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时期的三个朝代的共同点是什么?这一时期在古代史上被称为什么时期?

 我来答
amin_eric
推荐于2018-04-23 · TA获得超过2099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0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11万
展开全部
夏商周加起来叫做“三代”。这个“三代”是专有名词,特指夏商周,不是随便哪三个朝代加在一起都可以这么叫的。
共同点:
1、政治上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2、生产方式方面是奴隶制,社会阶级分明,大范围的以奴隶为主要生产者;
3、生产力水平方面是都处于青铜时代,以青铜器为主要生产工具。(战国时代铁器逐渐普及。)
匿名用户
2012-11-13
展开全部
都是奴隶制王朝,这一时期的三个朝代就是奴隶制社会,就如之前有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一样。秦王朝的建立正式开启了封建制王朝。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金身小和尚
2012-11-13
知道答主
回答量:4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5.1万
展开全部
共同点:分封诸国(部落)/ 奴隶制时代; 青铜器时代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425482623
2012-11-13 · TA获得超过6.7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5816
采纳率:62%
帮助的人:1508万
展开全部
三代是对中国历史上的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合称。
“三代”一词最早见于春秋时期的《论语·卫灵公》:“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该词一直到战国时期,都是指夏、商、西周。秦朝之后,“三代”的含义才开始包括了东周,并一直沿用下去。
中国儒家喜欢称美三代。
孔子最喜欢称美三代,特别是西周,这在《论语》中常有记载,“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周鉴于三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照孔子的说法“三代”以前是盛世,他在《礼运》中又强调:“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逮也,而有志焉。”,而如今则是“礼崩乐坏”,“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
朱熹继承儒家思想,认为三代统治者“致诚心以顺天理,而天下自服,王者之道也。”朱熹把三代帝王喻为“金”,认为“汉祖唐宗用心行事之合理者,铁中之金也。”
儒家这种「三代上有圣人,三代下无圣人」的概念,几乎贯穿中国二千多年,宋朝理学家朱熹把历史分割为三代以上与三代以下两大截,「三代专以天理行,汉唐专以人欲行。」。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实际上和一个中等诸侯国地位相近。各国之间互相攻伐,战争持续不断,小国被吞并。各国内部,卿大夫势力强大,动乱时有发生,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春秋》和《左传》中记载的弑君事件达43次之多,主要集中在春秋前期,这也反映了西周东周交替时权力的急剧变化。「春秋战国之时,已渐由封建而变为郡县。」「周初千八百国,至春秋之初,仅存百二十四国。春秋诸国,吞并小弱,大抵以其国地为县。因灭国而特置县,因置县而特命官,封建之制遂渐变为郡县之制。」
春秋战国是中国文化发展的时期。周天子及其诸侯政治权威的动摇与衰落,学在官府局面的被打破,如儒家的孔子创办私学,首开私学风气。孔子提倡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为人们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提供了途径。而随之而出现的学术下移、典籍文化走向民间等社会方方面面的变化,又引起了人们思想观念的某种改变,这些变化正是春秋时期思想文化转型得以实现的历史条件。 这一时期,由于政治的不稳定,学术受政治影响小,学术思想得以获得发展,开始产生了不同的学派。如道家的老子等。老子著有《道德经》,道德经阐述了中国古代朴素的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对后世中国文化影响深远。《论语》是孔子弟子将孔子的主要言行记录下来整理的。其后,儒家开始发韧,在学术上逐步占据主导地位。尤其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更是占据中国文化的统治地位,长达两千余年。后这为战国的百家争鸣奠定了基础。战国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这是中国思想、学术发展的黄金时期,史称「百家争鸣」。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