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有哪些?

 我来答
热词团小知
高能答主

2021-09-28 · 知道热词团带你去远航
热词团小知
采纳数:2577 获赞数:501695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历届(1901年-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名单如下:  

1、1901年:威尔姆·康拉德·伦琴(德国)发现X射线  

2、1902年:亨德瑞克·安图恩·洛伦兹(荷兰)、塞曼(荷兰)关于磁场对辐射现象影响的研究  

3、1903年:安东尼·亨利·贝克勒尔(法国)发现天然放射性;皮埃尔·居里(法国)、玛丽·居里(波兰裔法国人)发现并研究放射性元素钋和镭  

4、1904年:瑞利(英国)气体密度的研究和发现氩  

5、1905年:伦纳德(德国)关于阴极射线的研究  

6、1906年:约瑟夫·汤姆生(英国)对气体放电理论和实验研究作出重要贡献并发现电子  

7、1907年:迈克尔逊(美国)发明光学干涉仪并使用其进行光谱学和基本度量学研究  

8、1908年:李普曼(法国)发明彩色照相干涉法(即李普曼干涉定律)  

9、1909年:伽利尔摩·马克尼(意大利)、布劳恩(德国)发明和改进无线电报;理查森(英国)从事热离子现象的研究,特别是发现理查森定律  

10、1910年:范德华(荷兰)关于气态和液态方程的研究  

11、1911年:维恩(德国)发现热辐射定律  

12、1912年:达伦(瑞典)发明可用于同燃点航标、浮标气体蓄电池联合使用的自动调节装置  

13、1913年:卡末林-昂内斯(荷兰)关于低温下物体性质的研究和制成液态氦  

14、1914年:马克斯·凡·劳厄(德国)发现晶体中的X射线衍射现象  

15、1915年:威廉·亨利·布拉格、威廉·劳伦斯·布拉格(英国)用X射线对晶体结构的研究  

16、1916年:未颁奖  

17、1917年:查尔斯·格洛弗·巴克拉(英国)发现元素的次级X辐射特性  

18、1918年:马克斯·卡尔·欧内斯特·路德维希·普朗克(德国)对确立量子论作出巨大贡献  

19、1919年:斯塔克(德国)发现极隧射线的多普勒效应以及电场作用下光谱线的分裂现象  

20、1920年:纪尧姆(瑞士)发现镍钢合金的反常现象及其在精密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21、1921年: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德国)他对数学物理学的成就,特别是光电效应定律的发现  

22、1922年:尼尔斯·亨利克·大卫·玻尔(丹麦)关于原子结构以及原子辐射的研究  

23、1923年:罗伯特·安德鲁·密立根(美国)关于基本电荷的研究以及验证光电效应  

24、1924年:西格巴恩(瑞典)发现X射线中的光谱线  

25、1925年:弗兰克·赫兹(德国)发现原子和电子的碰撞规律  

26、1926年:佩兰(法国)研究物质不连续结构和发现沉积平衡  

27、1927年:康普顿(美国)发现康普顿效应;威尔逊(英国)发明了云雾室,能显示出电子穿过空气的径迹  

28、1928年:理查森(英国)研究热离子现象,并提出理查森定律  

29、1929年:路易·维克多·德布罗意(法国)发现电子的波动性  

30、1930年:拉曼(印度)研究光散射并发现拉曼效应  

31、1931年:未颁奖  

32、1932年:维尔纳·海森伯(德国)在量子力学方面的贡献  

33、1933年:埃尔温·薛定谔(奥地利)创立波动力学理论;保罗·阿德里·莫里斯·狄拉克(英国)提出狄拉克方程和空穴理论  

34、1934年:未颁奖  

35、1935年:詹姆斯·查德威克(英国)发现中子  

36、1936年:赫斯(奥地利)发现宇宙射线;安德森(美国)发现正电子  

37、1937年:戴维森(美国)、乔治·佩杰特·汤姆生(英国)发现晶体对电子的衍射现象  

38、1938年:恩利克·费米(意大利)发现由中子照射产生的新放射性元素并用慢中子实现核反应  

39、1939年:欧内斯特·奥兰多·劳伦斯(美国)发明回旋加速器,并获得人工放射性元素  

40、1940—1942年:未颁奖  

41、1943年:斯特恩(美国)开发分子束方法和测量质子磁矩  

42、1944年:拉比(美国)发明核磁共振法  

43、1945年:沃尔夫冈·E·泡利(奥地利)发现泡利不相容原理  

44、1946年:布里奇曼(美国)发明获得强高压的装置,并在高压物理学领域作出发现  

45、1947年:阿普尔顿(英国)高层大气物理性质的研究,发现阿普顿层(电离层)  

