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西方崛起和中国衰落的原因。
1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1 · 知道合伙人历史行家
关注
展开全部
近代西方崛起的原因:
1.殖民掠夺奠定物质基础
资本主义经济是开放型经济,它是以世界作为活动舞台的,如果不掠夺海外,不掠夺全世界,资本主义就无从发展。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即迅速走向世界,竭力向海外挺进,霸占了世界主要贸易航道,夺取了重要战略据点,把许多地区和国家变成自己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加以任意宰割和掠夺,从而大大加速了西方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养肥了各国的资产阶级,壮大了他们的力量。
2.文艺复兴提供精神食粮
新兴资产阶级在着手开创一个资本主义世界之前,必须有充分的精神准备。然而,在中世纪天主教神学的影响下,人们把一切希望寄托于来世,认为人一生下来就是有罪的,所以在现世受苦受难是理所当然的。在这种精神状态下,很难期望人们有所作为,放手干一番事业。文艺复兴把人们从中世纪漫漫长夜的昏睡中唤醒,使人们意识到人生的价值,从而产生了为现世幸福而奋斗的人生观和奋发向上、乐观进取的精神动力。所以,文艺复兴为西方资产阶级的经济活动及掠夺榨取行为,提供了精神上的准备。
3.宗教改革成为“清道夫”
在中世纪的西方国家,天主教会与封建统治者狼狈为奸,天主教会是封建统治者的强有力的支柱。天主教会还严禁放贷取利及发财活动,用宗教的伦理道德约束人们的经济行为,所以,天主教会成为新兴资产阶级发展道路上的巨大障碍。宗教改革大大削弱了天主教会,逐步解除了天主教会对资产阶级的种种束缚,为资本主义的发展铺平了道路。而且,在宗教改革中产生的新教,特别是加尔文教所宣扬的宗教理论──“神定论”,从精神上、心理上推动和鼓舞了资产阶级肆无忌惮地对外扩张和积累资本。
4.良好的政治环境保驾护航
西方在国内有良好的政治环境。在向资本主义过渡的初期,代表中央政府的王权需要新兴资产阶级的支持,以战胜封建贵族;而资产阶级也需要王权来保护自己的经济利益,于是双方结成反封建的联盟,政府对资本主义经济实行扶植和保护的政策,典型的是推行“重商主义”政策。法国在路易十四统治时期,对进口的外国工业品课以重税,同时又努力发展本国工业,鼓励工业品出口。英国的专制政府也发挥了同样的作用。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流离失所,为了保证工业的劳动力,政府实行一系列“血腥立法”强迫流浪者当雇工。不过专制政府的这种作用只限于早期,到了晚期即资产阶级革命前夕,专制制度就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了。
近代中国衰落的原因:
1.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化
几个东方大帝国都是皇权至上。中国明清两代皇帝“自操威柄”,内阁、军机处都不过是皇帝的办事机构而已。奥斯曼帝国的素丹是“主在人间的影子”,国家和军队的最高主宰。莫卧儿帝国的阿克巴建立了完备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即使在日本,德川家康也继织田信长、丰臣秀吉之后,改组和强化了日本的封建秩序,建立起幕藩体制的封建统治秩序。这些强大的统治权力有助于巩固封建社会的经济制度和政治结构。以皇帝为首的地主阶级占有大量土地,残酷剥削农民,致使封建自然经济得以维系而难以解体,资本主义纵有微弱的萌芽也难以成长。
2.传统“重农抑商”政策
东方国家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摧残和打击工商业。清朝雍正皇帝说:“朕观四方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农商,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幕府统治下的日本,也有“四民”之分,武士居首,以下依次是农、工、商,认为“民之业有本末,工商贾为末业”。奥斯曼帝国也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在四个等级中,宗教封建主和军事封建主是其中的头两个。西欧的王权实行重商主义政策,东方的皇权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前者导致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成长,后者导致自然经济的固守和封建制度的长期延续。
3.“闭关锁国”政策
