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的用处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http://baike.baidu.com/view/21017.htm
黄连
开放分类: 植物、自然、中药、毛茛科、抗感染中草药
目录
• 【基本信息】
• 【品种考证】
• 【化学研究】
• 【药理研究】
• 【药典标准】
• 【本草文献】
【基本信息】
【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chinensisFranch.三角叶黄连CoptisdeltoideaC.Y.ChengetHsiao或云连CoptisteetaWall.的干燥根茎。
【原植物】1.黄连:多年生草本,根茎有分枝,形如鸡爪。叶基生,有长柄;叶片卵状三角形,三全裂,中央裂片棱形,羽毛深裂,边缘有锯齿。花葶1~2条,顶生,聚伞花序有3~8花。2.云连:叶中央裂片卵状棱形或长棱形。羽状深裂3~6对。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
【应用】
1.用于湿热内蕴、肠胃湿热、呕吐、泻痢等症。配黄芩、大黄等,能治湿热内蕴之证。对湿热留恋肠胃,常配合半夏、竹茹;配木香、黄芩、葛根等以治泻痢。
2.用于温病高热、口渴烦躁、血热妄行、以及热毒疮疡等。治温病高热、心火亢盛,配伍栀子、连翘等;对于血热妄行,可配伍黄芩、大黄等同用;对热毒疮疡,可配伍赤芍、牡丹皮等药同用。此外,黄连还可用于胃火炽盛的中消证,可配合天花粉、知母、生地等同用;涂口,可治口舌生疮。
【用法用量】煎服,2~5g。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本品大苦大寒,过服久服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忌用。苦燥伤津,阴虚津伤者慎用。
【品种考证】
黄连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名医别录》载:“黄连生巫阳(今四川省巫山县)川谷及蜀郡(今四川省雅安境内)、太山。二月、八月采。”可见自古以来即以四川为主产地。《新修本草》载:“蜀道者粗大节平,味极浓苦,疗渴为最;江东者节如连珠,疗痢大善。今澧州(今湖南澧县)者更胜。”《本草纲目》载:“今虽吴、蜀皆有,惟以雅州、眉州者为良。药物之兴废不同如此。大抵有二种:一种根粗无毛有珠,如鹰鸡爪形而坚实,色深黄;一种无珠多毛而中虚,黄色稍淡。各有所宜。”据产地、药物形状及性味来看,《本草纲目》所载前一种即今之“味连”,原植物为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后一种即今之“雅连”,原植物为三角叶黄连C.deltoidea C.Y.Cheng et Hsiao;而《新修本草》所云产江东,节如连珠者即华东一带所产的“土黄连”,其原植物为短萼黄连C.chinensis Franch. var.brevisepala W.T.Wang et Hsiao,《植物名实图考》载:“黄连,今用川产,其江西山中所产者,谓之土黄连。”从其附图的叶形可以确定为短萼黄连。
【化学研究】
根茎含多种异喹啉类生物碱,以小檗碱含量最高,为5~8%,尚含黄连碱、甲基黄连碱、巴马亭、药根碱、表小檗碱及木兰花碱等;酸性成分有阿魏酸,氯原酸等。须根含小檗碱可达5%;黄连叶含小檗碱1.4%~2.9%。
【药理研究】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抗菌作用 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双球菌、痢疾杆菌、炭疽杆菌等。
抗病毒作用 抑制流感病毒、乙肝病毒等。
抗原虫作用 体外抑制阿米巴原虫、阴道滴虫、锥虫。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1)抗心律失常
有效成分 小檗碱。
作用机理
① 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
② 抑制钠通道,减慢传导,消除折返。
③ 抑制钙离子内流。
④ 抗自由基损伤,保护细胞膜。
(2)降压作用
有效成分 小檗碱。
作用特点
① 舒张压下降明显,脉压差加大。
② 无快速耐受现象。
③ 降压时肢体和内脏容积增加。
作用机理 竞争性阻断α-受体,降低外周阻力,减慢心率。
(3)正性肌力作用
有效成分 小檗碱。
作用表现 心脏兴奋、心肌收缩力增强,且强心作用不受利血平、心得安、酚妥拉明和切断迷走神经的影响。
作用机理
① 阻止K+外流。
② 增加细胞内Ca2+浓度。
③ 抑制自由基的产生,减少脂质过氧化物对心肌细胞的损伤。
④ 降低心肌耗氧量。
解毒作用
对抗细菌毒素,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溶血素效价,降低大肠杆菌的毒力。
抗炎、解热
