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航员在太空生病怎么办?
有“航天员女教头”之称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黄伟芬在采访中表示,“不用过于担心伤病问题,因为空间站上配置了百余种药品和医疗器械,航天员们也都经过强化的医疗技能培训,自我救护能力大大提高,可以处理基本的疾病和外伤。”
据介绍,2019年12月,航天员系统完成了神舟十二号至神舟十五号飞行任务的乘组选拔。选拔围绕着思想、身体、心理、知识技能等方面进行全面考察与评定。
“在选拔中,我们综合考虑了飞行经验、出舱活动的要求与各自任务的匹配、年龄新老搭配、心理相容性等因素,来确定乘组。我们加大了对临床潜在疾病的排查,确保航天员的身体素质健康状况能够满足任务的要求。”黄伟芬说,同时航天员系统也针对长期飞行任务的特点,对乘组航天员的情绪稳定性、危机处理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考核其心理能力。
她表示,目前航天员在思想、身体、心理、知识储备和操作技能等方面都具备了执行飞行任务的能力,做好了飞行任务的准备。
延伸阅读——航天员作息时间天地同步
黄伟芬总设计师介绍,在轨航天员作息制度是天地同步。因为在长期飞行时,地面的工作人员要在飞控值班,所以在轨航天员作息制度跟地面是天地同步的。
早上8点,在轨航天员要跟地面沟通今天的工作计划。晚上8点到9点,再次沟通今天工作完成情况,以及第二天的工作调整。
但即便如此,也不能排除宇航员会在太空突然生病。2008年2月
“
阿特兰蒂斯
”号
航天飞机
与
国际空间站
顺利对接后,
美国宇航局
宣布,原定于次日进行的
太空行走
因“一名宇航员的健康问题”而推迟一天。
所以,航天医生们会准备数套应急方案在宇航员生病时启用。除了必要的防治疾病的预案,医监医保系统还会给飞船上配备航天
药箱
,由
航天员
带上飞船。
航天医生也要通过航天员穿在身上的生理背心传回的医学指标,对航天员在太空飞行的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控。飞船会实时将航天员工作和生活的影像,以及他们的血压、体温、呼吸、心电图4大基本生理监测数据传递到地面指挥中心。
另外,飞船在轨飞行后,航天医生还要开通特殊的对话通道。由于航天员的身体状态和太空感受涉及机密,对话可能会采用事先设计好的暗语。比如症状、用药、感受等都可能会变换成10、20之类简短的数码,每个数码代表什么意思,只有航天医生和航天员知道。
据了解,这种通话不仅能及时掌握航天员的身体状况,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论证,而且还可以给在寂静的特殊环境下生活的航天员以心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