东方国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重影响了海外贸易和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中国明清两朝几度厉行海禁,既严格限制海外贸易,又不保护海外华侨。日本德川幕府也在1633~1639年间连续五次颁布锁国令。奥斯曼帝国热衷于新的军事征服,多次进入中欧,但就在它两次围攻维也纳(1529、1683年)不下的时候,海上贸易已被西欧国家夺走了。繁荣的海上贸易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东方国家忽视了这个条件,只能落后于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
4.缺乏新思想的冲击
东方国家维护传统的教化,禁锢非正统的思想。中国明清两朝都崇奉程朱理学,明末阳明“心学”一度流行,但其实质与前者一样,都是以维护封建秩序为宗旨。明清实行八股取士,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扼杀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封建王朝还屡兴文字狱,摧残文化。日本江户时代,朱子学也受到尊崇,成为幕藩体制的官学。16~17世纪的东方文化虽然有很多成就,但没有西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以及稍后的启蒙运动那样声势浩大的新思潮。先进人物如李贽、黄宗羲虽然敢于批判封建礼教和君主专制,但毕竟只是少数人的呼声。资本主义的幼芽既得不到国家政权的扶植,也得不到舆论的声援。传统的伦理道德、纲常礼教仍起着维护封建统治的作用。
1.殖民掠夺奠定物质基础
资本主义经济是开放型经济,它是以世界作为活动舞台的,如果不掠夺海外,不掠夺全世界,资本主义就无从发展。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即迅速走向世界,竭力向海外挺进,霸占了世界主要贸易航道,夺取了重要战略据点,把许多地区和国家变成自己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加以任意宰割和掠夺,从而大大加速了西方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养肥了各国的资产阶级,壮大了他们的力量。
2.文艺复兴提供精神食粮
新兴资产阶级在着手开创一个资本主义世界之前,必须有充分的精神准备。然而,在中世纪天主教神学的影响下,人们把一切希望寄托于来世,认为人一生下来就是有罪的,所以在现世受苦受难是理所当然的。在这种精神状态下,很难期望人们有所作为,放手干一番事业。文艺复兴把人们从中世纪漫漫长夜的昏睡中唤醒,使人们意识到人生的价值,从而产生了为现世幸福而奋斗的人生观和奋发向上、乐观进取的精神动力。所以,文艺复兴为西方资产阶级的经济活动及掠夺榨取行为,提供了精神上的准备。
3.宗教改革成为“清道夫”
在中世纪的西方国家,天主教会与封建统治者狼狈为奸,天主教会是封建统治者的强有力的支柱。天主教会还严禁放贷取利及发财活动,用宗教的伦理道德约束人们的经济行为,所以,天主教会成为新兴资产阶级发展道路上的巨大障碍。宗教改革大大削弱了天主教会,逐步解除了天主教会对资产阶级的种种束缚,为资本主义的发展铺平了道路。而且,在宗教改革中产生的新教,特别是加尔文教所宣扬的宗教理论──“神定论”,从精神上、心理上推动和鼓舞了资产阶级肆无忌惮地对外扩张和积累资本。
4.良好的政治环境保驾护航
西方在国内有良好的政治环境。在向资本主义过渡的初期,代表中央政府的王权需要新兴资产阶级的支持,以战胜封建贵族;而资产阶级也需要王权来保护自己的经济利益,于是双方结成反封建的联盟,政府对资本主义经济实行扶植和保护的政策,典型的是推行“重商主义”政策。法国在路易十四统治时期,对进口的外国工业品课以重税,同时又努力发展本国工业,鼓励工业品出口。英国的专制政府也发挥了同样的作用。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流离失所,为了保证工业的劳动力,政府实行一系列“血腥立法”强迫流浪者当雇工。不过专制政府的这种作用只限于早期,到了晚期即资产阶级革命前夕,专制制度就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了。
近代中国衰落的原因:
1.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化