46、1948年:布莱克特(英国)改进威尔逊云雾室方法和由此在核物理和宇宙射线领域的发现  

47、1949年:汤川秀树(日本)提出核子的介子理论并预言∏介子的存在  

48、1950年:塞索·法兰克·鲍威尔(英国)发展研究核过程的照相方法,并发现π介子  

49、1951年:科克罗夫特(英国)、沃尔顿(爱尔兰)用人工加速粒子轰击原子产生原子核嬗变  

50、1952年:布洛赫、珀塞尔(美国)从事物质核磁共振现象的研究并创立原子核磁力测量法  

51、1953年:泽尔尼克(荷兰)发明相衬显微镜  

52、1954年:马克斯·玻恩(英国)在量子力学和波函数的统计解释及研究方面作出贡献;博特(德国)发明了符合计数法,用以研究原子核反应和γ射线  

53、1955年:拉姆(美国)发明了微波技术,进而研究氢原子的精细结构;库什(美国)用射频束技术精确地测定出电子磁矩,创新了核理论  

54、1956年:布拉顿、巴丁(犹太人)、肖克利(美国)发明晶体管及对晶体管效应的研究  

55、1957年:李政道、杨振宁(美籍华人)发现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衡,从而导致有关基本粒子的重大发现  

56、1958年:切伦科夫、塔姆、弗兰克(苏联)发现并解释切伦科夫效应  

57、1959年:塞格雷、欧文·张伯伦(OwenChamberlain)(美国)发现反质子  

58、1960年:格拉塞(美国)发现气泡室,取代了威尔逊的云雾室  

59、1961年:霍夫斯塔特(美国)关于电子对原子核散射的先驱性研究,并由此发现原子核的结构;穆斯堡尔(德国)从事γ射线的共振吸收现象研究并发现了穆斯堡尔效应  

60、1962年:达维多维奇·朗道(苏联)关于凝聚态物质,特别是液氦的开创性理论  

61、1963年:维格纳(美国)发现基本粒子的对称性及支配质子与中子相互作用的原理;梅耶夫人(美国人.犹太人)、延森(德国)发现原子核的壳层结构  

62、1964年:汤斯(美国)在量子电子学领域的基础研究成果,为微波激射器、激光器的发明奠定理论基础;巴索夫、普罗霍罗夫(苏联)发明微波激射器  

63、1965年:朝永振一郎(日本)、施温格、费因曼(美国)在量子电动力学方面取得对粒子物理学产生深远影响的研究成果  

64、1966年:卡斯特勒(法国)发明并发展用于研究原子内光、磁共振的双共振方法  

65、1967年:贝蒂(美国)核反应理论方面的贡献,特别是关于恒星能源的发现  

66、1968年:阿尔瓦雷斯(美国)发展氢气泡室技术和数据分析,发现大量共振态  

67、1969年:盖尔曼(美国)对基本粒子的分类及其相互作用的发现  

68、1970年:阿尔文(瑞典)磁流体动力学的基础研究和发现,及其在等离子物理富有成果的应用;内尔(法国)关于反磁铁性和铁磁性的基础研究和发现  

69、1971年:加博尔(英国)发明并发展全息照相法  

70、1972年:巴丁、库柏、施里弗(美国)创立BCS超导微观理论  

71、1973年:江崎玲于奈(日本)发现半导体隧道效应;贾埃弗(美国)发现超导体隧道效应;约瑟夫森(英国)提出并发现通过隧道势垒的超电流的性质,即约瑟夫森效应  

72、1974年:马丁·赖尔(英国)发明应用合成孔径射电天文望远镜进行射电天体物理学的开创性研究;赫威斯(英国)发现脉冲星  

73、1975年:阿格·N·玻尔、莫特尔森(丹麦)、雷恩沃特(美国)发现原子核中集体运动和粒子运动之间的联系,并且根据这种联系提出核结构理论  

74、1976年:丁肇中、里希特(美国)各自独立发现新的J/ψ基本粒子  

75、1977年:安德森、范弗莱克(美国)、莫特(英国)对磁性和无序体系电子结构的基础性研究  

76、1978年:卡皮察(苏联)低温物理领域的基本发明和发现;彭齐亚斯、R·W·威尔逊(美国)发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77、1979年:谢尔登·李·格拉肖、史蒂文·温伯格(美国)、阿布杜斯·萨拉姆(巴基斯坦)关于基本粒子间弱相互作用和电磁作用的统一理论的贡献,并预言弱中性流的存在  

78、1980年:克罗宁、菲奇(美国)发现电荷共轭宇称不守恒  

79、1981年:西格巴恩(瑞典)开发高分辨率测量仪器以及对光电子和轻元素的定量分析;布洛姆伯根(美国)非线性光学和激光光谱学的开创性工作;肖洛(美国)发明高分辨率的激光光谱仪  

80、1982年:K·G·威尔逊(美国)提出重整群理论,阐明相变临界现象  

81、1983年:萨拉马尼安·强德拉塞卡(美国)提出强德拉塞卡极限,对恒星结构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的物理过程进行的理论研究;福勒(美国)对宇宙中化学元素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的核反应所进行的理论和实验的研究  

82、1984年:卡洛·鲁比亚(意大利)证实传递弱相互作用的中间矢量玻色子[[W+]],W-和Zc的存在;范德梅尔(荷兰)发明粒子束的随机冷却法,使质子-反质子束对撞产生W和Z粒子的实验成为可能  