① 抑制多种实验性炎症,有效成分为小檗碱,抗炎机理与刺激促皮质激素释放有关。
② 解热作用与抑制中枢PO/AH区神经元cAMP的生成有关。
抑制血小板聚集
有效成分 小檗碱。
作用机理
① 抑制血小板内TXA2的生成。
② 抑制血小板膜释放花生四烯酸,并影响其代谢。
③ 抑制外钙内流。
【药典标准】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叶黄连Coptis deltoidea C. Y. Cheng et Hsiao或云连Coptis teeta Wall.的干燥根茎。以上三种分别习称“味连”、“雅连”、“云连”。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干燥,撞去残留须根。
【性状】
味连 多集聚成簇,常弯曲,形如鸡爪,单枝根茎长3~6cm,直径 0.3~0.8cm 。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粗糙,有不规则结节状隆起、须根及须根残基,有的节间表面平滑如茎杆,习称“过桥”。上部多残留褐色鳞叶,顶端常留有残余的茎或叶柄。质硬,断面不整齐,皮部橙红色或暗棕色,木部鲜黄色或橙黄色,呈放射状排列,髓部有的中空。气微,味极苦。
雅连 多为单枝,略呈圆柱形,微弯曲,长4~8cm,直径0.5~1cm。“过桥”较长。顶端有少许残茎。
云连 弯曲呈钩状,多为单枝,较细小。
【鉴别】
(1) 本品横切面:味连 木栓层为数列细胞。皮层较宽,石细胞单个或成群散在。中柱鞘纤维成束,或伴有少数石细胞,均显黄色。维管束外韧型,环列。束间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黄色,均木化,木纤维较发达。髓部均为薄壁细胞,无石细胞。
雅连 髓部有石细胞。
云连 皮层、中柱鞘及髓部均无石细胞。
(2) 取本品粗粉约1g,加乙醇10ml,加热至沸腾,放冷,滤过。取滤液5 滴,加稀盐酸1ml 与含氯石灰少量,即显樱红色;另取滤液5 滴,加5% 没食子酸乙醇溶液 2~3 滴,蒸干,趁热加硫酸数滴,即显深绿色。
(3) 取本品粉末50mg,加甲醇5ml ,加热回流15分钟,滤过,滤液补加甲醇使成5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黄连对照药材,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盐酸小檗碱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 含0.5mg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醋酸乙酯-异丙醇-甲醇-水(6:3:1.5:1.5:0.3) 为展开剂,置氨蒸气饱和的展开缸内,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 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黄色荧光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一个黄色荧光斑点。
【检查】
总灰分 不得过5.0% (附录Ⅸ K)。
【含量测定】
取本品粉末约0.1g,精密称定,置100ml 量瓶中,加入盐酸-甲醇(1:100) 约95ml,60℃水浴中加热15分钟,取出,超声处理30分钟,室温放置过液,加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盐酸小檗碱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 含0.04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1μl、对照品溶液1μl与3μl,交叉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醋酸乙酯-异丙醇-甲醇-水(6:3:1.5:1.5:0.3) 为展开剂,另槽加入等体积的浓氨试液,预平衡15分钟,展开至8cm ,取出,挥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薄层扫描法)进行荧光扫描,激发波长λ=366nm,测量供试品与对照品荧光强度的积分值,计算,即得。
本品含小檗碱以盐酸小檗碱(C20H17NO4·HCl) 计,不得少于3.6% 。
【炮制】
黄连 除去杂质,润透后切薄片,晾干,或用时捣碎。
酒黄连 取净黄连,照酒炙法(附录Ⅱ D)炒干。
每100kg黄连 ,用黄酒12.5kg。
姜黄连 取净黄连,照姜汁炙法(附录Ⅱ D)炒干。
每100kg黄连 ,用生姜12.5kg。
萸黄连 取吴茱萸加适量水煎煮,煎液与净黄连拌匀,待液吸尽,炒干。
每100kg黄连 ,用吴茱萸10kg。
酒黄连、姜黄连、萸黄连照上述总灰分的方法测定,均不得过 4.0%。
【性味与归经】 苦,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
