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的智谋和姜子牙能够相比吗,为什么这么说呢?
张良没有杀敌斩首的战功,但刘邦道:“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子房之功。你自己选择齐国三万户的地方为封地吧。”张良逊谢道:“当初臣从下邳起事,与皇上相遇,这是上天将臣授予了陛下。陛下采用臣的计策,侥幸偶尔中用,臣以为封得留县(在江苏沛县东南)就够了,不敢当三万户。”刘邦遂封张良为留侯。
这时,娄敬建议刘邦定都关中;但左右大臣多是六国人,不愿离家乡太远,都劝刘邦建都洛阳。张良认为定都城于关中,可以像当初秦国那样控制天下。刘邦当天便下令西行,迁往关中。
张良入关后,体弱多病,便深居简出,调养身体。此后,刘邦大屠功臣,张良一般不参与朝政,只有一次随刘邦北征,出奇计攻下了马邑。刘邦猜疑萧何,张良建议加拜萧何为相国,以示宠信。后来,张良卷入了废立太子之争,为刘盈稳固地位出了许多力,保证了刘邦死后,他仍然得到吕后的宠信。
刘邦早先立了长子刘盈为太子,但吕后年老色衰,刘邦便宠幸戚夫人。所谓“其母好者其子抱”,戚夫人日夜在刘邦身边,她的儿子赵王如意也就常在刘邦膝头。刘邦曾说:“我绝不会让那个不肖之子居于爱子之上”,老想废去刘盈,改立如意。许多大臣谏争,刘邦一时没有明确表示。吕后恐惧,不知如何是好。
有人对她说:“留侯善于筹谋,皇上十分信任。”吕后于是派她哥哥吕泽去胁迫张良,说:“你曾为皇上谋臣,如今皇上想更立太子,你怎能高枕而卧?”张良推辞道:“当初皇上几次在困急之中,幸而听从了我的计谋。如今天下安定,因为偏爱要更换太子,这是人家骨肉之间的私事,纵然有我这样的大臣一百个,也没法阻止。”吕泽软硬兼施,强迫他出谋,张良无奈,只得献计道:“这种事情不是用口舌可以争取的。皇上罗致不到的人物,天下共有四个。这四人都已年老,认为皇上轻慢侮人,因此逃匿山中,义不为汉臣,但皇上却非常尊敬他们。倘若你真能不吝惜金玉璧帛,让太子作书,卑辞安车,派能言善道的辩士去坚决邀请,他们一定会来。四人来后,作为太子的宾客.时时随他上朝,让皇上看见,皇上必然惊异地追问,从而知道四位贤人肯帮助太子,这对稳固太子的地位,是一大帮助。”吕后依计而行,请来了“商山四皓”。
汉十一年,英布谋反,刘邦正有病,不能出征,想派太子为将。商山四皓认为众将都是跟随刘邦征战的勇悍之人,太子根本约束不住,必吃败仗,如此则太子非但无功,还将有过,会被借机废掉,于是教了吕后一通话。吕后向刘邦哭诉道:“英布是天下猛将,善于用兵,如今诸将都是皇上的旧属,同辈分的人,让太子统领他们,无异于使羊将狼,莫肯为用。若给英布知闻,就会击鼓一直攻到长安来了。皇上虽然有病,还请卧在车上出征。皇上虽辛苦,还请为了妻儿,勉为其难吧。”刘邦说:“我也觉得这小子不中用,老子亲自去一趋吧。”张良送行时,趁机劝刘邦任命太子为将军,监督关中军队,使刘盈掌了军权。刘邦嘱咐道:“子房虽病,还请勉力辅佐太子。”当时叔孙通为太子太傅,刘邦便让张良兼太子少傅。
汉十二年,刘邦征英布归来,伤病得快死了,越发急于废太子。张良既已替吕后献计,若刘盈被废,赵王如意继位,多半会记恨此事。他已站到了吕后一边,只好干下去,因而劝谏刘邦。刘邦不听,张良遂托病归第不出。叔孙通以死强谏,刘邦不愿多费唇舌,假意答应了。
一天,宫中举行宴会,太子在旁侍候,商山四皓站在刘盈身后。他们都已八十多岁,须眉皆白,衣冠奇伟。刘邦知道是商山四皓后,大为惊奇,以为太子羽冀已成,难以动摇,才绝了废太子的念头。刘邦死后,吕后毒杀了赵王如意,将戚夫人斩断手脚,挖出眼睛,烙掉耳朵,饮以哑药,投人猪栏,号为“人猪”,并召刘盈来看,共享胜利的喜悦。不料刘盈放声大哭,说:“这不是人能做出来的事情,我为太后之子,终究不能治统天下。”从此患病,且纵情酒色,早夭。
张良对人说:“我家几代相韩,韩国被灭后,我不惜万金家资,为韩复仇,天下展动。如今我以三寸之舌而成为帝王之师,封万户侯,这是布衣之士显贵的极点,对我而言,已足矣。今后希望能抛却人间杂务,与仙人赤松子游。’于是他潜心修炼神仙养生之术,不食五谷,活动四肢筋骨,来使身体轻快康健。刘盈继位后,吕后感念张良替太子出力的功劳,对他十分关心,强劝他进食,说:“人生在世,如白驹过隙,何必自苦如此?”张良不得已,勉强听命。然而,史籍上再也没有他献计献策的记载。八年后,张良病故。
众人争功之时,张良却避功谦让,不露骄态,因此深得刘邦信重。别的文臣武将还要立新功,张良则闭门幽居,不问朝政以避祸。对于更立太子一事,起初形势不明朗,因此他也不表态;等到被吕泽强逼献计,他已湿了鞋子,就显得颇为主动,相当卖力。如此深谋远虑,才保证他始终得到宠信。司马迁见过张良画像,“状貌如妇人好女”,大概他生性谨慎,心细如发。西汉初年,众功臣几乎人人受到猜忌,被杀被关者不计其数,唯独他安然无恙,刘邦和吕后对他半点疑心也没有。张良完全可以与范蠡相媲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