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学分是怎么算的?
1,学分如何计算?
2,一个专业若要获得学位证,应修得多少学分?
3,转专业后,原来修的专业课学分还有用吗?是不是原来专业课的学分再修够就可以获得两个学位证?
4,学分怎样可以替换覆盖?
5,多学些课程,是不是绩点就可以提高?绩点算的是专业课分数还是所有学科的分数? 展开
四年制专业文科类学生毕业总学分为140学分,理工医类为150学分;五年制专业学生毕业总学分为180学分。理论教学课程学分等于课内总学时/18,实验教学课程学分等于课内总学时/36,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学分等于教学周数/2,分散的实践教学环节在折合成周数后计算学分。
学生每学期选课学分不得低于15学分(毕业当年不作限制),不得超过30学分。攻读双学位及实验班学生不得超过45学分。
扩展资料
学分是评价学生优秀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准,是用于计算学生学习量的一种计量单位,按学期计算,每门课程及实践环节的具体学分数以专业教学计划的规定为准。
部分学校也有按学分收费的制度。通过学分可以评判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知识的广度,学生获得的学分越多,说明学生学到的东西也就越多。
用学分来衡量学生学习的量便是学分制,又称学分累计制。它以学分为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单位,认为学生若要获得某个学术性的学位,如学士学位、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必须达到某一个最低限度的学分量。
一个专业若要获得学位证,应修得130学分;转专业后,原来修的专业课学分还有用;原来专业课的学分再修够就可以获得两个学位证;学分不可以替换覆盖;多学些课程绩点就可以提高;点算的是所有学科的分数;学分计算方式具体如下:
四年制专业文科类学生毕业总学分为140学分,理工医类为150学分;五年制专业学生毕业总学分为180学分。理论教学课程学分等于课内总学时/18,实验教学课程学分等于课内总学时/36,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学分等于教学周数/2,分散的实践教学环节在折合成周数后计算学分。
武汉大学溯源于1893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后历经方言学堂、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国立武昌师范大学、国立武昌大学、国立第二中山大学等时期,1928年定名国立武汉大学,是近代中国第一批国立大学。2000年,武汉大学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武汉大学。
学校以“科学立校、文化活校、科研兴校”为办学思想。秉承一中“务实、严谨、超越”的优良校风,全体教职工发扬“爱岗敬业、爱生奉献、自我超越”的优良教风,踏实工作,锐意进取。学校治教严谨,敢为人先,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就,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武汉大学
2.如1中所说,每个学院要求不同,但是必修学分是必须学的,选修达到要求的分数就行了。
3.这个不是很确定,不过据我了解,一般转专业后必须把新专业的专业课都补起来,原来旧专业学的专业课算作选修课。但是一般大一大二转专业,那时候基本上没学什么专业课,都是些公共必修课。
转专业并不是修双学位,不可能获得两个学位。
4.没懂什么意思.....
5.因为必修课是一门都不能落下的,所以所谓的多学些课程,只可能是多修一些选修课。而试图通过多修选修课提高绩点,必须要求多修的那些课程都拿到高分(至少不应低于加权平均分)。而且绩点的计算中选修课的权重并不高,所以此方法可行但是影响不算大,还不如必修课努力学好一点拿个高分(特别是学分高的课比如高数!)。但是这个方法对于要出国的孩子特别有效!!国外好像不怎么在意是必修还是选修。
绩点算所有学科的分数,算法貌似很复杂,有人开发了个小软件叫“武汉大学GPA计算器”,可以通过登陆教务部网站直接计算绩点,你可以去下载一个算算。
绩点和“加权平均分”貌似有直接关系,而 加权平均分=(A必修课得分*课程学分+B必修课得分*课程学分+……)/所有必修学分数*必修课权重+(A选修课得分*课程学分+B选修课得分*课程学分+……)/所有选修学分数*选修课权重
——————————————————————
突然发现今天耐心真好....以上全部来自学姐亲身体验,不保证学校政策改变或学院之间有差异。
希望对学妹OR学弟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