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30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日本要实行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拓展资料:
中日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
明治维新的日本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对外积极侵略扩张,确定了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此时的清朝是一个通过洋务运动回光返照的帝国,政治腐败,人民生活困苦,官场中各派系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国防军事外强中干,纪律松弛;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向帝国主义过渡,日本的侵略行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军节节败退,被迫向宗主国清朝乞援,日本乘机也派兵到朝鲜,蓄意挑起战争。
1894年(光绪二十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爆发,甲午战争开始,由于日本蓄谋已久,而清朝仓皇迎战,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1895年4月17日签订了《马关条约》。
甲午战争的结果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则使日本国力更为强大,为其跻身列强奠定了重要基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甲午中日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日本要实行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朝鲜内部发生了民变。
一、中日甲午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而日本称日清战争,西方国家称第一次中日战争(Sino-Japanese War)。
明治维新的日本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对外积极侵略扩张,确定了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而此时的清朝是一个通过洋务运动回光返照的老大帝国,政治十分腐败,人民生活困苦,官场中各派系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国防军事外强中干,纪律松弛;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向帝国主义过渡,日本的侵略行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军节节败退,被迫向宗主国清朝乞援,日本乘机也派兵到朝鲜,蓄意挑起战争。
1894年(光绪二十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的爆发,甲午战争开始,由于日本蓄谋已久,而清朝确实仓皇迎战,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1895年4月17日签订了《马关条约》。
甲午战争的结果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则使日本国力更为强大,得以跻身列强。
二、甲午战争的影响:
1、中国:
甲午战争失败标志着清朝历时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的失败,取得的近代化成果化为乌有,打破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的追求。割地赔款,主权沦丧,便利列强对出资本,掀起瓜分狂潮,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中国的国际地位急剧下降。甲午战争直接导致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高涨,资产阶级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中国人民自发反抗侵略的斗争高涨,如义和团运动。
2、远东:
日本得到巨额赔款和台湾等战略要地,不仅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便利了日本对远东地区的进一步侵略扩张,使日本一跃成为亚洲唯一的新兴资本主义强国。另外,日本为了对抗俄国,湔雪三国干涉之耻,一方面提出“卧薪尝胆”的口号,重新开启十年扩军计划;另一方面促成了“英日同盟”的形成,开始了东亚地区新一轮的争霸。
三、失败的原因:
1、对可能发生的侵略战争缺乏预见,准备不足,是战争失败的认识原因。
2、一味依靠外国调停,没有把立足点放在自身力量上来,是战争失败的外部原因。
3、信奉“武器决定论”是战争失败的思想原因。
4、放弃和丧失制海权是战争失败的战略原因。
5、腐朽没落的封建统治是战争失败的政治原因。
