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火烧司马懿,天降大雨时,孔明为啥不放箭呢?
“司马懿一直坚守不出,两军于渭南相持甚九,诸葛亮深知,蜀军远道而来不能持久,于是用计将司马懿引入上方谷,用事先准备好的易燃物质将司马懿等人在上方谷烧个彻底,因上方谷形状如葫芦,称葫芦。司马懿被魏延引入上方谷后,顷刻间便火光冲天,绝望之时却突然倾盆大雨,将大火浇灭,司马懿趁机突围逃跑。”
很多人在此都有个疑问,“为什么诸葛亮不用弓箭?”
不适合用弓箭,按照小说的描述,上方谷地处陕西西眉县两座山的底部,地势低洼,形状如小葫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弓箭的射杀效果,况且谷内多石头,视线受阻。
有人说那就用弩箭,弩箭射程远,其实我们还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距离,谷地距离上方太远,即使射中也上海不大,葫芦峪这里,现如今与邻近的渭河海拔相差五十多米,而谷地与山腰的海拔高达数百米,要知道三国时期的弓箭射程多在120米,大大降低了弓箭的杀伤力。
即使是弩箭,虽说弩箭射程远,但是射速慢,加上是暴雨,周边环境视线并不好,万一司马懿躲起来根本就找不到。
更何况军队士兵多举盾,只要将盾举起,人躲在地下,成群结队,这样更可以万无一失。其实从诸葛亮的反应来看,应该是没有准备弓箭手,或者物资不齐全,诸葛亮本就命令士兵轻装,少带物资、武器。
这一情节虽然精彩,但确实是虚构的。
根据众多正史内容记录,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魏明帝命司马懿坚守不出,诸葛亮送女子衣服也无济于事,为了稳定,魏明帝再次派辛毗为大将军军师,持节前往,禁止出战,蜀魏两军相持数百日,诸葛亮始终未能和司马懿决斗,最终病逝五丈原。
显然这样的情节不符合罗贯中在小说中诸葛亮的人设,好歹也是个知天文地理、晓奇门遁甲之术的人物,这样去世显得黯淡无光,于是罗贯中精心设计了火烧上方谷这样一个情节,可谓是稳扎稳打、声东击西,终于将司马懿引入谷内。
这一情节的设计,直接将诸葛亮这个人物推上巅峰,但是罗贯中始终有些无奈,倘若司马懿就在此死去,难免有些说不过去,毕竟不是小人物,后面还有一系列重大事迹以及功业,况且二子也在谷内,那以后的晋朝岂不是没了。
所以这才有笔下生风,将谷内安排一场百年难遇的大雨,让诸葛亮感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