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冬天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相反,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地轴始终与轨道面倾斜成66度34分的夹角。由于地轴的倾斜,当地球处在轨道上不同位置时,地球表面不同地点的太阳高度是不同的。
太阳高度大的时候,太阳直射,热量集中,就好像正对着火炉一样;而且太阳在空中经过的路径长,日照时间长,昼长夜短,必然气温高,这就是夏季。
反之,太阳高度小时,阳光斜射地面,热量分散,相当于斜对着火炉;而且太阳在空中所经路径短,日照时间短,昼短夜长,气温则低;
由冬季到夏季,太阳高度由低变高。同样道理,太阳高度的变化影响着昼夜的长短和温度的高低,分别形成了秋季和春季。
扩展资料:
当太阳直射点落在赤道(春秋二分)时,晨昏圈通过两极(与经圈重合),等分所有纬线。因此,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北半球的昼长和南半球的夜长,皆随纬度增高而增大。到北极圈内,纬线全线是昼弧,昼长达24小时,“夕阳”连着“朝辉”,终日太阳不落,称为极昼。
在南极圈内,纬线全线位于夜半球,24小时漫漫长夜,终日不见太阳,称为极夜。赤道是唯一保持昼夜等长的地方。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昼夜变化
2013-12-11
展开全部
地球是一个不发光又不透明的球体,同一瞬间阳光只能照亮半个球,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白昼,没有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黑夜.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做晨昏线(圈).
昼夜交替是地球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因自转运动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
地球自转一周为一昼夜,谓之“太阳日”。当地球自转时,面向太阳之地面为“昼”,背向太阳之地面则为“夜”。昼夜的形成即由此。春分以后,日照北半球渐多,因此北半球夜短昼长,南半球则相反;秋分以后,日照南半球渐多,故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仍相反。(冬天白天时间短的原因)
任一瞬间,地球各地所初的昼夜状态可以用太阳高度来表达.太阳高度是太阳高度角的简称,表示太阳光线对当地地平面的倾角.在昼半球上的各地,太阳高度总是大于0度,即太阳在地平线之上;在晨昏线上的各地,太阳告诉等于2度,即太阳刚好位于地平线上;在夜半球上的各地,太阳高度总是小于0度,即太阳位于地平线之下.由于地球不停地运动,昼夜也就不断地交替.昼夜交替的周期,或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周期为24小时,叫做一太阳日.
太阳日制约着人类的起居作息,因而被用来作为基本的时间单位.此外,太阳日时间不长,使整个地球表面增热和冷却不致过分剧烈,从而保证了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不同位置同一时刻的昼夜情况是不一样的,有的是正午,有的是子夜,有的正经历昼夜交替的早晨或傍晚.当某地太阳升起到一天中最高位置时,太阳只射在该地所处的经线上,这时就是当地的正午.这样确定的时间叫做地方时(local time).经度每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
由于地轴是倾斜的,所以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昼夜长短是不同的。在地球的南北两极地区,太阳终年斜射,昼夜长短变化最大。南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还会出现太阳终日不落或终日不出的现象,即一天24小时都是白天或者都是黑夜,这就是极地地区的“极昼”和“极夜”现象。在南北极点,有长达半年的极昼和极夜。
昼夜交替是地球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因自转运动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
地球自转一周为一昼夜,谓之“太阳日”。当地球自转时,面向太阳之地面为“昼”,背向太阳之地面则为“夜”。昼夜的形成即由此。春分以后,日照北半球渐多,因此北半球夜短昼长,南半球则相反;秋分以后,日照南半球渐多,故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仍相反。(冬天白天时间短的原因)
任一瞬间,地球各地所初的昼夜状态可以用太阳高度来表达.太阳高度是太阳高度角的简称,表示太阳光线对当地地平面的倾角.在昼半球上的各地,太阳高度总是大于0度,即太阳在地平线之上;在晨昏线上的各地,太阳告诉等于2度,即太阳刚好位于地平线上;在夜半球上的各地,太阳高度总是小于0度,即太阳位于地平线之下.由于地球不停地运动,昼夜也就不断地交替.昼夜交替的周期,或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周期为24小时,叫做一太阳日.