【用法与用量】 2~5g 。外用适量。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
黄连
开放分类: 植物、自然、中药、毛茛科、抗感染中草药
目录
• 【基本信息】
• 【品种考证】
• 【化学研究】
• 【药理研究】
• 【药典标准】
• 【本草文献】
【基本信息】
【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chinensisFranch.三角叶黄连CoptisdeltoideaC.Y.ChengetHsiao或云连CoptisteetaWall.的干燥根茎。
【原植物】1.黄连:多年生草本,根茎有分枝,形如鸡爪。叶基生,有长柄;叶片卵状三角形,三全裂,中央裂片棱形,羽毛深裂,边缘有锯齿。花葶1~2条,顶生,聚伞花序有3~8花。2.云连:叶中央裂片卵状棱形或长棱形。羽状深裂3~6对。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
【应用】
1.用于湿热内蕴、肠胃湿热、呕吐、泻痢等症。配黄芩、大黄等,能治湿热内蕴之证。对湿热留恋肠胃,常配合半夏、竹茹;配木香、黄芩、葛根等以治泻痢。
2.用于温病高热、口渴烦躁、血热妄行、以及热毒疮疡等。治温病高热、心火亢盛,配伍栀子、连翘等;对于血热妄行,可配伍黄芩、大黄等同用;对热毒疮疡,可配伍赤芍、牡丹皮等药同用。此外,黄连还可用于胃火炽盛的中消证,可配合天花粉、知母、生地等同用;涂口,可治口舌生疮。
【用法用量】煎服,2~5g。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本品大苦大寒,过服久服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忌用。苦燥伤津,阴虚津伤者慎用。
【品种考证】
黄连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名医别录》载:“黄连生巫阳(今四川省巫山县)川谷及蜀郡(今四川省雅安境内)、太山。二月、八月采。”可见自古以来即以四川为主产地。《新修本草》载:“蜀道者粗大节平,味极浓苦,疗渴为最;江东者节如连珠,疗痢大善。今澧州(今湖南澧县)者更胜。”《本草纲目》载:“今虽吴、蜀皆有,惟以雅州、眉州者为良。药物之兴废不同如此。大抵有二种:一种根粗无毛有珠,如鹰鸡爪形而坚实,色深黄;一种无珠多毛而中虚,黄色稍淡。各有所宜。”据产地、药物形状及性味来看,《本草纲目》所载前一种即今之“味连”,原植物为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后一种即今之“雅连”,原植物为三角叶黄连C.deltoidea C.Y.Cheng et Hsiao;而《新修本草》所云产江东,节如连珠者即华东一带所产的“土黄连”,其原植物为短萼黄连C.chinensis Franch. var.brevisepala W.T.Wang et Hsiao,《植物名实图考》载:“黄连,今用川产,其江西山中所产者,谓之土黄连。”从其附图的叶形可以确定为短萼黄连。
【化学研究】
根茎含多种异喹啉类生物碱,以小檗碱含量最高,为5~8%,尚含黄连碱、甲基黄连碱、巴马亭、药根碱、表小檗碱及木兰花碱等;酸性成分有阿魏酸,氯原酸等。须根含小檗碱可达5%;黄连叶含小檗碱1.4%~2.9%。
【药理研究】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抗菌作用 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双球菌、痢疾杆菌、炭疽杆菌等。
抗病毒作用 抑制流感病毒、乙肝病毒等。
抗原虫作用 体外抑制阿米巴原虫、阴道滴虫、锥虫。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1)抗心律失常
有效成分 小檗碱。
作用机理
① 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
② 抑制钠通道,减慢传导,消除折返。
③ 抑制钙离子内流。
④ 抗自由基损伤,保护细胞膜。
(2)降压作用
有效成分 小檗碱。
作用特点
① 舒张压下降明显,脉压差加大。
② 无快速耐受现象。
③ 降压时肢体和内脏容积增加。
作用机理 竞争性阻断α-受体,降低外周阻力,减慢心率。
(3)正性肌力作用
有效成分 小檗碱。
作用表现 心脏兴奋、心肌收缩力增强,且强心作用不受利血平、心得安、酚妥拉明和切断迷走神经的影响。
作用机理
① 阻止K+外流。
② 增加细胞内Ca2+浓度。
③ 抑制自由基的产生,减少脂质过氧化物对心肌细胞的损伤。
④ 降低心肌耗氧量。
解毒作用
对抗细菌毒素,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溶血素效价,降低大肠杆菌的毒力。
抗炎、解热
① 抑制多种实验性炎症,有效成分为小檗碱,抗炎机理与刺激促皮质激素释放有关。
② 解热作用与抑制中枢PO/AH区神经元cAMP的生成有关。
抑制血小板聚集
有效成分 小檗碱。
作用机理