几个东方大帝国都是皇权至上。中国明清两代皇帝“自操威柄”,内阁、军机处都不过是皇帝的办事机构而已。奥斯曼帝国的素丹是“主在人间的影子”,国家和军队的最高主宰。莫卧儿帝国的阿克巴建立了完备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即使在日本,德川家康也继织田信长、丰臣秀吉之后,改组和强化了日本的封建秩序,建立起幕藩体制的封建统治秩序。这些强大的统治权力有助于巩固封建社会的经济制度和政治结构。以皇帝为首的地主阶级占有大量土地,残酷剥削农民,致使封建自然经济得以维系而难以解体,资本主义纵有微弱的萌芽也难以成长。
2.传统“重农抑商”政策
东方国家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摧残和打击工商业。清朝雍正皇帝说:“朕观四方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农商,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幕府统治下的日本,也有“四民”之分,武士居首,以下依次是农、工、商,认为“民之业有本末,工商贾为末业”。奥斯曼帝国也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在四个等级中,宗教封建主和军事封建主是其中的头两个。西欧的王权实行重商主义政策,东方的皇权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前者导致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成长,后者导致自然经济的固守和封建制度的长期延续。
3.“闭关锁国”政策
东方国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重影响了海外贸易和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中国明清两朝几度厉行海禁,既严格限制海外贸易,又不保护海外华侨。日本德川幕府也在1633~1639年间连续五次颁布锁国令。奥斯曼帝国热衷于新的军事征服,多次进入中欧,但就在它两次围攻维也纳(1529、1683年)不下的时候,海上贸易已被西欧国家夺走了。繁荣的海上贸易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东方国家忽视了这个条件,只能落后于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
4.缺乏新思想的冲击
东方国家维护传统的教化,禁锢非正统的思想。中国明清两朝都崇奉程朱理学,明末阳明“心学”一度流行,但其实质与前者一样,都是以维护封建秩序为宗旨。明清实行八股取士,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扼杀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封建王朝还屡兴文字狱,摧残文化。日本江户时代,朱子学也受到尊崇,成为幕藩体制的官学。16~17世纪的东方文化虽然有很多成就,但没有西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以及稍后的启蒙运动那样声势浩大的新思潮。先进人物如李贽、黄宗羲虽然敢于批判封建礼教和君主专制,但毕竟只是少数人的呼声。资本主义的幼芽既得不到国家政权的扶植,也得不到舆论的声援。传统的伦理道德、纲常礼教仍起着维护封建统治的作用。
展开全部
一、地理环境
1、浏览下世界地图,就会发现:除了伊比利亚半岛,整个西欧与中国的新疆和黑龙江的最北部处于大致相同纬度。该地域属于海洋性气候。除了法国和荷兰交界的西欧平原、德国和波兰交界的中欧平原,该地域余下部分属于山地和丘陵地形。
西欧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和气候特征,决定了在工业社会以前即在农业社会里,西欧不可能创造出像中国那么丰富的物质财富。物质上的匮乏和生活上的贫困是导致西欧国家对外积极探险扩张的动力之一。中世纪的十字军东征,为后来新大陆的探险和殖民扩张做了足够彩排。
物质财富的匮乏,在封建中央集权王国建立后,往往会导致财政上的紧张,特别是战争时期;而由于西欧的历史传统--采邑制导致的领主权利过大及后来代议制即议会制度出现,使国王不能随便加税,增加税赋必须征得各封建领主的同意,这样就会限制国王权利和国家专制主义的发展。
西欧就整个欧亚大陆来看,只是欧亚大陆延伸出去的一个半岛。环海包围的地理环境,培养了西欧人从远古以来航海贸易的习惯,这也为西欧后来的海洋扩张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和心理基础。
2、中国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比西欧更适合农业的种植,加上地域广阔,容易创造产生更大的物质财富。这也是从汉代到16世纪在传统的农业社会里中国一直走在世界前列的地理因素。
