义和地主阶级势力,掌握国家政权,垄断全国经济命脉的买办性的资产阶级。又称大资产阶级、买办资产阶级、裙带资产阶级、朋党资产阶级等。
2、典型代表:1927年以后,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四大家族,通过军事行动而掌握国家政权,利用政权而掌握国家财政,利用财政手段进而控制并建立起金融垄断,利用金融优势地位建立商业垄断和吞并私人资本主义工业。他们凭借国家政权,接收以前政府的国家资本,发行公债,征收苛捐杂税,进行商业投资,在抗日战争前形成了相当规模的官僚资本。他们是官僚资产阶级的典型代表。
二、民族资产阶级
1、含义:民族资产阶级,是在发展中国家,自身的经济发展与外资没有太多联系,资本相较于国有经济或买办资产阶级势力较弱的一类企业家团体。是由土地所有者、商人、行政官员、手工作坊主转化而来的,也是中国社会革命的动力之一,但无法充当社会革命的主要力量。
2、典型代表:①张謇 ,张謇创办中国第一所纺织专业学校,开中国纺织高等教育之先河;首次建立棉纺织原料供应基地,进行棉花改良和推广种植工作;以家乡为基地,努力进行发展近代纺织工业的实践,为中国民族纺织业的发展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被称为“状元实业家”。
②方举赞、孙英德,1866年方举赞、孙英德在上海创办发昌机器厂,最初是一个只有200元左右的手工锻铁作坊,专为外商船坞打造修配船用零件。1869年开始使用车床,从手工工场转变为机器工业。到1873年发展为机器制造厂,称“发昌号铜铁机器车房”。
③陈启源,1873年,陈启源创办一家机器缫丝厂。因当时简村以至江浦一司一带未有制作机器的工场和技术人员。后来缫丝厂就由陈联泰负责缫丝机器的改造与安装,陈启源亲自负责技术指导,后至1873年工程全部完成。同时,陈启源在简村和附近的吉水村一带招收男女工(以女工占大多数)数十人,亲自给这些新工人教授“仿西人缫丝之法”,择了个好日子,投茧开工,取名为“继昌隆”,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个民族资本经营的机器缫丝厂。
扩展资料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背景
一、帝国主义压迫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特别是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了帝国主义的极大影响。一方面,帝国主义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中国“闭关锁国”的传统,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都由此诞生。另一方面,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疯狂的掠夺与剥削,给中国的资本主义发展特别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带来极大的灾难。
二、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改革的冲击
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正在开展洋务运动,民用工业的大量赢利刺激了有钱人与商人们开展机器生产的欲望。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觉醒,特别是民主资产阶级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让民族资产阶级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如雨后春笋般发展。
三、南京国民政府的残酷剥削
中华民国建立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法令,奖励实业发展。由于没有了专制的阻碍,恰逢第一次世界大战,外国资本无暇东顾,加上民族资产阶级自身地位的提高,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迎来了短暂的春天。
但是后来,由于南京国民政府的腐朽统治,国有经济的兴起与外国企业的卷土重来,民族资产阶级日渐衰落。抗战期间日本法西斯的疯狂破坏与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金融体系的极度混乱,最终葬送了民资经济的未来,被破坏殆尽。
资产阶级在近代中国分为资产阶级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
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
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主张:学习西方,进行变法,以挽救民族危机。
过程: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序幕)、成立强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标志)、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失败原因:脱离群众和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意义与启示: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具有爱国和进步作用。
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代表人物:孙中山等
主张:民族、民权、民生,试图以革命手段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革命活动:成立兴中会;建立中国同盟会,武昌起义;建立中华民国;
失败标志: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意义启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它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当时中国是行不通的。
