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杀了刘伯温,朱棣继位后,为何又杀了刘伯温的儿子?
这个问题就牵扯了朱元璋朱棣父子和刘伯温刘璟父子两代人的恩怨,还有说明一下的就是,刘伯温是被胡惟庸奉旨赐药而毒死,刘璟是被朱棣抓起来之后自己自缢于监牢,这二位之死看似不是朱元璋父子所为,其实刘伯温之死与朱元璋有很大关系,刘璟之死更是朱棣所逼死。先来看看他父子二人的死因。
刘伯温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处州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温州市文成县)人,十二岁考中秀才,二十三岁便高中举人,二十六岁元朝政府授为江西高安县丞(正八品),但是因为刚正不阿被地方乡绅所不容,被迫辞官。三十二岁时元朝政府被起用为江浙儒副提举,兼任行省考试官,但是因为检举监察御史失职,被陷害再度辞官归隐。四十一岁再被朝廷起用为江浙省元帅府都事,协助左丞相帖里帖木儿,其中建议帖里帖木儿攻杀方国珍,但是帖里帖木儿不同意,气愤辞官。
可以说,刘伯温前期虽然聪颖,但是其刚正不阿的性格在那个腐朽不堪的元朝末期是极为格格不入的,所以其大半生都是过得并不顺利。
公元1360年,四十九岁的时候,南京的朱元璋久闻刘伯温大名,一纸诏书将其请到了南京,当朱元璋的谋臣,这是刘伯温的一身才华才有施展空间,自此辅佐朱元璋八年,为朱元璋制定逐个击破、避免两线作战的方针,此后击败元末诸雄,于1368年建立大明。民间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天下刘伯温。”的说法,认为他的谋略是高于诸葛亮,确实刘伯温为朱元璋剿灭元末群雄、统一天下建立的不朽的功勋。
但是建立大明后,刘伯温的身体就开始不好起来,公元1375年,刘伯温正月的时候感染风寒,朱元璋知道后,派右丞相胡惟庸带着御医前去探望,结果胡惟庸公报私仇在刘伯温的药里下了慢性毒药,刘伯温服下御医的药之后身体越来越难受。
这里看出刘伯温是被胡惟庸毒死的,但是仔细看其原因可没有那么简单。一来,朱元璋知道刘伯温任监察御史得罪了不少人,特别是与胡惟庸政见上有诸多不和,明知道这二人是政敌,派胡惟庸去赐药显然是朱元璋故意为之,而且在服下胡惟庸所赐之药的一个半月之后,刘伯温抱病进宫,委婉的向朱元璋说明了自己服下御医的药之后,身体更加不舒服,但是朱元璋只是让他好好养病,不要操心太多,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将刘伯温打发走了,这使刘伯温大为心寒。难道刘伯温都说出来了药有问题,朱元璋还察觉不到是胡惟庸所为吗?一个多月后,刘伯温病死家中。
浮人的猜想:显然,朱元璋知道这药有问题,但是此时动胡惟庸还为时过早,派胡惟庸去赐药也是试探其心思,也是朱元璋给其犯罪的机会,一来可以杀死刘伯温这个谋臣,毕竟知道太多,二来处置胡惟庸时也可以以其毒死刘伯温为其罪名。所以,朱元璋这一招够狠。
刘璟
刘璟(1350-1402),字仲璟,一字孟光,刘伯温次子。刘璟自小好学,通诸经,喜谈兵,究韬略,是非常像其父亲刘伯温的。洪武十四年(1381)的时候,曾辅佐延安侯唐胜宗清剿叛逆,出谋划策,大获全胜,朱元璋非常欣喜,赞曰:"璟,真伯温之子也。"很受朱元璋喜爱,朱元璋认为刘璟最适合继承刘伯温爵位,但是刘璟认为自己长兄刘琏有子刘廌,所以将爵位让给侄子刘廌,这里看出刘璟是一个不慕虚名的正直之士。
但是生不逢时,靖难之役发生时,刘璟作为曹国公李景隆的参谋与燕王朱棣交战,但是李景隆迂腐听不进刘璟的谏言致使大军失败,刘璟而后带病赴京向建文帝呈《闻见录》希望建文帝改变用兵方略,但是建文帝不听,无奈归隐。
南京城破之时,朱棣要找些开国元勋后代来接受新朝的封赏,让他们承认朱棣的皇帝位子,但是刘璟看不惯叛逆,称病不去,结果被朱棣抓到了南京。刘璟到了南京后,见了朱棣仍然称朱棣殿下,拒绝奉其为皇,面对这么一个反动的人,朱棣也是先忍让,最后刘璟直接来一句刺骨的话:"殿下百世后,逃不得一'篡'字。"最后朱棣忍无可忍,直接将其关押在监牢,刘璟在监牢中自缢而死,以死明志。
浮人猜想:这里似乎是刘璟为了保全名节,自缢而死。但是仔细想想能发现其中的疑点。朱棣在抢夺皇帝大位之后,也不敢大肆杀戮开国元勋后代。但是刘璟关押在监牢中,怎么可能自缢而死,要知道要是有犯人在监牢自杀,狱卒有监管不严之罪,何况是刘璟这样的犯人。刘璟死后,就有官吏准备将刘璟的家族判罪,但是朱棣立刻就说明刘璟是功勋后代,不要祸及家人。
这里怎么都有这样一种味道,就是刘璟反动异常,使朱棣怒而杀之,但是不祸及家人,避免事情扩大化,只杀刘璟一人。朱棣这招,一方面把刘璟这个反动分子杀掉,令一方面摆出一副大度的样子宽恕其的家人,仁君形象。
浮人语
刘伯温和刘璟父子都是朱明王朝鞠躬尽瘁的臣子,可惜下场都不是很好。或许刘伯温是胡惟庸毒死的,与朱元璋毫无关系。刘璟也是自杀的,与朱棣也无关系。但是君臣之间的事情又怎能说得清呢?
参考文献:
《明史·卷一百二十八·列传第十六》
《明史·刘基传》
《明史纪事本末》
朱元璋杀了刘伯温,朱棣继位后,为何又杀了刘伯温的儿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