物质财富的富裕,使中央集权政府有能力聚集起大量的财富,应付政府的各项开支,而不必太在意民众的意见,这是中国封建社会走向专制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属于大陆国家,对向海洋发展没兴趣。这直接导致了封建社会后期的中国的盲目自大和封闭落后。
二、基督思想与儒家思想
1、基督教基本思想之一:人有原罪,人类灵魂需要上帝的拯救。拯救人类,宣传上帝的教化,这是近代西欧积极对外扩张的基本理念之一。
2、儒家的基本思想之一:忠,孝,出仕。“父母在不远游”,“学而优则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代人的这些思想,决定了中国人不可能对海外积极扩张。
三、中央集权制的差别
1、西欧虽然也部分地建立了以国王为中心的中央集权政府,但由于历史传统---日耳曼民族的传统及采邑制和代议制---的差异,西欧从来没有建立像中国封建社会那样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2、财政上的充足,使得中央集权政府不必过于在意人民的意见,容易形成个人的独裁专制;同时儒家思想为专制主义提供了奴役人民的思想工具,培养了中国人民的奴性。这就造成了皇权的高高在上和唯我独尊。
四、重商主义的差别
1、西欧的重商主义:在获得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政治上还可以授爵、做市长或议员,并受政府的积极鼓励。
重商主义促进了西欧各国间贸易以及西欧和东方之间贸易的发展,而寻求和东方的贸易路线是早期西欧进行新大陆探险的根本动因。
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级的出现,这是后来西欧资产阶级的最初来源。
2、由于儒家“重本轻末”的传统,贯彻“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并采取“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歧视和打压态度,商人阶层在中国古代从未获得过政治和心理上的认同。
明清的锁国政策,则彻底关闭了中国封建社会内商业资本主义发展的可能。
五、国际环境的差别
1、西罗马帝国崩溃后,西欧出现了大小不等由日耳曼各部族建立的王国或公国;中世纪出现了法兰克、西班牙、葡萄牙、英格兰等中央集权王国,如今的德意志和意大利在中世纪依然处于分裂割据状态。
西欧各国间或不同地区之间为王权争夺、贸易争端、领土等原因不断进行战争,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二战。这种国际间的竞争环境,促进了西欧各国争相发展本国经济以提高国力和积极探索海外殖民地的热情。
2、而中国由于在封建社会长期处于领先地位,周边没有可以与中国相抗衡的国家存在,所以导致了中国在当时尤其明清时期,日益的盲目自大和封闭,以“天朝上国”自居,把所有外国一概称为“蛮夷”。
这种自大与封闭,使封建统治者不能以正确的心态和眼光来看待外国的新生事物,也使中国失去了接受并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可能性。
1、浏览下世界地图,就会发现:除了伊比利亚半岛,整个西欧与中国的新疆和黑龙江的最北部处于大致相同纬度。该地域属于海洋性气候。除了法国和荷兰交界的西欧平原、德国和波兰交界的中欧平原,该地域余下部分属于山地和丘陵地形。
西欧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和气候特征,决定了在工业社会以前即在农业社会里,西欧不可能创造出像中国那么丰富的物质财富。物质上的匮乏和生活上的贫困是导致西欧国家对外积极探险扩张的动力之一。中世纪的十字军东征,为后来新大陆的探险和殖民扩张做了足够彩排。
物质财富的匮乏,在封建中央集权王国建立后,往往会导致财政上的紧张,特别是战争时期;而由于西欧的历史传统--采邑制导致的领主权利过大及后来代议制即议会制度出现,使国王不能随便加税,增加税赋必须征得各封建领主的同意,这样就会限制国王权利和国家专制主义的发展。
西欧就整个欧亚大陆来看,只是欧亚大陆延伸出去的一个半岛。环海包围的地理环境,培养了西欧人从远古以来航海贸易的习惯,这也为西欧后来的海洋扩张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和心理基础。
2、中国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比西欧更适合农业的种植,加上地域广阔,容易创造产生更大的物质财富。这也是从汉代到16世纪在传统的农业社会里中国一直走在世界前列的地理因素。
物质财富的富裕,使中央集权政府有能力聚集起大量的财富,应付政府的各项开支,而不必太在意民众的意见,这是中国封建社会走向专制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属于大陆国家,对向海洋发展没兴趣。这直接导致了封建社会后期的中国的盲目自大和封闭落后。