83、1985年:冯·克里津(德国)发现量子霍耳效应并开发了测定物理常数的技术  

84、1986年:鲁斯卡(德国)设计第一台透射电子显微镜;比尼格(德国)、罗雷尔(瑞士)设计第一台扫描隧道电子显微镜  

85、1987年:柏德诺兹(德国)、缪勒(瑞士)发现氧化物高温超导材料  

86、1988年:莱德曼、施瓦茨、斯坦伯格(美国)产生第一个实验室创造的中微子束,并发现中微子,从而证明了轻子的对偶结构  

87、1989年:拉姆齐(美国)发明分离振荡场方法及其在原子钟中的应用;德默尔特(美国)、保尔(德国)发展原子精确光谱学和开发离子陷阱技术  

88、1990年:弗里德曼、肯德尔(美国)、理查·爱德华·泰勒(加拿大)通过实验首次证明夸克的存在  

89、1991年:皮埃尔·吉勒德-热纳(法国)把研究简单系统中有序现象的方法推广到比较复杂的物质形式,特别是推广到液晶和聚合物的研究中  

90、1992年:夏帕克(法国)发明并发展用于高能物理学的多丝正比室  

91、1993年:赫尔斯、J·H·泰勒(美国)发现脉冲双星,由此间接证实了爱因斯坦所预言的引力波的存在  

92、1994年:布罗克豪斯(加拿大)、沙尔(美国)在凝聚态物质研究中发展了中子衍射技术  

93、1995年:佩尔(美国)发现τ轻子;莱因斯(美国)发现中微子  

94、1996年:D·M·李、奥谢罗夫、R·C·理查森(美国)发现了可以在低温度状态下无摩擦流动的氦同位素  

95、1997年:朱棣文、W·D·菲利普斯(美国)、科昂·塔努吉(法国)发明用激光冷却和捕获原子的方法  

96、1998年:劳克林、霍斯特·路德维希·施特默、崔琦(美国)发现并研究电子的分数量子霍尔效应  

97、1999年:H·霍夫特、韦尔特曼(荷兰)阐明弱电相互作用的量子结构  

98、2000年:阿尔费罗夫(俄国)、克罗默(德国)提出异层结构理论,并开发了异层结构的快速晶体管、激光二极管;杰克·基尔比(美国)发明集成电路  

99、2001年:克特勒(德国)、康奈尔、卡尔·E·维曼(美国)在“碱金属原子稀薄气体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以及“凝聚态物质性质早期基本性质研究”方面取得成就  

100、2002年:雷蒙德·戴维斯、里卡尔多·贾科尼(美国)、小柴昌俊(日本)“表彰他们在天体物理学领域做出的先驱性贡献,其中包括在“探测宇宙中微子”和“发现宇宙X射线源”方面的成就。”  

101、2003年:阿列克谢·阿布里科索夫、安东尼·莱格特(美国)、维塔利·金茨堡(俄罗斯)“表彰三人在超导体和超流体领域中做出的开创性贡献。”  

102、2004年:戴维·格罗斯(美国)、戴维·普利策(美国)和弗兰克·维尔泽克(美国),为表彰他们“对量子场中夸克渐进自由的发现。”  

103、2005年:罗伊·格劳伯(美国)表彰他对光学相干的量子理论的贡献;约翰·霍尔(JohnL.Hall,美国)和特奥多尔·亨施(德国)表彰他们对基于激光的精密光谱学发展作出的贡献  

104、2006年:约翰·马瑟(美国)和乔治·斯穆特(美国)表彰他们发现了黑体形态和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扰动现象  

105、2007年:法国科学家艾尔伯·费尔和德国科学家皮特·克鲁伯格,表彰他们发现巨磁电阻效应的贡献  

106、2008年:日本科学家南部阳一郎,表彰他发现了亚原子物理的对称性自发破缺机制。日本物理学家小林诚,益川敏英提出了对称性破坏的物理机制,并成功预言了自然界至少三类夸克的存在  

107、2009年:美籍华裔物理学家高锟因为“在光学通信领域中光的传输的开创性成就”而获奖;美国物理学家韦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史密斯因“发明了成像半导体电路——电荷藕合器件图像传感器CCD”获此殊荣  

108、2010年:瑞典皇家科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科学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以表彰他们在石墨烯材料方面的卓越研究  

109、2011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天体物理学家萨尔·波尔马特、美国/澳大利亚物理学家布莱恩·施密特以及美国科学家亚当·里斯因“通过观测遥远超新星发现宇宙的加速膨胀”获得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10、2012年: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教授塞尔日·阿罗什、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和科罗拉多大学波尔得分校教授大卫·维因兰德因“发现测量和操控单个量子系统的突破性实验方法”获得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11、2013年:比利时理论物理学家弗朗索瓦·恩格勒和英国理论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因希格斯玻色子(上帝粒子)的理论预言获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12、2014年:日本科学家赤崎勇、天野浩和美籍日裔科学家中村修二,因发明蓝色发光二极管(LED)获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13、2015年:日本科学家梶田隆章和加拿大科学家阿瑟·麦克唐纳,因在发现中微子振荡方面所作的贡献分享20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14、2016年:三位美国科学家戴维·索利斯、邓肯·霍尔丹和迈克尔·科斯特利茨,因在理论上发现了物质的拓扑相变以及在拓扑相变方面作出的理论贡献分享201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15、2017年:三位美国科学家基普·S·索恩、巴里·巴里什以及雷纳·韦斯,因在LIGO探测器和引力波观测方面的决定性贡献而获得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16、2018年:美国科学家亚瑟·阿斯金、法国科学家杰哈·莫罗以及加拿大科学家唐娜·斯特里克兰,因在激光物理领域的突破性发明而获得20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17、2019年:美国科学家詹姆斯·皮布尔斯因宇宙学相关研究而获得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瑞士科学家米歇尔·马约尔和迪迪埃·奎洛兹因首次发现太阳系外行星而获得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18、2020年:英国数学物理学家罗杰·彭罗斯,德国天体物理学家莱因哈德·根泽尔和美国天文学家安德里亚·格兹共同获得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生活社会百事通
高粉答主

