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回答
展开全部
孙权的性格特点:头脑冷静、深谋远虑而又雄心勃勃。
孙权是拒操的决策人物。周瑜称他为“神武之才”,曹操也有过“生子当如孙仲谋”的赞叹。但为什么当曹操“旌麾南指”时,是“迎”是“拒”,孙权却“犹豫”而“不断”呢?
这是因为:曹操带兵几十万,破荆州,下江陵,所向披靡,势如破竹。这一严重形势,作为东吴首领孙权,是必须慎重思虑,不能掉以轻心的。每遇大事,先慎重考虑,再作出决策,这才是主帅的严谨风度。孙权正是这样。张昭等投降派提出了“三虑”,孙权不能不深思熟虑,仔细掂量。孙权察觉到张昭等人的言论是错误的,但又没有立即吐露出半点声色。这就表明孙权是一个头脑非常冷静,遇事从容、镇定,深思熟虑的“雄才”。
拒曹,本是孙权原有的想法。他派鲁肃去联合刘备,就是为了“共治曹操”,但由于张昭引出“三虑”,因而思谋未决。他仔细听了诸葛亮、鲁肃、周瑜关于敌我双方力量强弱的具体分析,权衡“拒”、“迎”的得失之后,毅然决断“当击”;而且“拔刀斫前奏案,曰:‘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他的语言,他的态度,他的感情,何等坚决!
孙权,其实早有战备。在周瑜当夜请战时,孙权说:“已选 三万人,船、粮、战具俱办”,就是明证。至于“前发”、“后援”的军事安排,以及作战万一失利时的对策等,都作了周密的布署。孙权这种深谋远虑而又雄心勃勃的性格,是在曲折起伏、发展变化中表现出来的,因而显得非常细致、完备,人物形象十分鲜明。
史学家陈寿在《三国志·吴书·吕蒙传》中,对吕蒙作了如下的评论:“吕蒙勇而有谋,断识军计,谲郝普,禽关羽,最其妙者。初虽轻果妄杀,终于克己,有国士之量,岂徒武将而已乎!孙权之论,优劣允当,故载录焉。
少时依孙策部将邓当,当死,代领其军。孙权时,讨丹阳,征黄祖,吕蒙屡建战功,升至横野中郎将。赤壁大战时,围攻南郡曹仁。蒙识字不多,报告军情只能口传。一次孙权对他及蒋钦说:“你们现在掌握军队,要好好读书,开通思路,增加见识。”吕蒙答:“军中事忙,无暇读书。”孙权说:“我不是要你们读书去做博士,经书涉猎些就可以了。你们说忙,能比我更忙吗?我当政以来,还在读史及兵书,很有收益。你们年轻聪明,哪能不学习呢?应该先读兵书和历史书。现在曹操还说,『老而好学』,你们为甚么不能以此来鞭策自己?”吕蒙从此发奋读书。鲁肃在周瑜死后,代替瑜的遗缺。上任时遇见吕蒙,蒙分析形势,提出很多建议,鲁肃十分惊讶和钦佩,高兴地说:“子明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肃卒,蒙代其任。后来蒙夺得荆州,杀了关羽。未及受赏而病卒。˙
《三国志·吴志·吕蒙传》:“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之,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划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初,权谓蒙及蒋钦曰:‘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蒙曰:‘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令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惟不读《易》。至统事以来,省三史(魏晋南北朝以《史记》《汉书》《东观汉记》为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自谓老而好学,卿何独不自勉勗邪’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后鲁肃上代周瑜,过蒙言议,常欲受屈。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今论,何一称穰侯乎?兄今代公瑾,既难为继,且与关羽为邻。斯人长而好学,读《左传》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气,然性颇自负,好陵人。今与为对,当有单复(单复,犹奇正,古代战术之一),以卿(卿,当为“乡”。从卢弼说)待之。’密为肃陈三策。肃敬受之,秘而不宣。权常叹曰:‘人长而进益,如吕蒙、蒋钦,盖不可及也。富贵荣显,更能折节好学,耽悦书传,轻财尚义,所行可迹,并作国士,不亦休乎?
鲁肃是一个有大谋略、大才干的人,是一名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实干家。
鲁肃这一生,呕心沥血的就做了一件大事,就是孙刘联盟,没有鲁肃大力促成,孙刘联盟就不会存在,没有孙刘联盟就不会有赤壁之战,没有赤壁之战就不可能有之后的天下三分,也就不可能有三国了。所以说鲁肃是个真正的高人,甚至可以说,没有鲁肃,就没有“三国”。
孙权是拒操的决策人物。周瑜称他为“神武之才”,曹操也有过“生子当如孙仲谋”的赞叹。但为什么当曹操“旌麾南指”时,是“迎”是“拒”,孙权却“犹豫”而“不断”呢?
