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关于水的话题作文 高中生 800字
1个回答
2014-10-08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关注
展开全部
眼前同一水,笔下情各异
我认为,“感情上的亲疏”会直接影响到“对事物的认知”。不然,同是H2O的“水”,何以在不同人的笔下呈现出异样的特色,寄寓着不同的情怀呢?
水——李后主不尽的哀愁
一代君王,本已习惯了金口玉牙、发号施令,过惯了作威作福、纸醉金迷,享尽了春花秋月、歌舞升平,然而,一旦沦为仰人鼻息、任人宰割的阶下囚,其心情会怎样呢?李煜忆“不堪回首”的“故国”,虑朝不保夕的现实,自然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了。“滋味”是什么?当然是“愁”是身世之“愁”,亡国之“愁”,怀旧伤今之“愁”。“愁”如此铺天盖地、绵绵无绝,多情善感的李后生能不移情于物、托物遣怀,赋滔滔不绝的江水以感性的认知吗?“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啊,那奔腾不息的江水,就是他不尽的哀愁。
水——辛弃疾忠愤的希冀
即使遭受投降派的种种打击,可念念不忘南宋王朝和沦陷区人民的爱国诗人辛弃疾,仍然向往着“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战斗生活。他置身江西造口壁,面对无数青山、不尽江水,虽满腹惆怅,却难禁一腔忠愤:“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人生的境遇,爱国的赤诚,使他寄意于山,赋情于水,山水成为他认知的载体。是啊,无数青山虽可遮住长安,终究遮不住江水的向东流去,无疑,此处的“东流”之“水”,是作者抗金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寄托。
水——闻一多痛恶的丑恶
1925年,深受种族歧视和民族压迫,带着强烈爱国热情的闻一多先生从美国归来。旧中国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政治腐败、经济凋敝的惨景,使他心中的梦幻破灭了。面对北京西单二龙坑南端的一个臭水沟,诗人对沟水的一个新的认知脱口而出:“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只能“不如丑恶来开垦”。因为作者心有所积、情有所属,在爱憎交织的心绪中,赋“水”的意象以“死”的特征。这丑恶的、腐朽的、绝望的“死水”,就是当时黑暗的中国现实啊。
水——朱自清心仪的美神
南方已成为革命的策源地,北伐也正在酝酿之中。1924年,朱自清先生的感情是积极进取、充满旺盛斗志的。他登山情满于山,游水意溢于水。于是平平常常的一潭水,竟成生机勃勃、风姿绰约、令人心仪的美神:“那醉人的绿呀!”使人心旌摇荡;那“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令人想张臂拥抱,令人想用手去抚摩,令人想用口去吻。试想,如果朱自清先生没有热爱祖国山河的炽情,怎能对一潭绿水有此认知和感受呢?
眼前同样的水,笔下何以有不同的描述和寄寓?无疑,感情影响认知的结果。无须赘言。
我认为,“感情上的亲疏”会直接影响到“对事物的认知”。不然,同是H2O的“水”,何以在不同人的笔下呈现出异样的特色,寄寓着不同的情怀呢?