2021-09-28 · 专注解答问题的热心市民
生活社会百事通
采纳数:6290 获赞数:620921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历届(1901年-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名单具体如下:

1901年,范特霍夫(Jacobus Hendricus Van‘Hoff) 荷兰人(1852–1911)

1902年,埃米尔•费雷(Emil Fischer)德国人(1852–1919)

1903年,阿列纽斯(Svante August Arrhenius) 瑞典人(1859–1927)

1904年,威廉•拉姆赛(William Ramsay) 英国人(1852–1916)

1905年,阿道夫•冯•贝耶尔(Asolf von Baeyer) 德国人(1835–1917)

1906年,亨利•莫瓦桑(Henri Moissan)法国人(1852–1907)

1907年,爱德华•毕希纳(Eduard Buchner) 德国人(1860–1917)

1908年,欧内斯特•卢瑟福(ernest Rutherford)英国人(1871–1937)

1909年,威廉•奥斯持瓦尔德(F.Wilhelm Ostwald) 德国人(1853–1932)

1910年,奥托•瓦拉赫(Otto Wallach) 德国人 (1847–1931)

1911年,玛丽•居里(Marie S.Curie) 法籍波兰人(1867–1934)

1912年,维克多•格林尼亚(Victor Grignard) 法国人(1871–1935)

1913年,保尔•萨巴蒂埃(Paul Sabatier) 法国人(1854–1941);西奥多•威廉•理查兹(Theodore William Richards)美国人 (1868–1928)

1914年,阿尔弗雷德•维尔纳(Alfred Werner) 瑞士籍法国人(1866–1919)

1915年,理查德•威尔斯泰特(Richard Willstatter) 德国人 (1872–1942)

1916-1917年,空

1918年,弗里茨•哈伯(Fritz Haber)德国人(1868–1934)

1919年,空

1920年,瓦尔特•能斯脱(Walther Nernst) 德国人(1864–1941)

1921年,弗雷德里克•索迪(FREDERICK SODDY) 英国人 (男) (1877-1956)

1922年,弗朗西斯•威廉年,阿斯顿(FRANCIS WILLIAN Aston) 英国人 男 (1877-1945)

1923年,弗里茨•普端格 (FRITZ PREGL)奥地利人 (1869-1930)

1924年,空

1925年,理查德•席格蒙迪(Richard Zsigmondy) 德国人(1865-1929)

1926年,西奥多年,斯维德伯格 (Theodor Svedberg) 瑞典人(1884-1971)

1927年,海因里希•O•魏兰德(Heinrich.O.Wieland)德国人(1877-1957)

1928年,阿道夫•O•R•温道斯(Adolf .O.R.Windaus)德国人(1876-1959)

1929年,阿瑟•哈登(Arthur Harden)英国人(1865–1940);汉斯年,冯年,奥伊勒一歇尔平(Hans von Euler-Chelpim)德国人(1873–1964)

1930年,汉斯•菲舍尔(Hans Fischer)德国人(1881–1945)

1931年,卡尔•波斯(Carl Bosch)德国人(1874-1940);弗里镕里希•贝吉乌斯 (Friedrich Bergius) 德国人 (1884–1949)

1932年,欧文•兰茂尔(Irving Langmuir) 美国人 (1881–1957)

1933年,空

1934年,哈罗德•克荣顿•尤里( Harold Clayton Urey) 美国人(1893– )

1935年,弗雷德里克•约里奥一居里(Frderic Joliot-Curie)法国人(1900–1958);伊伦•约里奥一居里(Irene Joliot-Curie)法国人(1897–1956)

1936年,彼得•J.W•德拜 (Peter J.W.Debye) 美籍荷兰人(1884–1966)

1937年,瓦尔特•N.霍沃恩(Walter N.Haworth) 英国人(1883–1950);保罗•卡雷(Paul Karrer) 瑞士人(1889–1971)

1938年,理查德•库恩 (Richard Kuhn) 德国人 (1900–1967)

1939年,阿道夫•布泰南特 (Adotf Butenandt) 德国人(1903一 );利奥波德•鲁齐卡 (Leopold Ruzicka)瑞士藉南斯拉夫人 (1882–1976)

1940-1942年,空

1943年,盖奥尔格•冯•赫维西(Georg von Hevesy)瑞典(1885–1966)

1944年,奥托•哈思 (Otto Habn) 德国人(1879–1968)

1945年,阿尔图巴•I•魏尔塔雨Arturi.I.Virtanen 芬兰人(1895–1973)