二、基督思想与儒家思想
1、基督教基本思想之一:人有原罪,人类灵魂需要上帝的拯救。拯救人类,宣传上帝的教化,这是近代西欧积极对外扩张的基本理念之一。
2、儒家的基本思想之一:忠,孝,出仕。“父母在不远游”,“学而优则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代人的这些思想,决定了中国人不可能对海外积极扩张。
三、中央集权制的差别
1、西欧虽然也部分地建立了以国王为中心的中央集权政府,但由于历史传统---日耳曼民族的传统及采邑制和代议制---的差异,西欧从来没有建立像中国封建社会那样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2、财政上的充足,使得中央集权政府不必过于在意人民的意见,容易形成个人的独裁专制;同时儒家思想为专制主义提供了奴役人民的思想工具,培养了中国人民的奴性。这就造成了皇权的高高在上和唯我独尊。
四、重商主义的差别
1、西欧的重商主义:在获得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政治上还可以授爵、做市长或议员,并受政府的积极鼓励。
重商主义促进了西欧各国间贸易以及西欧和东方之间贸易的发展,而寻求和东方的贸易路线是早期西欧进行新大陆探险的根本动因。
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级的出现,这是后来西欧资产阶级的最初来源。
2、由于儒家“重本轻末”的传统,贯彻“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并采取“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歧视和打压态度,商人阶层在中国古代从未获得过政治和心理上的认同。
明清的锁国政策,则彻底关闭了中国封建社会内商业资本主义发展的可能。
五、国际环境的差别
1、西罗马帝国崩溃后,西欧出现了大小不等由日耳曼各部族建立的王国或公国;中世纪出现了法兰克、西班牙、葡萄牙、英格兰等中央集权王国,如今的德意志和意大利在中世纪依然处于分裂割据状态。
西欧各国间或不同地区之间为王权争夺、贸易争端、领土等原因不断进行战争,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二战。这种国际间的竞争环境,促进了西欧各国争相发展本国经济以提高国力和积极探索海外殖民地的热情。
2、而中国由于在封建社会长期处于领先地位,周边没有可以与中国相抗衡的国家存在,所以导致了中国在当时尤其明清时期,日益的盲目自大和封闭,以“天朝上国”自居,把所有外国一概称为“蛮夷”。
这种自大与封闭,使封建统治者不能以正确的心态和眼光来看待外国的新生事物,也使中国失去了接受并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可能性。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我觉得是清朝的闭关锁国。
清朝的时候,英国人来中国访问,他们带来了当时英国最最先进的东西来赠予中国,但是清朝的皇帝不领情啊,觉得那些东西及不上中国的。由于英国使者不给他下跪还把英国使者赶了回去,把那些东西全部扔在了茅房里。
后来,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时候,在一个积满灰尘的仓库里发现了很多先进的器具,他们大为吃惊,为什么中国有这么多先进器具却不用。
清朝的时候,英国人来中国访问,他们带来了当时英国最最先进的东西来赠予中国,但是清朝的皇帝不领情啊,觉得那些东西及不上中国的。由于英国使者不给他下跪还把英国使者赶了回去,把那些东西全部扔在了茅房里。
后来,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时候,在一个积满灰尘的仓库里发现了很多先进的器具,他们大为吃惊,为什么中国有这么多先进器具却不用。
参考资料: 历史课上老师讲的。。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英国经过工业革命名后,社会生产力大增,急需开辟新的市场。而中国潜在的市场巨大。中国的封建经济阻碍了英国产品的倾销。英国为了打开中国的大门,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从那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中国的固步自封以及封建制度达到了一个顶峰,皇权专制和科举制度造成了中国社会的社会局面不断走向衰落。西方崛起主要是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后走向繁荣。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