这是因为:曹操带兵几十万,破荆州,下江陵,所向披靡,势如破竹。这一严重形势,作为东吴首领孙权,是必须慎重思虑,不能掉以轻心的。每遇大事,先慎重考虑,再作出决策,这才是主帅的严谨风度。孙权正是这样。张昭等投降派提出了“三虑”,孙权不能不深思熟虑,仔细掂量。孙权察觉到张昭等人的言论是错误的,但又没有立即吐露出半点声色。这就表明孙权是一个头脑非常冷静,遇事从容、镇定,深思熟虑的“雄才”。
拒曹,本是孙权原有的想法。他派鲁肃去联合刘备,就是为了“共治曹操”,但由于张昭引出“三虑”,因而思谋未决。他仔细听了诸葛亮、鲁肃、周瑜关于敌我双方力量强弱的具体分析,权衡“拒”、“迎”的得失之后,毅然决断“当击”;而且“拔刀斫前奏案,曰:‘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他的语言,他的态度,他的感情,何等坚决!
孙权,其实早有战备。在周瑜当夜请战时,孙权说:“已选 三万人,船、粮、战具俱办”,就是明证。至于“前发”、“后援”的军事安排,以及作战万一失利时的对策等,都作了周密的布署。孙权这种深谋远虑而又雄心勃勃的性格,是在曲折起伏、发展变化中表现出来的,因而显得非常细致、完备,人物形象十分鲜明。
史学家陈寿在《三国志·吴书·吕蒙传》中,对吕蒙作了如下的评论:“吕蒙勇而有谋,断识军计,谲郝普,禽关羽,最其妙者。初虽轻果妄杀,终于克己,有国士之量,岂徒武将而已乎!孙权之论,优劣允当,故载录焉。
少时依孙策部将邓当,当死,代领其军。孙权时,讨丹阳,征黄祖,吕蒙屡建战功,升至横野中郎将。赤壁大战时,围攻南郡曹仁。蒙识字不多,报告军情只能口传。一次孙权对他及蒋钦说:“你们现在掌握军队,要好好读书,开通思路,增加见识。”吕蒙答:“军中事忙,无暇读书。”孙权说:“我不是要你们读书去做博士,经书涉猎些就可以了。你们说忙,能比我更忙吗?我当政以来,还在读史及兵书,很有收益。你们年轻聪明,哪能不学习呢?应该先读兵书和历史书。现在曹操还说,『老而好学』,你们为甚么不能以此来鞭策自己?”吕蒙从此发奋读书。鲁肃在周瑜死后,代替瑜的遗缺。上任时遇见吕蒙,蒙分析形势,提出很多建议,鲁肃十分惊讶和钦佩,高兴地说:“子明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肃卒,蒙代其任。后来蒙夺得荆州,杀了关羽。未及受赏而病卒。˙
《三国志·吴志·吕蒙传》:“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之,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划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初,权谓蒙及蒋钦曰:‘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蒙曰:‘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令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惟不读《易》。至统事以来,省三史(魏晋南北朝以《史记》《汉书》《东观汉记》为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自谓老而好学,卿何独不自勉勗邪’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后鲁肃上代周瑜,过蒙言议,常欲受屈。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今论,何一称穰侯乎?兄今代公瑾,既难为继,且与关羽为邻。斯人长而好学,读《左传》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气,然性颇自负,好陵人。今与为对,当有单复(单复,犹奇正,古代战术之一),以卿(卿,当为“乡”。从卢弼说)待之。’密为肃陈三策。肃敬受之,秘而不宣。权常叹曰:‘人长而进益,如吕蒙、蒋钦,盖不可及也。富贵荣显,更能折节好学,耽悦书传,轻财尚义,所行可迹,并作国士,不亦休乎?
鲁肃是一个有大谋略、大才干的人,是一名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实干家。
鲁肃这一生,呕心沥血的就做了一件大事,就是孙刘联盟,没有鲁肃大力促成,孙刘联盟就不会存在,没有孙刘联盟就不会有赤壁之战,没有赤壁之战就不可能有之后的天下三分,也就不可能有三国了。所以说鲁肃是个真正的高人,甚至可以说,没有鲁肃,就没有“三国”。
更多追问追答
追问
请简短一点,直接说出他们的性格特点就行了。
追答
孙权的性格特点:头脑冷静、深谋远虑而又雄心勃勃
吕蒙勇而又谋,谦虚好学,孝顺父母
鲁肃是一个有大谋略、大才干的人,是一名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实干家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