1946年,詹姆斯•B•萨姆纳 James Batcheller Sumner美国人(1887–1955);约翰•霍华德•诺思罗普John Howard Nothrop美国人(1891– )

1947年,罗伯特•鲁宾逊Robert Robinson英国人 (1886–1975)

1948年,阿恩•w.K.蒂塞留斯 ( Arne W,k, Tiselius)(1902–1971)瑞典人

1949年,威廉•F•吉奥克(William .F.Giauque)(1895–)美国人

1950年,奥托.P.H•第尔斯(Otto P.H.Diels) (1876–1954)德国人;库特•阿尔德 (Kurt Alder) (1902–1958) 德国人

1951年,艾德温.M•麦克米伦(Edwin M.Mcmillam) 美国人(1907– );格伦.T.酉博格(Glenn Thedore Seaborg)(1912–) 美国人

1952年,阿切尔•J.P•马丁(Archer J.P. Martin) (1910– ) 英国人;理查德•L.M•辛格(Richard L.M.Synge)英国人(1914–)

1953年,赫尔曼•施陶丁格尔(Hermann Staudinger) 德国人(1881–1965)

1954年,菜纳斯•c.波林 (Linus C.Pauling) 美国人 (1901–)(一九六二年获和平奖)

1955年,文森特•杜•维格诺德(Vincent du Vigneaud)美国人(1901–)

1956年,西里尔•N.欣谢尔伍掐(Cyril N.Hinshelwood) 英国人(1897–1967);尼古拉•N•谢苗诺夫 (Nikolai N.Semenov)苏联人(1896– )

1957年,亚历山大•R•托德 (Alexander R.Todd)英国人(1907–)

1958年,弗雷德里克•桑格(Fnederick Sanger)英国人(1918–)(一九五八、一九八O年两度获奖)

1959年,雅罗斯拉夫•海洛夫斯基(Jaroslav Heyrovsky) 捷克斯洛代克人(1890–1967)

1960年,威拉德•弗兰克.利比(Willard Frank Libby) 美国人(1908–)

1961年,MELVINCALVIN

1962年,约翰•考德里•肯德鲁 (John Cowdery kendrew)英国人(1917–)

1963年,卡尔•齐格勒 (Karl Ziegler)德国人(1898–1973);久里奥•纳塔 ( Giulio Natta) 意大利人 (1903-1979)

1964年,多罗西•克劳宣特•霍奇金(女)(Dorothy Crowfoot Hodgkin) 英国人 (1910–)

1965年,罗伯持•伯恩斯•伍德沃德 (Robert bruns Woodward) 英国人 (1917–1979)

1966年,罗伯持•桑德逊•马利肯 (Robert S Mulliken) 美国人(1896–)

1967年,曼弗雷德•艾根 (Manfred Eigen) 德国人 (1927–);罗纳德•G.w•诺里什 (Ronald G.W.Norrish) 英国人 (1897–1978);乔治•波特 (George Porter) 英国人 (1920–)

1968年,拉斯•翁萨格 (Lars Onsager) 美籍挪威人 (1903–1976)

1969年,德里克•哈罗德•理查德•巴顿 ( Derek Harold Richard Barton ) 英国人 (1918–);奥德•哈塞尔 (Odd Hassel)挪威

1970年,卢伊斯•弗德里科•菜洛伊尔 (Luis Federico Leloir)阿根廷 (1906–)

1971年,格哈特•赫兹伯格 (Gerbard Herzberg) 加拿大籍德国人(1904–)

1972年,克里斯廷•波默•安芬森 (Christian Boehmer Anfisen) 美国人 (1916–)

1973年,恩斯持•奥托•费台尔 (Ernst Otto Fisher) 德国人(1918–);杰弗里•威尔金森 (Geoffrey Wilkinson) 英国人 (1921–)

1974年,保尔•约翰•弗洛里 ( PaulJohH Flory) 美国人 (1910–)

1975年,约翰•沃卡普•康福思 (John Warcup Cornforth) 英国人(1917–);弗拉基米尔•普赖洛格 ( Vladimir Prelog) 瑞士籍南斯拉夫人(1906–)

1976年,W.N. 利普斯科姆(美国人)

1977年,I. 普里戈金(比利时人)

1978年,P.D. 米切尔(英国人)

1979年,H.C. 布朗(美国人)、G. 维蒂希(德国人)

1980年,P. 伯格(美国人);W.吉尔伯特(美国人)、F. 桑格(英国人)

1981年,福井谦一(日本人)、R. 霍夫曼(英国人)

1982年,A. 克卢格(英国人)

1983年,H.陶布(美国人)

1984年,R.B. 梅里菲尔德(美国人)

1985年,J.卡尔、H.A.豪普特曼(美国人)

1986年,D.R. 赫希巴奇、李远哲(中国台湾人)、J.C.波利亚尼(加拿大人)

1987年,C.J.佩德森、D.J. 克拉姆(美国人)、J.M. 莱恩(法国人)

1988年,J. 戴森霍弗、R. 胡伯尔、H. 米歇尔(德国人)

1989年,S. 奥尔特曼, T.R. 切赫 (美国人)

1990年,E.J. 科里(美国人)

1991年,R.R. 恩斯特(瑞士人)

