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侯爷相当于什么职位

 我来答
管司铭聊AI
2019-06-04 · TA获得超过4217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545
展开全部

侯爷即侯爵,是古代贵族的级别划分,并非职位。

自中国先秦时代开始,已有君主赐封侯爵,是周朝封建五等爵的第二等。

《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周朝诸侯国中侯爵国有鲁国、齐国、陈国、蔡国、卫国、邢国、晋国、燕国、管国、滕国、杨国、箕子朝鲜、薛国、焦国、赖国、纪国等。

每个时代侯爵的地位不同。周代时,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均世袭罔替,封地均称国,在封国内行使统治权。各诸侯国内,置卿、大夫、士等爵位,楚国等置执圭、执帛等爵。卿、大夫有封邑,对封邑也可以行使统治权、唯受命于诸侯。

清朝时,侯爵属于超品,比正一品都高。普通官员是无法得到的,即使丞相也不例外。只有皇亲国戚和有大功的臣民才有此殊荣。

中华民国成立后,正式废除了一切世爵制度(在《清室优待条例》范围内除外)。此后,在“宣统复辟”和袁世凯复辟共95天时间,都大肆封爵,以及少数民族地区和宗教有封爵外,爵位彻底退出历史舞台。(西藏地区持续到1959年当地土地改革为止)

扩展资料:

除了清初受封的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和硕承泽亲王硕塞(庄亲王)、克勤郡王岳托,和顺承郡王勒克德浑、雍正时怡亲王胤祥、同治时恭亲王奕䜣、光绪时醇亲王奕譞、庆亲王奕劻共十二个王子孙可以世袭罔替外,其余宗亲世爵只能世袭。

封爵分功封与恩封。功封是因功而封,可以“世袭罔替”——辈辈长子承袭爵位不降级。满族人入关后,有睿、礼、郑、豫、肃、庄、克勤、顺承八家功封的王是“世袭罔替”的,俗称八家铁帽子王(后来又增加了雍正时怡亲王、同治时恭亲王、光绪时醇亲王、庆亲王共四家)。

恩封的爵位则是长子承袭时,辈辈经父亲下降—级爵位。但是亲王之子孙降到奉恩镇国公为止,不再下降;郡王的子孙降到奉恩辅国公为止;贝勒的子孙降到不入八分镇国公为止;贝子的子孙降到不入八分辅国公为止;奉恩镇国公子孙降到镇国将军为止;奉恩辅国公子孙降到辅国将军为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爵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侯爵

娱圈八卦
2020-12-30 · 百度认证:曲阳默无闻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官方账号
娱圈八卦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王爷一般都是皇帝的兄弟或堂兄弟. 或叔叔伯父被封为王爵的人.是贵族里最高的爵位,仅次于皇上了. 名清时期,王也分为亲王和郡王两个级别.也有和皇帝不是一家的,那是因为他们的势力太强大或战功太卓越. 像吴三桂这样的.藩是指王爷所在的领地叫番,后来清朝时期王爷已经没有了领地,只有一座王府,而且是在京城,番也就不存在了.


清朝作为我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经常出现在我们的影视作品中。无论是宫斗剧也好还是历史剧也好,我们经常看到剧中的有个叫这个亲王那个郡王的大官,很威武的样子,即使皇帝身边的权臣见到这些个王爷也要磕头作揖。那么我们不禁要问,有清一代,王爷这个官到底有多大呢?

其实说王爷是官是不准确的,因为我们所说的王爷它是爵位的一种。何为爵位?就是每个朝代制定的犒劳国家的功臣或者皇室子弟的一整套制度。说白了,就是这帮人要么对国家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有大功劳,要么人家会投胎,出身皇族,只有这样才会因功劳的大小或者出身的高低而授予相应的爵位,就是朝廷养的一帮大爷。


看时代吧,每个朝代表达的不一样!

王”分成两等:亲王和郡王,亲王是封建制度中的爵位名。在中国封建制度中,为王爵的第一等。

西晋武帝封宣帝孙永为东莞郡王,始见郡王之称。后世开始沿袭设置。隋爵分九等,郡王是第二等,位次于王。

唐皇太子、诸王与亲王之子承恩泽者皆封郡王。唐代时郡王为从一品,也是第二等,以后各朝代郡王也多为二等。

宋宗室近亲承袭,有皇帝特旨者封郡王。金、元沿置。清代时封爵第二等为多罗郡王,也称郡王。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黑人亡
2014-09-10
知道答主
回答量:1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2万
展开全部
那要看你怎么理解了,在古代侯爷就是皇亲国戚,与国同休的,而且侯和侯之间也不一样的,要是前面加一个开国的话,那就牛了,在接下来就是因军功封侯的次一等,最末等的就是自己的女儿当了皇后而封侯的,在那个圈子里面基本没地位。不过也有比较特殊的就是明朝初年的靖难功臣了,那时候太祖朝的开国功臣还在,靖难的时候又出来个奉天武官和文官。而文官在古代史很少封侯的,。职位的话那就要看你有没有官位了,有官位的话那就是实权侯爷,那就是见官大一级。你要是比对现在的话,那只能说,没有。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cfc2134
推荐于2017-09-19 · TA获得超过3294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57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75万
展开全部
西周春秋爵称,可大致分为王、公、侯、伯、子、男六级。
最佳答案检举 先秦文献中有关爵制的记载,主要见于《孟子·万章下》。所举周代爵称,有天子、公、侯、伯、子男五等。年代稍晚的《礼记·王制》,则将天子除外,子男分列,即所谓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文献反映的先秦爵制是否准确,学者尚存异议。但参照甲骨、金文资料,可以肯定的是:夏爵制不详,商制细节难明,只有西周至战国时期的爵制尚可大致判明其爵称与爵序。
商制,文献所记有侯、甸、男、卫、邦伯,均属地处王畿之外的“外服诸侯”。殷墟甲骨资料表明:殷邦境外的“多方”或“多邦方”,常常是商王国征伐的敌国。它们的君长被称为“方伯”或“邦伯”,如人方伯、羌方伯、盂方伯、周方伯等。殷邦边境和邦境内的君长,被分别称为侯、伯,如杞侯、犬侯和井伯、宋伯等。它们是商王国的屏藩,常受商王之命征伐多方,商王亦往往派兵助征。方伯和侯、伯称号的不同,反映了这些君长与商王关系的亲疏差别。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