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是什么植物,是肾蕨嘛?
学名:叶下珠
学名:叶下珠
叶下珠(学名:Phyllanthus urinaria L.),别名: 珠仔草、假油甘、潮汕、龙珠草、企枝叶下珠,碧凉草等。
一年生草本植物,高数寸至尺许。茎带紫红色,有纵棱。叶互生,作复瓦状排列,形成二行,很似羽状复叶,叶片矩圆形,长二、三分,全绿,先端尖或钝,基部圆形,几无叶柄。夏秋沿茎叶下面开白色小花,无花柄。花后结扁圆形小果,形如小珠,排列于假复叶下面。
分布于中国华东、华中、华南、西南等省区,印度、斯里兰卡、中南半岛、日本、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至南美也有分布。生于海拔500米以下旷野平地、旱田、山地路旁或林缘。
本种药用,全草有解毒、消炎、清热止泻、利尿之效,可治赤目肿痛、肠炎腹泻、痢疾、肝炎、小儿疳积、肾炎水肿、尿路感染等。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10-60厘米,茎通常直立,基部多分枝,枝倾卧而后上升;枝具翅状纵棱,上部被-纵列疏短柔毛。
叶片纸质,因叶柄扭转而呈羽状排列,长圆形或倒卵形,长4-10毫米,宽2-5毫米,顶端圆、钝或急尖而有小尖头,下面灰绿色,近边缘或边缘有1-3列短粗毛;侧脉每边4-5条,明显;叶柄极短;托叶卵状披针形,长约1.5毫米。
花雌雄同株,直径约4毫米;雄花:2-4朵簇生于叶腋,通常仅上面1朵开花,下面的很小;花梗长约0.5毫米,基部有苞片1-2枚;萼片6,倒卵形,长约0.6毫米,顶端钝;雄蕊3,花丝全部合生成柱状;花粉粒长球形,通常具5孔沟,少数3、4、6孔沟,内孔横长椭圆形;花盘腺体6,分离,与萼片互生;雌花:单生于小枝中下部的叶腋内;花梗长约0.5毫米;萼片6,近相等,卵状披针形,长约1毫米,边缘膜质,黄白色;花盘圆盘状,边全缘;子房卵状,有鳞片状凸起,花柱分离,顶端2裂,裂片弯卷。蒴果圆球状,直径1-2毫米,红色,表面具-小凸刺,有宿存的花柱和萼片,开裂后轴柱宿存;种子长1.2毫米,橙黄色。花期4-6月,果期7-11月。[1]
生长习性
叶下珠多生长在温暖湿润,土壤疏松的地域,稍耐荫,生长地土质以森林棕壤和沙质土为主,土壤pH5.8~7.0。[2]生于海拔200-1000米的山地灌木丛中或稀疏林下。
地理分布
分布于中国四川(四川大雪山产叶下珠没食子酸含量最高)、云南、湖南、贵州、广东、广西、江苏、江西、福建、浙江,安徽等地,夏秋季采集。[2]
栽培技术
地块选择
选择交通方便,周围1km范围内无产生污染的工、矿企业,无垃圾场等污染源,空气质量符合《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1996),土壤质量符合《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以上,灌溉水源水质达到国家《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GB5084-1992)的地区。要求地块土壤疏松透气,较肥沃,土质以森林棕壤和沙质壤土为好。土壤pH5.8~7。要求地块距公路30m以上,坡度0~15°。[2]
叶下珠
整地起畦
在陕南秦岭山区栽培叶下珠,要求在选好的地块上整高畦,畦面宽1.2m,畦长根据地形而定,畦面利于排水和便于干旱时灌溉。操作道宽40cm,深25cm。整地前在选好的地块上每公顷施入经腐熟无害化处理的农家肥45000kg,过磷酸钙750kg,尿素225kg,深翻混匀后整地作畦。[2]
播种方法
播种时间在清明过后4月中旬进行。据测定叶下珠先年收获种子千粒重0.52kg,发芽率63%,每公顷用种量7.5kg。播种方法以条播为好,在畦面每隔20cm开深2cm的细沟,将种子与细土拌匀后撒入沟内,用钉耙背轻轻将畦面整平覆盖即可。[2]
田间管理
叶下珠种子较小,出芽较慢,4月中旬播种后需25d左右出苗,出苗后定期查苗,当苗高5cm的时候进行定苗,株距以5~7cm为宜,发现缺苗应及时移栽补苗,叶下珠移栽应在下午进行,成活率极高。[2]
中耕除草
叶下珠
一般每年集中除草3次,5月底拔草1次,6月下旬和8月中旬集中用小锄除草各1次,深度3cm,平时视杂草情况随时拔除。严格禁止使用除草剂。[2]
灌排水
长期干旱时应沟灌,让水沿操作道渗入畦内;雨季前应清理排水沟,确保田块不积水。
追肥
7~8月份是叶下珠旺盛生长期,结合除草每公顷可施入磷酸二铵复合肥300kg,尿素150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