1992年,R.A. 马库斯(美国人)

1993年,K.B. 穆利斯(美国人)、M. 史密斯(加拿大人)

1994年,G.A. 欧拉(美国人)

1995年,P.克鲁岑(德国人)、M. 莫利纳、F.S. 罗兰(美国人)

1996年,R.F.柯尔(美国人)、H.W.克罗托因(英国人)、R.E.斯莫利(美国人)

1997年,P.B.博耶(美国人)、J.E.沃克尔(英国人)、J.C.斯科(丹麦人)

2000年,黑格(美国人)、麦克迪尔米德(美国人)、白川秀树(日本人)

2001年,野依良治 日本人 、威廉•诺尔斯 美国人 、巴里•夏普莱斯 美国人

2002年,美国科学家约翰•芬恩、日本科学家田中耕一和瑞士科学家库尔特•维特里希

2003年,美国科学家彼得•阿格雷和罗德里克•麦金农年,

2004年,以色列科学家阿龙•切哈诺沃、阿夫拉姆•赫什科和美国科学家欧文•罗斯

2005年,法国石油研究所的伊夫•肖万、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罗伯特•格拉布和麻省理工学院的理查德•施罗克

2006年,美国科学家罗杰•科恩伯格因

2007年,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特尔

2008年,美国的Osamu Shimomura(下村修),Martin Chalfie(马丁•查尔菲),Roger Y. Tsien(钱永健)

2009年,美国科学家Venkatraman Ramakrishnan、Thomas A. Steitz及以色列科学家Ada E. Yonath

2010年,美国科学家理查德•赫克和日本科学家根岸荣一和铃木章

2011年,以色列科学家Daniel Shechtman(丹尼尔•舍特曼)

2012年,美国科学家罗伯特•洛夫科维茨(Robert J. Lefkowitz)以及布莱恩•克比尔卡(Brian K. Kobilka)年,

2013年,犹太裔美国理论化学家马丁•卡普拉斯(Martin Karplus)、美国斯坦福大学生物物理学家迈克尔•莱维特(Michael Levitt)和南加州大学化学家亚利耶•瓦谢尔(Arieh Warshel)

2014年,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的埃里克•本茨格(Eric Betzig),德国马克斯普朗克 生物物理化学研究所的史蒂芬•赫尔(Stefan W. Hell)以及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威廉•默尔纳(William E. Moerner)

2015年,瑞典科学家托马斯•林道尔(Tomas Lindahl)、美国科学家保罗•莫德里奇(Paul Modrich)和和拥有美国、土耳其国籍的科学家阿奇兹•桑卡(Aziz Sancar),

2016年,法国化学家让-皮埃尔•索维奇(Jean-Pierre Sauvage)、美国化学家J•弗雷泽•斯托达特(J. Fraser Stoddart)和荷兰化学家伯纳德•L•费林加(Bernard L. Feringa)

2017年,瑞士科学家雅克•杜本内(Jacques Dubochet)、美国科学家乔基姆•弗兰克(Joachim Frank)和英国科学家理查德•亨德森(Richard Henderson)

2018年,美国科学家弗朗西斯·阿诺德(Frances H. Arnold)、美国科学家乔治·史密斯(George P. Smith)和英国格雷戈里·温特尔(Gregory P. Winter)

2019年,美国科学家约翰·古迪纳夫(John Goodenough)、英国科学家斯坦利·惠廷厄姆(Stanley Whittingham)和日本科学家吉野彰(Akira Yoshino)

2020年,瑞典皇家科学院2020年10月7日宣布,将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法国女科学家埃玛纽埃尔·沙尔庞捷和美国女科学家珍妮弗·杜德纳,以表彰她们开发出一种基因组编辑方法。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快乐谈游戏
2021-10-01 · 专注于游戏细节分析解答
快乐谈游戏
采纳数:124 获赞数:1507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历届(1901年-2020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名单:  

1、1901年琼·亨利·杜南(瑞士)红十字会创办人  

弗雷德里克·帕西(法国)国际和平联盟和各国议会联盟的创始人  

2、1902年埃利·迪科门(瑞士)国际和平局局长  

夏尔莱·阿尔贝特·戈巴特(瑞士)国际议会和平局局长  

3、1903年威廉·兰德尔·克里默(英国)推动国际和平运动  

4、1904年国际法研究院(总部当时位于比利时)  

5、1905年贝尔塔·冯·苏特纳(奥地利)著名女作家,和平运动的代表人物。  

6、1906年西奥多·罗斯福(美国)美国总统,调解日俄战争  

7、1907年埃内斯托·泰奥多罗·莫内塔(意大利)记者、政论家  

路易·雷诺(法国)国际法专家  

8、1908年克拉斯·蓬图斯·阿诺尔德松(瑞典)作家、新闻记者、政治家因主张以和平方式解散瑞典-挪威联盟而获奖。  

弗雷德里克·贝耶(丹麦)和平主义者、政治家  

9、1909年奥古斯特·贝尔纳特(比利时)国际法协会主席  

保罗·德康斯坦(法国)法国政治家、促进美法和解  

10、1910年国际和平局(总部位于瑞士)  