6、军队素质低下不堪一击是战争失败的直接原因。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日本要实行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对外扩张来发展经济。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朝鲜内部发生了东学党起义。
扩展资料:
中日甲午战争(日本称:日清战争,朝鲜半岛称:清日战争,西方国家称:Sino-Japanese War/第一次中日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
参考资料:中日甲午战争_百度百科
根本原因:
1、日本从明治维新后,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国力逐渐强盛。
2、本国故土面积狭小,资源贫乏,造成原料供应不足;垄断资本家有的由旧式封建特权商人转化而来,有的本身是大地主,封建剥削残余大量存在,劳动人民生活贫困,造成国内市场狭小。
3、其次,日本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一开始就受国欧美资本主义列强的压迫。由此,代表军阀、地主和大资产阶级的天皇政权更具有强烈的侵略性和野蛮性。日本统治集团急需通过对外侵略扩张以转移国内矛盾,争夺国外市场。
3它们极力发展军国主义,大力推行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迅速走上了“征韩侵华”的道路,
4、这一时期的中国国家腐败不堪,国力衰弱。
这是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2019-01-12
霓虹首相伊藤博文是个胆小之人,在面对山县有朋等人之后明白战争已经无法避免,而伊藤博文等人同样害怕战败之后霓虹沦为鱼肉的命运
为防止朝鲜落入他国手中,平衡大清与俄国、霓虹朝鲜问题上的对等关系,给欧美列强一个交代,伊藤博文想出了一个绝佳的计策那就是“朝鲜独立”
虽然清朝光绪皇帝在《大清光绪皇帝宣战谕旨》中将霓虹写成了盗贼,但实际上霓虹得到了欧美列强的认可
朝鲜独立令俄国也无法干预,毕竟德英法也在观望,而朝鲜问题上,霓虹的心腹大患正是俄国,这也为十年后日俄战争埋下伏笔
甲午中日战争谈霓虹征服亚洲还为时过早,这段时间是霓虹飞速发展的时间,同时,也是是霓虹为了生存苦苦挣扎的岁月(霓虹人这段岁月非常艰难,被世界嘲笑为“亚洲猴子🐒”),十年后日俄战争霓虹才踏入列强行列
甲午中日战争实际上一直是清朝在挑衅,首先是丁汝昌以亲善名义率领北洋水师赴日,开大炮对霓虹进行威吓,然后丁汝昌面对东乡平八郎批评霓虹这种模仿欧美亚洲耻辱的行为,朝鲜东党起义大清趁机派兵赴朝鲜并留守5000兵力驻守朝鲜这令霓虹感到威胁,为了对抗大清霓虹先派4000后派3000总兵力也达和清兵同等数量的七千人,日清双方矛盾升级,光绪帝一份《大清光绪皇帝宣战谕旨》对霓虹极尽侮辱,以致彻底点燃战火
霓虹本来分首相伊藤博文为首的鸽派和参谋本部次长及山县有朋为首的鹰派,结果因局势变化,两派联手应对日清战争,鸽派主抓与列强交涉保证霓虹出兵的“大义”所在,而鹰派负责取得战争的胜利,而大清在外交的处理了彻底得罪了列强,自说自话宣扬自己的“正义”,完全没把欧美列强放在眼中,《大清光绪皇帝宣战谕旨》不仅侮辱和激怒了霓虹,同样侮辱和激怒了欧美列强,霓虹的主张是“朝鲜独立”,大清的主张是朝鲜是自己的附属国是属于大清的,无论是直接利益关系的俄国还是其他列强对大清的做法都极其不满,朝鲜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掌握了朝鲜就掌握了霓虹俄国大清的命运,大清如此行为分明就是向列强的挑衅,而霓虹提出的朝鲜独立反而可以平衡局势符合各方的利益
至于国内说明治天皇1869年就发布御笔信,“开拓万里波涛,宣布国威于四方”是解放贫穷的东亚人民,这是不可能的。1868年明治政府刚刚建立,问题一堆,自己生存都是问题,哪有精力关心他国,这句话的解释太牵强了。明治政府成立天皇说两句鼓舞士气的话,宣告世界明治政府正式成立这也在情理之中,明治天皇本身也没多少实权,更多是精神领袖,和英国女皇十分相似,从法律上实权在天皇手中但实际上却不是,反而首相内阁和参谋本部权力(实权在次长手中)极大
我国的资料漏洞百出,比如俄国对朝鲜野心极大但并未准备就绪,稍微动脑子想一下这个资料破绽就极多,当时俄国是列强哥萨克骑兵更称雄天下,俄国要准备什么?那么关心朝鲜还有闲情雅致和德国耗?反观霓虹资料就顺理成章了,霓虹提倡朝鲜独立俄国没有出兵的理由
德法英美支持霓虹侵略大清,不觉得荒唐吗?当时北洋水师被英国评为亚洲最强,东乡平八郎见过丁汝昌的北洋水师也说大清有钱,北洋水师的军舰装备大炮等远远超越霓虹,对于霓虹而言,日清战争不是是否要侵略,而是贫穷落后的霓虹要如何生存下去……列强为什么支持霓虹,因为“大义”在霓虹手中,大清的自大傲慢与无知自己把自己逼上了被列强孤立的道路,大清想把朝鲜握在自己手中,列强们何尝不是在盯着朝鲜的变化?
《马关条约》第一条第一句就是“中国认明朝鲜国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国”,这也是霓虹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大义”所在
后面的内容就是霓虹在甲午中日战争中获得的巨大利益,庞大资金和资源令霓虹在短短十年内飞速成长(对于大清而言当时的霓虹只是个穷得要命的国家,所以这笔财富对于霓虹真的十分十分地庞大)
尤其是秋山好古率领的霓虹骑兵,在甲午中日战争还是一无是处的渣部队,十年后在日俄战争中一鸣惊人震惊世界,秋山好古凭此战成为霓虹骑兵之父,后来被推先为元帅秋山好古拒绝了
霓虹连战连胜,不断获得巨大利益的同时野心与欲望迅速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