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期的锦衣卫和江湖上的侠客,谁武功更厉害一些?
当然是江湖中的侠客在武功上厉害点,这和他们两者面临的周边环境有关。
锦衣卫是朱元璋培养的一批非常精锐的亲信部队,主要的任务就是给朱家君王收集情报,有点像如今美国的CIA,锦衣卫的目标是朝堂的文官武将。有些影视作品中,锦衣卫会经常潜入达官贵人府邸中,将官员们的私生活全部报告给朱家君王,从而达到君王从心理上控制群臣的作用。由此可知,锦衣卫日常需要打交道的对象大都只是朝堂上的大儒,读书人手无缚鸡之力,锦衣卫们根本不需要很高的武艺,只需要关键时刻用来逃生即可。
江湖中的侠客的“工作”大都是劫富济贫、为民鸣不平等等好事。江湖的环境可比锦衣卫皇宫的职场复杂很多,也大很多。很多侠客想要在江湖上挣得好名声,不仅需要行好事,还得时不时去参加一些比武大会,各大英雄相互切磋,那些大会就类似于如今的各类组织。在切磋中,大家不顾生死,如果身手不好几近会丧命,而且以往结识的仇家保不齐会暗箭伤人。由此,侠客的武艺是救命用的,武艺不高者还真没有那个胆量独闯江湖。
锦衣卫上升的评定标准很严格,因为其中包含的考核要素太多,武艺也仅仅是其中一种。锦衣卫在朝堂上给予的意见,以及帮助君王对局势的分析上有很重要的作用,由此可以猜测高情商和高智商或许是检测一个优秀的锦衣卫的最根本条件。既然武功对锦衣卫来说,更像是一个加分项,好不好和其升官发财没有决定性作用。侠客在江湖中担任了很重要的角色,他们能被尊重,一方面是因为做出侠义的事情,另一方面是他们的实力。侠客的实力最鲜明的表现就是他们武艺的高低,武艺不高不能服人。当然武侠小说中,那些能当武林盟主的侠客,哪一个不是武功盖世?
换个角度,深究下锦衣卫和侠客的武功类型便能高下立判。锦衣卫一般接受的是皇家正统武艺训练,他们的招式都趋向于一致,而且应该是属于主流武功门派。民间的侠客因为财富和人脉的限制,一般没有条件成为主流门派的亲传弟子,他们的武功大都是自学,招式也是溶百家之长,所以侠客的武功更为灵活通透,毕竟有自己思想融入,所以锦衣卫刻板的武功招式怎么会打得过千变万化的侠客自创武功呢?
明朝是中华史上最强大的王朝之一,除了科技发达之外,明朝的人口以及传承文化,也位列前茅。所以到了大明朝,江湖侠客的数量也要比唐宋两个王朝多一些。看过明朝影视剧的,都会熟悉里面的锦衣卫,身穿飞鱼服手握镔铁剑,帅的一塌糊涂。
于是就有人好奇,这些帅气的大叔,要是碰到江湖侠客,到底谁会更加的厉害一些呢?答案就是:锦衣卫!因为明朝时期的人口统计方式,要比前面的所有朝代都成熟,所以但凡江湖侠客,都有身份备案的,而往往身手厉害的,基本上与官府都有点关系,算是半个吃皇粮的。
难道江湖侠客都效忠皇室了吗?凡是没有绝对,那些不听话的江湖高手,几乎都被大内锦衣卫给灭了。剩下那些要是属于小虾米,要么打不过锦衣卫。
从华夏历史看,所谓的武林要追溯到秦朝时期,譬如那些传统意义上的刺客们,不过由于时代久远,单从史料上看,秦朝时期的所谓武林人士,并没有想象中的厉害,就拿勇于刺杀秦始皇的荆轲来讲,在大将军盖聂手底下,都够呛能走上几招。
盖聂与蒙恬,都是实打实的高手,有后人表示:如果蒙恬没有被奸人所害,项羽都未必能打得过人家,因此俩人应该能算“大内高手了吧”。
然后便是五代十国,少林寺有个叫做福居的大师,靠着“少林七十二绝技”,堪称当时武林第一人。由于武功高,名气大,所以不久之后就被皇家任命为“教官”,负责培养皇室护卫。虽说福居大师是少林高僧,可既然吃上了皇粮,自然也隶属于“大内高手”的行列。
北宋年间的高手金台法师,也是少林弟子。可他不但支持了王安石变法,还是蔡京的师傅,既然掺和了宫廷纷争,自然也离不开“大内高手”的范畴。在之后武林第一高手周侗,也曾教过蔡京武功,还是蔡京手下的将军,帮着朝廷南征北讨做了不少事,所以也被成功的“收编”。
武当山张真人,被称为活神仙般的存在,就连皇上都亲对他进行了册封,那么张三丰应该也隶属“大内高手”的范畴。通过上述案例不难看出,凡是有名气的高手,都被皇家盯上了。既然能力强,就必须的给国家效力,皇室不允许任何不安因素存在,要么被拉拢,要么成为阶下囚,再无第三条路。
因此明朝的锦衣卫也一样,锦衣卫的选拔自然面对整个天下,能者居之。而一旦当上了锦衣卫,可就彻彻底底的抱上了皇家的大腿,从此摇身一变也不在是闲云野鹤,试问那么好的机会,有哪位高手不眼馋呢?再者锦衣卫名额有限,一般会历经层层海选,凡是能胜出者,功夫不用多说,所以锦衣卫要比江湖侠士厉害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