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帮我整理一下 地理必修一 1.3节 关于地球运动的详细知识点 不要网上复制的 还有做一些图题的方法
可以给我发过来讲义课件都行有试题讲解更好感激不尽啊!!!!!!!!!!!还有我水平比较菜希望详细点。。。还有些基础东西。。。邮箱948356483@qq.com...
可以给我发过来 讲义课件都行 有试题讲解更好 感激不尽啊!!!!!!!!!!!
还有我水平比较菜 希望详细点。。。还有些基础东西。。。
邮箱 948356483@qq.com 展开
还有我水平比较菜 希望详细点。。。还有些基础东西。。。
邮箱 948356483@qq.com 展开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1.3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基本特征
公转
自转
轨道
近似正圆的椭圆
方向
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周期
恒星年(365d6h9m10s)
恒星日(23时56分4秒)一真正周期
角速度
平均1º/日
近日点(1月初)一最快
远日点(7月初)一最慢
各地相等,每小时15º(两极除外)
线速度
平均30千米/小时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相同,线速度大小相同;
赤道1670Km\h,两极为0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2)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东早西迟。
(3)地转偏向: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判读)
三、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 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约为23.5º。如果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扩大,温带 缩小。如果黄赤交角变小,温带扩大,热带、寒带缩小。
(2)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轴的指向保持不变,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之间的回归移动
四: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 昼夜长短的变化:
1) 某时刻全球的情况: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另一半球,昼短于夜,纬度越高,昼越短,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
2) 某地全年的情况:夏至日昼最长,冬至日昼最短。
3) 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4) 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2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日出、日落时(晨昏线上)时太阳高度=0度,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为正午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2) 某时刻全球的情况: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所在纬度向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3) 某地全年的情况:北回归线以北地区,6月22日出现最大值,12月22日出现最小值;南回归线以南地区,6月22日出现最小值,12月22日出现最大值;回归线之间地区,最大值出现在直射点经过该纬度的时候(即太阳直射),最小值出现在冬至日。
3 季节的形成和划分:天文四季(一年中太阳高度最高、昼长最长的季节为夏季,反之为冬季,例如我国传统的四季)、气候四季(北半球夏季6、7、8,冬季12、1、2)
4 五带的形成和划分:以回归线和极圈来划分。
回归线=黄赤交角度数,极圈=90度-黄赤交角度数
五: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数递增(或西经度数递减)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为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若北极圈为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
直射点的经纬度确定:纬度由直射纬线的纬度确定,经度由地方时为12点的经线决定
(3)确定地方时 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即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12点,夜半球的中央经线为0点,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为18点。
(4)判断昼夜长短:昼长=(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5)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
某纬度正午太阳高度=900-该纬度与直射点的纬度差(纬距)。
六:区时、地方时的计算
1 地方时:两地地方时差=经度差×4分钟,东加西减.
2 区时:确定两地所在时区,计算两地区时相差多少个小时,东加西减。T1一T2=N1一N2 (东时区为正,西时区为负),T为区时,N为时区序号。
3 地方时与区时的关系:区时=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4 国际日期变更线:为避免地球上日期的紊乱而人为划定,有三处不与1800经线重合;在日期的换算上,从东向西经过日界线,日期加一天,从西向东经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
一、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基本特征
公转
自转
轨道
近似正圆的椭圆
方向
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周期
恒星年(365d6h9m10s)
恒星日(23时56分4秒)一真正周期
角速度
平均1º/日
近日点(1月初)一最快
远日点(7月初)一最慢
各地相等,每小时15º(两极除外)
线速度
平均30千米/小时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相同,线速度大小相同;
赤道1670Km\h,两极为0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2)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东早西迟。
(3)地转偏向: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判读)
三、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 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约为23.5º。如果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扩大,温带 缩小。如果黄赤交角变小,温带扩大,热带、寒带缩小。
(2)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轴的指向保持不变,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之间的回归移动
四: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 昼夜长短的变化:
1) 某时刻全球的情况: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另一半球,昼短于夜,纬度越高,昼越短,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
2) 某地全年的情况:夏至日昼最长,冬至日昼最短。
3) 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4) 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2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日出、日落时(晨昏线上)时太阳高度=0度,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为正午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2) 某时刻全球的情况: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所在纬度向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3) 某地全年的情况:北回归线以北地区,6月22日出现最大值,12月22日出现最小值;南回归线以南地区,6月22日出现最小值,12月22日出现最大值;回归线之间地区,最大值出现在直射点经过该纬度的时候(即太阳直射),最小值出现在冬至日。
3 季节的形成和划分:天文四季(一年中太阳高度最高、昼长最长的季节为夏季,反之为冬季,例如我国传统的四季)、气候四季(北半球夏季6、7、8,冬季12、1、2)
4 五带的形成和划分:以回归线和极圈来划分。
回归线=黄赤交角度数,极圈=90度-黄赤交角度数
五: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数递增(或西经度数递减)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为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若北极圈为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
直射点的经纬度确定:纬度由直射纬线的纬度确定,经度由地方时为12点的经线决定
(3)确定地方时 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即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12点,夜半球的中央经线为0点,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为18点。
(4)判断昼夜长短:昼长=(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5)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
某纬度正午太阳高度=900-该纬度与直射点的纬度差(纬距)。
六:区时、地方时的计算
1 地方时:两地地方时差=经度差×4分钟,东加西减.
2 区时:确定两地所在时区,计算两地区时相差多少个小时,东加西减。T1一T2=N1一N2 (东时区为正,西时区为负),T为区时,N为时区序号。
3 地方时与区时的关系:区时=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4 国际日期变更线:为避免地球上日期的紊乱而人为划定,有三处不与1800经线重合;在日期的换算上,从东向西经过日界线,日期加一天,从西向东经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
展开全部
可以用土方法:如充分利用水杯 铅笔等模仿地球的运动。做题首先得弄懂基本知识,转动的方向、周期以及由此带来的意义。如果是学生的话,要注重基本知识,因为高考中这一块有所减弱,考得比较简单。其次得有空间想象能力,这个的培养我觉得就是多动手(如我说的土方法)、多想象、善于观察身边的地球运动实例(如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多仰望天空吧,呵呵。
多仰望天空吧,呵呵。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我要是有书的话就可以帮到你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