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守城面临攻击的时候,为何不将城门堵死,因为城门的作用很大呢?
在古代的时候,每个城市都有城墙,保护着城市的安全,只留一些城门作为出入口,平时大家从城门出入。但是到了战争的时候,敌人就会把整个城池围着水泄不通。敌人除了用云梯从城墙上进攻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通道就是从城门攻入,而城门往往也是成为被攻击的弱点。那么守城的一方为何不将城门堵死,这样就可以防止敌人从城门攻入,但是在真正的历史上,却没有一个人这么做。
大家也许是受古代影视剧和小说的影响,认为敌人攻城就是完全把城池围着水泄不通而守军完全就是在城墙上疲于应付,根本没有任何的反击能力。事实上情况到了这一步之后,这个城池的陷落只是早晚的事情,根本没有任何守住的可能性。那些能够成功守住的城池往往都不是这么干的,他们除了防守之外,还会采取一定情况的进攻,给攻城一方造成一定的威胁,否则的话城池造成再坚固也经不住攻城一方的攻击。
我们要看到在历史上的一些记载中,成功的防守往往依赖于有效的进攻,足球战术中也说过,进攻是最好的防守,只有保持一定的进攻,才能够对攻城一方造成一定的威胁,让攻城一方无法淋漓尽致的对守城方发动进攻。例如守城一方经常会发动军队从城门中杀出,尤其是晚上出去劫营,有时候会对攻城一方造成巨大的损失。攻城一方往往迫于这些威胁,不敢全力投入攻击。只有这样守城一方才能够守住自己的城池。比如安史之乱的时候,李光弼守太原,除了守之外,还经常出动军队出城去打击史思明,最终让史思明无法组织有效的进攻,最后消耗过大反而撤军了。
如果守城方完全被动防守的话,那么攻城一方就完全可以造出大型的工程武器例如投石机,直接对城墙进行攻击,城墙造的再坚固也经不住这些攻城武器的攻击。如果守城的一方不能出动军队出城作战的话,攻城一方可以肆意对城池攻击,甚至可以垒起土山或者引水灌城。总之纯粹的防守是很难守得住的,一般都要依托进攻给对方造成不小的威胁,这样使对方无法全力进攻,这才是守住城池的正确措施。
很多时候,一座城池能够坚守还因为能够有后方的援兵,因为纯粹靠一座城池坚守是不现实的。敌人既然敢围攻这座城池,肯定是纠集了绝对优势兵力的军队,至少比守城的军队多出很多才行,不然他也不敢攻城。而守方在绝对劣势的情况下,也需要看到希望才能守下去,那就是后方必须有援军。援军到达的时候,守方还会派出部分军队出城策应援军。蒙古人攻打襄阳时,南宋的军队就从后方进行多次支援,城中的军队也不时出击,否则的话也不可能守那么长时间。
所以,对于守城一方来说,城门的作用是相当关键的,不能够封死。真正到了那种地步,事实上已经是绝望的时候,那就是等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