11、1911年托比亚斯·阿赛尔(荷兰)国际法庭的创建人  

阿尔弗雷德·赫尔曼·弗里德(奥地利)记者  

12、1912年伊莱休·鲁特(美国)律师  

13、1913年亨利·拉方丹(比利时)法学专家、国际和平局局长,被誉为“欧洲人民和平运动的忠实领导人”

14、1914年、1915年、1916年均未颁奖  

15、1917年国际红十字会(总部瑞士日内瓦)  

16、1918年未颁奖  

17、1919年伍德罗·威尔逊(美国)美国总统、国际联盟的最初倡导者  

18、1920年莱昂·布儒瓦(法国)国际联盟大会主席  

19、1921年卡尔·亚尔马·布兰廷(瑞典)瑞典首相  

克里斯蒂安·劳斯·朗格(挪威)历史学家、国际议会联盟秘书长  

20、1922年弗里乔夫·南森(挪威)北极探险家、国际难民事务先驱

21、1923年、1924年均未颁奖  

22、1925年奥斯丁·张伯伦(英国)英国外交大臣、《洛迦诺公约》的倡导者

查尔斯·盖茨·道威斯(美国)“道威斯计划”计划的制定者

23、1926年阿里斯蒂德·白里安(法国)因在《洛迦诺公约》中发挥的作用而获奖

古斯塔夫·施特雷泽曼(德国)因在《洛迦诺公约》中发挥的作用而获奖

24、1927年费迪南·爱德华·比松(法国)人权联盟的创立者

路德维希·克魏德(德国)历史学家  

25、1928年未颁奖  

26、1929年弗兰克·凯洛格(美国)因倡议缔结《九国非战公约》而获奖

27、1930年纳坦·瑟德布卢姆(瑞典)神学家,因倡导世界基督教会间的团结而获奖

28、1931年简·亚当斯(美国)芝加哥赫尔宫协会的创始人。她因争取妇女、黑人移居的权利而获奖 

尼古拉斯·默里·巴特勒(美国)卡内基争取国际“和平”奖励基金会主席

29、1932年空缺  

30、1933年诺曼·安吉尔(英国)作家、经济学家、新闻工作者和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成员 

31、1934年阿瑟·亨德森(英国)政治家,工党创始人之一

32、1935年卡尔·冯·奥西埃茨基(德国)政治记者和政论家,反法西斯主义者  

33、1936年卡洛斯·萨维德拉·拉马斯(阿根廷)时任阿根廷外交部长,因成功地调停查科战争而得奖。  

34、1937年罗伯特·塞西尔(英国)国际联盟创始人  

35、1938年南森国际难民办公室  

36、1939年、1940年、1941年、1942年、1943年均未颁奖  

37、1944年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瑞士日内瓦)  

38、1945年考代尔·霍尔(美国)美国国务卿,促成了联合国的成立。 

39、1946年爱米莉·巴尔奇(美国)妇女争取和平和自由国际同盟创办人  

约翰·瑞利·马特(美国)世界基督教男青年联盟主席兼创办人

40、1947年英国教友会与美国教友会

41、1948年未颁奖  

42、1949年约翰·博伊德·奥尔(英国)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第一任总干事,表彰其为消除饥饿所做的努力

43、1950年拉尔夫·本奇(美国)第一个获奖的黑人,表彰其为调解阿以战争所做的努力

44、1951年列翁·茹奥(法国)国际工会联合会副主席,表彰其坚持不懈的斗争和工人运动  

45、1952年史怀哲(德国)医生,表彰其长期在非洲从事医疗工作的努力

46、1953年乔治·卡特莱特·马歇尔(美国)美国国务卿,其倡导的马歇尔计划改善了西欧战后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47、1954年联合国难民署(瑞士日内瓦)  

48、1955年、1956年均未颁奖  

49、1957年莱斯特·伯勒斯·皮尔森(加拿大)时任加拿大外交部长,因主张派遣联合国紧急部队(UNEF)解决苏伊士运河危机而获奖

50、1958年乔治·皮尔(比利时)  

51、1959年菲利普·诺埃尔-贝克(英国)于两次大战间致力于解决战争制造的难民问题、救援组织,与和平工作

52、1960年艾伯特·约翰·卢图利(南非)  

53、1961年达格·哈马舍尔德(瑞典)  

54、1962年莱纳斯·卡尔·鲍林(美国),曾经获得过诺贝尔化学奖  

55、1963年红十字国际委员会,League of Red Cross Societies(瑞士日内瓦)  

56、1964年马丁·路德·金(美国)  

57、1965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美国纽约)  

58、1966年、1967年均未颁奖  

59、1968年勒内·卡森(法国)  

60、1969年国际劳工组织(瑞士日内瓦)  

61、1970年诺曼·勃劳格(美国)  

62、1971年威利·勃兰特(前西德)  

63、1972年未颁奖  

64、1973年亨利·基辛格(美国)  

黎德寿(越南,拒绝领奖)  

65、1974年肖恩·麦克布赖德(爱尔兰)  

佐藤荣作(日本)  

66、1975年安德烈·德米特里耶维奇·萨哈罗夫(前苏联)  

67、1976年贝蒂·威廉斯(英国)  

梅里德·科里根麦桂(英国)  