扩展资料: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人,总结了早期改良派的思想和实践,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将变法维新思想推向了新的阶段,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和一整套变法维新主张。康有为的3部著作《人类公理》(1884)、《新学伪经考》(1891)、《孔子改制考》(1892),奠定了变法的理论基础。
1888~1898年间的7次上书,系统阐述了变法纲领和改革方案。梁启超著的《变法通议》,严复著的《原强》、《辟韩》、《论世变之亟》、《救亡决论》和翻译的《天演论》,谭嗣同著的《仁学》等,充实了变法维新的理论和思想内容。
康有为是维新派的领袖和戊戌变法运动的实际领导者。梁启超在变法舆论宣传上获得了较大的社会影响。谭嗣同主张冲破一切封建网罗,思想比较激进,成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严复则较为系统地介绍了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理论,为变法维新运动增添了思想武器。他们是当时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先驱,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和资产阶级维新派政治家。
中国的革命派诞生于辛亥革命。代表人物有:孙中山、章太炎、黄兴、邹容、蔡元培等。他们与改良派主要表现在手段的不同,革命派主张使用暴力手段,而改良派主张非暴力。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国家为了加紧对中国进行经济侵掠,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和角逐,民族危机更加严重;《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此时中国民资经济又有所发展,但受到外国和本国政治势力的限制和阻碍。
因为中共理论的说法是“在中华民国时的中国的矛盾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而且这两者之间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并称只要无产阶级夺权后建立起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后,资产阶级就会“消亡”。
所以在1956年三大改造后,中国大陆官方就认为“资产阶级在中国已不存在”。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官方却仍沿用此说法即“资产阶级(资本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在三大改造中消亡”,而更多的使用“企业家”或“实业家”来称呼资本家,有人因此而认为此说法自相矛盾,也有部分人认为由于社会贫富差距巨大和私有制为主体的现实使资产阶级再次出现,但是实际情况上中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国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资产阶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资产阶级维新派政治思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资产阶级革命派
▲资产阶级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占有生产资料,靠剥削工人劳动而生存的阶级。
▲中国近代有两种资产阶级:大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大资产阶级又叫官僚资产阶级或买办资产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对象。
▲民族资产阶级有反帝反封建的要求,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动力。但又有妥协动摇的特点,不是革命的领导者和主力军。
▲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是维新派、辛亥革命中的资产阶级命派、国民党左派等。
▲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是主要是国民党右派。
从近代史的发展看,
1:像林则徐这样开眼看世界的人属于开明绅士,是地主阶级;
2:同样是地主阶级的还有曾国藩、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他们主张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和“师夷长技以自强”,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的,代表的是地主阶级的利益,虽然发展了近代工业,但不是资产阶级;
3:以康、梁为首的维新派,学习日本,主张君主立宪政体,属于从开明地主发展成资产阶级的部分;
4:太平天国运动后期,由洪仁轩制定的《资政新篇》具有发展资本主义主张的政治纲领,在当时的中国算是相当先进的思想。 但太平天国运动只能算是农民斗争,洪仁轩属于留过洋的知识分子,在下一点;
5:大多数留洋知识分子,不分官派和自费,这部分人除在国外学习技术,也接资本主义的政治、文化、思想,是日后资本主义思想的宣传者,这其中包括孙中山,秋瑾,陈天华等等。可以说辛亥革命后,中国出现的资产阶级都有这部分人的身影;
6:民族资产阶级。随着国外资本的不断流入中国,民间也出现了由中国人自己开办的工厂,经不断的发展壮大,形成民族资产阶级,包括开明地主,留洋知识分子等;
7:大资产阶级,又称买办资产阶级,毛泽东论术的官僚资本主义。主要从事金融业,完全依赖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如蒋公,李宗仁等;
8:北洋军阀。属于民主革命任务(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中,封建主义的代表,他们在辛亥革命反代表了大地主阶级的利益;
如不明白可参考毛泽东写的《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一往篇。
按中国的分法:大资产阶级(就是特别有钱的人,民国时的四大家族之类的。)、
官僚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
按历史性质的分法:民族资产阶级、买办资产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