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儒家思想中“仁”的内涵

 我来答
无为国学哲学
2022-04-10 · 聚古今之智,集中西之长振兴国学,光大哲学
无为国学哲学
采纳数:318 获赞数:374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愚以为,仁的内涵,可概括为“爱人”与“不忍”。孔子所着重阐述的,便是“爱人”,且将其提升至极高的层次。

在孔子看来:“爱人”既要存于心,更要见于行;既要有高度(道高德厚),更要有广度(济世安民)。——如此,才可谓“仁”。

简而言之,孔子的“仁”,可概括为德厚功高。显然,这远非平民百姓可以企及。

假使将仁的内涵扩充,变“爱人”为“爱物”;那么,仁,便成为慈。

可以说,今人所理解和追求的仁,更接近于道家的“慈”,而非儒家的“仁”。

XY风适
高粉答主

2021-08-08 · 醉心答题,欢迎关注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万
采纳率:90%
帮助的人:315万
展开全部
仁是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他提出要为“仁”的实现而献身,即“杀身以成仁”的观点,对后世产生很大的影响。《论语。颜渊》:“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又“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又《卫灵公》:“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庄子。在宥》:“亲而不可不广者,仁也。”清谭嗣同《仁学。界说》:“仁为天地万物之源,故虚心,故虚识。”儒家学派核心,“仁” 仁: 中国儒家学派道德规范的最高原则,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仁”的最初含义是指人与人的一种亲善关系。孔子把“仁”定义为“爱人”,并解释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在回答子张问仁时还说,“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五者为恭、宽、信、敏、惠。孟子发挥了孔子的思想,把仁同义联系起来 ,把仁义看作道德行为的最高准则。其“仁”,指人心,即人皆有之的“恻隐之心”,仁爱之心;其“义”,指正路,“义,人之正路也”。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