太阳日制约着人类的起居作息,因而被用来作为基本的时间单位.此外,太阳日时间不长,使整个地球表面增热和冷却不致过分剧烈,从而保证了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不同位置同一时刻的昼夜情况是不一样的,有的是正午,有的是子夜,有的正经历昼夜交替的早晨或傍晚.当某地太阳升起到一天中最高位置时,太阳只射在该地所处的经线上,这时就是当地的正午.这样确定的时间叫做地方时(local time).经度每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
由于地轴是倾斜的,所以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昼夜长短是不同的。在地球的南北两极地区,太阳终年斜射,昼夜长短变化最大。南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还会出现太阳终日不落或终日不出的现象,即一天24小时都是白天或者都是黑夜,这就是极地地区的“极昼”和“极夜”现象。在南北极点,有长达半年的极昼和极夜。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12-11
展开全部
因为地轴是倾斜的,地球自转造成了北半球冬天夜晚比白天长。在南半球则相反,冬天白天比夜晚长
地球有黄赤交角,黄是太阳的直射点,赤是赤道,就因为有这个,才出现了南北回归线23度26分,全年太阳直射点都会在北南回归线之间运动,冬天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此时南极极昼,北极极夜,而赤道全年昼夜平分,冬天时,晨昏线把地球切了一刀似的,这时北半球大多数都被黑夜覆盖
地球有黄赤交角,黄是太阳的直射点,赤是赤道,就因为有这个,才出现了南北回归线23度26分,全年太阳直射点都会在北南回归线之间运动,冬天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此时南极极昼,北极极夜,而赤道全年昼夜平分,冬天时,晨昏线把地球切了一刀似的,这时北半球大多数都被黑夜覆盖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于2017-11-26
展开全部
地球绕日公转轨道是一个接近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这样在一年内、乃至在一天内,日地距离都在不停的变化之中。
每年1月初,地球位于绕日公转轨道的近日点,日地距离达到最小值,约为1.471亿千米。
每年7月初,地球位于绕日公转轨道的远日点,日地距离达到最大值,约为1.521亿千米。
跟日地平均距离(1.496亿千米)相比,日地距离在一年之内的变化差值(0.05亿千米)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因此,气温在一年内的变化与日地距离毫无关系。
一年内气温的变化主要与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有关。
北半球冬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各地太阳高度角小,等量太阳辐射经过的大气路径比较长,被大气削弱的太阳辐射比较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比较少。同时,还是由于太阳高度角小,等量太阳辐射散布的面积大,单位面积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少。气温就比较低。
还有,北半球冬季时,昼短夜长,热量收入就更少一些,而支出更多一些。
另外,北半球冬季时,陆地上形成冷高压,高压中心向低纬地区不断输送冷气团,加剧了寒冷程度。
与此同时,南半球则为夏季。具体内容不再赘
所以冬天的白天这么短,夏天的白天长;冬天冷,夏天热
每年1月初,地球位于绕日公转轨道的近日点,日地距离达到最小值,约为1.471亿千米。
每年7月初,地球位于绕日公转轨道的远日点,日地距离达到最大值,约为1.521亿千米。
跟日地平均距离(1.496亿千米)相比,日地距离在一年之内的变化差值(0.05亿千米)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因此,气温在一年内的变化与日地距离毫无关系。
一年内气温的变化主要与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有关。
北半球冬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各地太阳高度角小,等量太阳辐射经过的大气路径比较长,被大气削弱的太阳辐射比较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比较少。同时,还是由于太阳高度角小,等量太阳辐射散布的面积大,单位面积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少。气温就比较低。
还有,北半球冬季时,昼短夜长,热量收入就更少一些,而支出更多一些。
另外,北半球冬季时,陆地上形成冷高压,高压中心向低纬地区不断输送冷气团,加剧了寒冷程度。
与此同时,南半球则为夏季。具体内容不再赘
所以冬天的白天这么短,夏天的白天长;冬天冷,夏天热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