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子弹飞》鸿门宴,黄四郎好像认出了张麻子!对此你怎么看?
姜文的电影,乃一贯且出了名的时间线混乱,而且他把时间线搞得越混乱拍出来的电影就越经典。譬如《太阳照常升起》,那时间线更看不懂,当然了也要感谢广电审片大爷的神助攻。
譬如黄秋生扮演的梁老师,上吊之前大概也应该再多发生些事情,结果镜头直接从3P切到了瞻仰。正如题主你看不清楚那二十年前的一面之缘,越看不清楚就越想看,然而越想看就越看不清楚。这也可能是姜文他们那一代创作者的群体爱好,譬如王小波改稿子就经常故意颠倒句子与段落的排序,姜文则是在电影里故意搞乱时间线。
我就认真捋过让子弹飞的时间线:既然要捋,就必须充分尊重姜文的性格——不能放过甚至错解了任何细节。“他说过的都要来跟我汇报!”所以,我决定从以上两处细节入手,而不是从二十年前。
史上公认的北洋年间,最早是从袁大头1912开始的,然而那个时候的蔡锷刚刚从旅长变成了司令。张牧之所说的讲武堂,应该就是由蔡锷亲手创办的云南陆军讲武堂1909,大概不可能是由北洋速成武备堂1902转化成的保定陆军学院1906。
蔡锷卒于日本1916,从那以后“牧之变成了麻子”,然而公认的北洋年间结束于1928。就问黄四郎二十年前在哪儿发生的这“一面之缘”?抑或,这“二十年前”又从何算起?倘若以黄四郎的说法入手,那么二十年前至少也应该是1908,就算那会儿的麻子还叫牧之。
那个时候的黄四郎大概还是一个小混混儿,带着胡万武智冲一干小弟去学校里面霸凌张牧之……要不然还咋解释的通?抑或,黄四郎真的与张麻子在二十年前有过一面之缘,那么片头给出的“北洋年间”就有毛病了。鹅城鸿门宴难道发生于1936?所以,张牧之抑或黄四郎,只能采信其一。倘若张牧之一直在扯谎,那么,手枪队长的故事就是假的。甚至就连牧之这个名字也不保真——既然人们本就不愿意相信一个麻匪的名字叫牧之,岂不证明了人们也不草淡么?“真够草淡哒”与“你是个骗子”,根本对不上口型。
倘若黄四郎没有扯谎,那么,张麻子究竟有多肥的胆子敢当场反问“缘从何起”呢?抑或说他的脸皮要有多厚哇!表面上看黄四郎从容不迫,很可能心里早就默念了一万次麻麻批——老子特么真的快编不下去啦!然后顺水推舟,干脆直接骂街——你天生不会装糊涂。伤害值不高,侮辱性极强,且以顺便赞美汤师爷来加深打击张麻子。
这也是“好人凭啥就要被拿枪指着”的由来之一!同时也别简单粗暴的认为张牧之有可能会在黄四郎的连续诈唬之下露馅儿,更甭图样图森破的自以为汤师爷只言片语之间就能出卖了张麻子——枪弹才是逼供的最有效手段!
萍水相逢,黄四郎不见得就相信汤师爷,毕竟就连张牧之都知道汤师爷是一个“天生的老骗子”。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胡万跟武举人不也这样把六爷逼得剖腹了么?于是从情节自洽的视角看去黄四郎扯谎的可能性最大——借着汤师爷与张麻子之间明显的意见分歧而力求多榨一些有用的情报,不过也要看题主你都爱好啥了。你更倾向于张麻子扯谎?也没毛病,因为让子弹飞的主题之一就是真假交融。而且这个手法贯穿电影始终,按“马某人”的解释,那就叫“鱼目混珠以假乱真之章法”。除了结果,任何过程都存在着AB面,在不否定结果的前提下无论解读哪一面都不会过度。
譬如“我的货十回有八回都被张麻子劫走了”,无论有没有劫走抑或十回有没有八回,你信哪头都可以。
只要别是信了一回都没有就好,毕竟张麻子不像铁血十八星陆军,他做不到只看戏不吃饭。因为刘都统不会永远被当成傻子耍,城南两大家族也毕竟不是黄四郎的ATM,装糊涂更不是真糊涂!所以,最自洽的反倒是张麻子作为龙头,拉动了鹅城这波“监守自盗”的GDP。然后,张麻子玩腻了,想换个玩法。而且看上去也挺拉GDP哒!
黄老爷究竟明白了啥?黄老爷究竟明白了啥?又如何解读“没有你对我很重要”?这就看每个人所处的不同视角咯。就像你究竟认为黄四郎与张麻子哪个在扯谎一个道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但是黄老爷在那一刻至少明白了:无论哪个视角之下,黄四郎都必须死。至少必须在鹅城彻底消失!眼前没有了黄老爷,对于张麻子固然重要,可要是从此再无黄老爷了呢?
张麻子是不是也会无聊很多?张麻子是不是也会无聊很多?更何况: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哪怕只是没有了眼前的黄老爷,鹅城百姓又是咋对待张麻子的?“县长这把椅子归我了”!虽说黄四郎也深知张麻子是野兽而非家禽,又通过“对你就必须说到做到”懂得了张麻子的决心,但“我不是家禽”却是在体现着张麻子的自知之明。“六子、老二,夫人、师爷,你们都看到了吧?”唯有这一句是真的在交差述职!既然是野兽,再找不到下一个黄老爷的日子里,也肯定无聊透顶。除了增涨魅力,让子弹飞也必须真亦假时假亦真,要不然观众还看什么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