水——李后主不尽的哀愁
一代君王,本已习惯了金口玉牙、发号施令,过惯了作威作福、纸醉金迷,享尽了春花秋月、歌舞升平,然而,一旦沦为仰人鼻息、任人宰割的阶下囚,其心情会怎样呢?李煜忆“不堪回首”的“故国”,虑朝不保夕的现实,自然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了。“滋味”是什么?当然是“愁”是身世之“愁”,亡国之“愁”,怀旧伤今之“愁”。“愁”如此铺天盖地、绵绵无绝,多情善感的李后生能不移情于物、托物遣怀,赋滔滔不绝的江水以感性的认知吗?“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啊,那奔腾不息的江水,就是他不尽的哀愁。
水——辛弃疾忠愤的希冀
即使遭受投降派的种种打击,可念念不忘南宋王朝和沦陷区人民的爱国诗人辛弃疾,仍然向往着“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战斗生活。他置身江西造口壁,面对无数青山、不尽江水,虽满腹惆怅,却难禁一腔忠愤:“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人生的境遇,爱国的赤诚,使他寄意于山,赋情于水,山水成为他认知的载体。是啊,无数青山虽可遮住长安,终究遮不住江水的向东流去,无疑,此处的“东流”之“水”,是作者抗金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寄托。
水——闻一多痛恶的丑恶
1925年,深受种族歧视和民族压迫,带着强烈爱国热情的闻一多先生从美国归来。旧中国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政治腐败、经济凋敝的惨景,使他心中的梦幻破灭了。面对北京西单二龙坑南端的一个臭水沟,诗人对沟水的一个新的认知脱口而出:“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只能“不如丑恶来开垦”。因为作者心有所积、情有所属,在爱憎交织的心绪中,赋“水”的意象以“死”的特征。这丑恶的、腐朽的、绝望的“死水”,就是当时黑暗的中国现实啊。
水——朱自清心仪的美神
南方已成为革命的策源地,北伐也正在酝酿之中。1924年,朱自清先生的感情是积极进取、充满旺盛斗志的。他登山情满于山,游水意溢于水。于是平平常常的一潭水,竟成生机勃勃、风姿绰约、令人心仪的美神:“那醉人的绿呀!”使人心旌摇荡;那“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令人想张臂拥抱,令人想用手去抚摩,令人想用口去吻。试想,如果朱自清先生没有热爱祖国山河的炽情,怎能对一潭绿水有此认知和感受呢?
眼前同样的水,笔下何以有不同的描述和寄寓?无疑,感情影响认知的结果。无须赘言。
追答
水,灵动的历史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自唐古拉山脉,黄河九曲十八弯,一泻千里,浇灌出华夏沃土,孕育了仰韶文明。
黄河一次又一次地改道,汹涌的河水一次次向人类张开血盆大口。黄河边上满目疮痍,遍野都是饥民。然而,水给人们带来深重灾难,也赋予人类以灵性。大禹治水,惊叹于自然,慑服于天地。
“渭流涨腻,弃脂水也。”明智的渭河水啊,早早就弹起了秦亡的前奏。一统天下的功高盖世终究湮没在渭河东去的流水中。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悲壮的旋律,让我们仿佛又觉置身于当年那浓烟滚滚,旌旗纷飞,杀声震天的壮丽场面中。是可歌可泣的历史,赋予了水无尽的雄浑;是水,演绎了一曲曲英雄颂歌。
南北朝久远的笛韵笙歌都消散退去了,只有秦淮河水依旧汩汩流淌着四朝的繁华。但一声声的丧国之钟却永远打破了秦淮河晓风残月的美景。只留下一 丝惆怅,供后人去凭悼,去哀念。
“尽道隋亡为此河”京杭运河早早地就敲出了隋朝的末音。“水殿龙舟事”结束了这个短命的王朝。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一声炮响,滚滚的珠江水也要为汹涌的铁骑让道,中国的河流开始流淌出悲哀的泪水。
有人说,三四十年代,中国河流流淌的是血水,是泪水,殷红的鲜血染红了大江,却也渲染出一个红彤彤的新中国。
曾几何时,一个主题为“环境污染”的民谣在河南一带流传开来“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90年代身心受害……”工业的迅速发展,带来了中国经济的突飞猛进,却也玷污了河水原本澄澈的面容,掩盖了它的丽姿。
然而,新世纪,中国又重新流淌出清流,秦淮河、西湖的治理已初见成效。中国的水,在经历了一番磨难,一朝洗礼后,又恢复了它的源源本本,是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洗涤了它的容颜。
水,流过历史,穿越了它时光的沉淀,流淌出它的变迁与更迭。我们面对着水,悼古怀今,从水中汲取灵性,又去激发斗志,那么,这水又将怎样穿越今天,奔向未来?我们的子孙又将面对一个怎样的世界?
水,流过历史……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