① 抑制血小板内TXA2的生成。
② 抑制血小板膜释放花生四烯酸,并影响其代谢。
③ 抑制外钙内流。
【药典标准】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叶黄连Coptis deltoidea C. Y. Cheng et Hsiao或云连Coptis teeta Wall.的干燥根茎。以上三种分别习称“味连”、“雅连”、“云连”。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干燥,撞去残留须根。
【性状】
味连 多集聚成簇,常弯曲,形如鸡爪,单枝根茎长3~6cm,直径 0.3~0.8cm 。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粗糙,有不规则结节状隆起、须根及须根残基,有的节间表面平滑如茎杆,习称“过桥”。上部多残留褐色鳞叶,顶端常留有残余的茎或叶柄。质硬,断面不整齐,皮部橙红色或暗棕色,木部鲜黄色或橙黄色,呈放射状排列,髓部有的中空。气微,味极苦。
雅连 多为单枝,略呈圆柱形,微弯曲,长4~8cm,直径0.5~1cm。“过桥”较长。顶端有少许残茎。
云连 弯曲呈钩状,多为单枝,较细小。
【鉴别】
(1) 本品横切面:味连 木栓层为数列细胞。皮层较宽,石细胞单个或成群散在。中柱鞘纤维成束,或伴有少数石细胞,均显黄色。维管束外韧型,环列。束间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黄色,均木化,木纤维较发达。髓部均为薄壁细胞,无石细胞。
雅连 髓部有石细胞。
云连 皮层、中柱鞘及髓部均无石细胞。
(2) 取本品粗粉约1g,加乙醇10ml,加热至沸腾,放冷,滤过。取滤液5 滴,加稀盐酸1ml 与含氯石灰少量,即显樱红色;另取滤液5 滴,加5% 没食子酸乙醇溶液 2~3 滴,蒸干,趁热加硫酸数滴,即显深绿色。
(3) 取本品粉末50mg,加甲醇5ml ,加热回流15分钟,滤过,滤液补加甲醇使成5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黄连对照药材,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盐酸小檗碱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 含0.5mg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醋酸乙酯-异丙醇-甲醇-水(6:3:1.5:1.5:0.3) 为展开剂,置氨蒸气饱和的展开缸内,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 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黄色荧光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一个黄色荧光斑点。
【检查】
总灰分 不得过5.0% (附录Ⅸ K)。
【含量测定】
取本品粉末约0.1g,精密称定,置100ml 量瓶中,加入盐酸-甲醇(1:100) 约95ml,60℃水浴中加热15分钟,取出,超声处理30分钟,室温放置过液,加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盐酸小檗碱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 含0.04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1μl、对照品溶液1μl与3μl,交叉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醋酸乙酯-异丙醇-甲醇-水(6:3:1.5:1.5:0.3) 为展开剂,另槽加入等体积的浓氨试液,预平衡15分钟,展开至8cm ,取出,挥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薄层扫描法)进行荧光扫描,激发波长λ=366nm,测量供试品与对照品荧光强度的积分值,计算,即得。
本品含小檗碱以盐酸小檗碱(C20H17NO4·HCl) 计,不得少于3.6% 。
【炮制】
黄连 除去杂质,润透后切薄片,晾干,或用时捣碎。
酒黄连 取净黄连,照酒炙法(附录Ⅱ D)炒干。
每100kg黄连 ,用黄酒12.5kg。
姜黄连 取净黄连,照姜汁炙法(附录Ⅱ D)炒干。
每100kg黄连 ,用生姜12.5kg。
萸黄连 取吴茱萸加适量水煎煮,煎液与净黄连拌匀,待液吸尽,炒干。
每100kg黄连 ,用吴茱萸10kg。
酒黄连、姜黄连、萸黄连照上述总灰分的方法测定,均不得过 4.0%。
【性味与归经】 苦,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
【用法与用量】 2~5g 。外用适量。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