68、1978年穆罕默德·安瓦尔·萨达特(埃及)  

梅纳赫姆·贝京(以色列)  

69、1979年特里莎修女(马其顿)  

70、1980年阿道弗·佩雷斯·埃斯基维尔(阿根廷)  

71、1981年联合国难民专员公署(瑞士日内瓦)  

72、1982年阿尔瓦·米达尔(瑞典)  

阿方索·加西亚·罗夫莱斯(墨西哥)  

73、1983年列赫·瓦文萨(波兰)  

74、1984年迪斯蒙·图图主教(南非)致力推动南非废除种族隔离政策

75、1985年国际防止核战争医生组织(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

76、1986年埃利·维瑟尔美国籍罗马尼亚作家,因在1958年发表的小说《夜》中叙述他在希特勒集中营的经历

77、1987年奥斯卡·阿里亚斯·桑切斯哥斯达黎加总统,在达成中美洲和平协议的努力而获奖

78、1988年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美国纽约)表彰他们“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为减缓那些停战合约正在商讨中的地区的紧张局势所做出的贡献”

79、1990年戈尔巴乔夫末代苏联共产党中央总书记(1985~1991)唯一一位苏联总统(1990~1991)。俄苏政治家,国务活动家。苏联的改革和“公开性”的创始人

80、1991年昂山素姬缅甸女政治家,“争取民主和人权的非暴力斗争”

81、1992年里戈韦塔·门楚·图姆(也翻译为里戈贝尔塔楚),危地马拉女政治家,“在尊重本土人民权利的基础上,为争取社会主义以及种族文化和解所做出的贡献”

82、1993年纳尔逊·曼德拉(南非黑人领袖)  

戴克拉克(南非总统)“在和平的废除南非种族歧视政策”方面的贡献  

83、1994年阿拉法特(巴勒斯坦领导人)  

希蒙·佩雷斯(以色列外长)  

拉宾(以色列总理)三人共同推进巴勒斯坦的和平独立进程  

84、1995年约瑟夫·罗特布拉特,生于波兰的英国核物理学家

帕格沃什科学和世界事务会议(加拿大)在国际上削减核武器的努力,把“最终消灭核武器”作为长远目标

85、1996年卡洛斯·菲利普·西门内斯·贝洛(东帝汶)  

何塞·拉莫斯·霍塔(东帝汶)和平化解东帝汶冲突方面的工作

86、1997年国际反地雷组织(ICBL)及其领导人乔迪·威廉姆斯(美国)在禁制和消除地雷

87、1998年约翰·休姆(北爱尔兰)  

大卫·特林布尔(英国)在寻求和平解放北爱尔兰冲突上的努力

88、1999年“无国界医生”组织,在许多地区率先推展人道援救工作

89、2000年金大中(韩国前总统)促成朝鲜与韩国两方领导人会面,增进朝鲜半岛与东亚和平 

90、2001年联合国及前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加纳)为他们对更有组织与和平的世界做出的努力  

91、2002年吉米·卡特(前美国总统)为他几十年来一直坚持不懈为国际冲突寻找和平解决方案、致力于增进民主及改善人权以及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努力

92、2003年希尔琳·艾芭迪(伊朗)为民主和人权,特别是为妇女和儿童的权益所作出的努力

93、2004年旺加里·马塔伊(肯尼亚)为可持续发展、民主与和平作出的贡献

94、2005年国际原子能机构及其总干事穆罕默德·巴拉迪(埃及)在防止核能被用于军事目的并确保最安全地和平利用核能方面作出了巨大的努力

95、2006年穆罕默德·尤纳斯及孟加拉乡村银行(孟加拉国)为表彰他们从社会底层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努力

96、2007年阿尔·戈尔及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美国)唤醒人们对地球暖化问题的重视

97、2008年马尔蒂·阿赫蒂萨里(芬兰)三十多年来在各个大陆为解决国际冲突而作出的重要努力

98、2009年奥巴马(美国现任总统)其致力于加强国际世界外交和世界人民之间的合作所做的非凡努力

99、2011年塔瓦库·卡曼(也门),埃伦·约翰逊-瑟利夫(利比亚)与莱伊曼·古博薇(利比亚)共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100、2012年,欧盟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101、2013年,禁止化学武器组织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以表彰其为销毁化学武器做出的“巨大努力”

102、2014年,巴基斯坦女孩马拉拉·尤萨夫扎伊以及印度人凯拉什·萨塔拉蒂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103、2015年,突尼斯全国对话大会获得2015年诺贝尔“和平”奖

104、2016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哥伦比亚总统桑托斯,以表彰其为结束该国历时50多年的内战所作出的努力

105、2017年,非政府组织“国际废除核武器运动”  

106、2018年,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德尼·穆奎格和伊拉克的纳迪娅·穆拉德获奖

107、2019年,来自埃塞俄比亚的阿比·艾哈迈德·阿里获奖

108、2020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世界粮食计划署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因为你我会热爱

2021-12-03 · TA获得超过1820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296
采纳率:24%
帮助的人:125万
展开全部
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有: 1、玛丽·居里(1867年11月7日—1934年7月4日),出生于华沙,世称“居里夫人”,全名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法国著名波兰裔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