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有哪些常见问题?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结合实际列举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出现的常见问题(三种以上),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1、学生主体性不强,教师仍为主导。学习效果不好
这种情况表明,备课很不科学,能够完成教学目标,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每节课的时间是固定的,必须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任务。
3、哗众取宠,偏离教学的本质。
发生这种情况,我认为一是课件的设计太花哨,注重感官欣赏而忽视教学效果,有哗众取宠的感觉。另外,还有一个问题是教师的引导不是很成功,就像放风筝一样,注重放,却没注重收,这样教学任务很难完成,还不如没有信息技术介入,反而更实在一些,教学在于效果,而不是表演。
4、不能滥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在传统教学中不能或难以解决的问题,这就意味着并不是所有的课型都适合使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教学中有的教师过多依赖信息技术,不管教学内容是否有必要使用信息技术,更不顾信息技术的出现时机是否恰当,学生用于观看屏幕的时间过长,用于独立探究、阅读、实践的时间太短。
5、不能孤军奋战
近几年来,宽带、校园网铺天盖地,而面对优越的条件,有些人思想认识还不到位,仍旧“不走阳关道,只走独木桥”,对课程整合理解片面,认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多数是信息技术老师的事,因为信息技术老师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殊不知“众人划浆,开大船”,需要各科老师共同努力,信息技术老师可以提供技术上的服务,其他学科的老师可以提供其他方面的服务,这样才能将整合课上得有声有色。
6、不能只有公开课、评优课才注重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要达到真正的效果,不是短时间之内可以实现的,有的老师只在要求上整合课、公开课时才想到整合,放着信息技术的优越条件不利用,仍旧“穿新鞋,走老路”,尤其是老教师,认为自己在从教的多年没有整合,效果也不错,殊不知现在提倡的是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使用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辅助工具,可以为教学注入活力,使长期困扰教师的某些教学难点迎刃而解,在教学中可以提高一定的教学效果。
7、一味依赖信息技术
有的老师发现了一个“好”网站,上面提供了很多整合技术的课程和相关资源。结合自己所需,找到并下载了一门课程设计以及整合技术的工作表。该单元的工作有两个技术整合活动:找到并列出有关知识信息网站列表;
8、不重实效,哗众取宠
有的老师认为,越是采用高级的技术软件,就越能体现教学的先进性;教学课件越是新颖,所用图片、动画和音响越多,就越能体现信息技术的作用;或者,有老师认为,在教学中使用的技术手段越多,就越能体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力度。在这种误解下,许多老师大力开发“精品课件”,以便在公开课上“亮相”一回,结果却导致了学生注意力分散或在新技术面前茫然失措;或者,有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滥用各种技术手段,使得课堂教学变成了新型技术装置的展览会。
9、缺乏掌控能力,课堂失控
在许多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对于课堂上出现的突发性技术问题束手无策;或者不能对学生的教学进行有效地引导。例如,在让学生分组完成学习任务时,往往是由一、二个“小能人”包揽一切,其他同学无所事事。又如,在让学生用技术分组展示学习作品时,各小组通常只关注自己的展示内容,而对其他小组的展示内容一无所知或漠不关心。
10、“作秀”嫌疑太大
目前,尽管有许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公开课,然而它在实际学科教学中却应用得很少。许多整合行为只是为展示需要而设,没有深入到日常教学中。公开课“作秀”的背后蕴藏着教学改革面临的实际困扰:许多一线教师表示,考试的压力迫使学校和教师倾向于采取填鸭式的口授式教学,而无暇顾及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实践。这是因为,尽管信息技术对教学效果有促进作用,但当采用技术时,许多教学内容都无法在原先规定的教学课时内完成,即定的教学任务无法落实。在单一课时或课堂教学中,一些精心设计的整合技术的教学活动难以展开。此外,并不是所有的学科内容都适合于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教学,如果强行使用信息技术来开展所有内容的教学,反而适得其反,加重了师生的负担,效果又不明显.
1、学生主体性不强,教师仍为主导。学习效果不好
这种情况表明,备课很不科学,能够完成教学目标,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每节课的时间是固定的,必须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任务。
3、哗众取宠,偏离教学的本质。
发生这种情况,我认为一是课件的设计太花哨,注重感官欣赏而忽视教学效果,有哗众取宠的感觉。另外,还有一个问题是教师的引导不是很成功,就像放风筝一样,注重放,却没注重收,这样教学任务很难完成,还不如没有信息技术介入,反而更实在一些,教学在于效果,而不是表演。
4、不能滥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在传统教学中不能或难以解决的问题,这就意味着并不是所有的课型都适合使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教学中有的教师过多依赖信息技术,不管教学内容是否有必要使用信息技术,更不顾信息技术的出现时机是否恰当,学生用于观看屏幕的时间过长,用于独立探究、阅读、实践的时间太短。
5、不能孤军奋战
近几年来,宽带、校园网铺天盖地,而面对优越的条件,有些人思想认识还不到位,仍旧“不走阳关道,只走独木桥”,对课程整合理解片面,认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多数是信息技术老师的事,因为信息技术老师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殊不知“众人划浆,开大船”,需要各科老师共同努力,信息技术老师可以提供技术上的服务,其他学科的老师可以提供其他方面的服务,这样才能将整合课上得有声有色。
6、不能只有公开课、评优课才注重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要达到真正的效果,不是短时间之内可以实现的,有的老师只在要求上整合课、公开课时才想到整合,放着信息技术的优越条件不利用,仍旧“穿新鞋,走老路”,尤其是老教师,认为自己在从教的多年没有整合,效果也不错,殊不知现在提倡的是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使用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辅助工具,可以为教学注入活力,使长期困扰教师的某些教学难点迎刃而解,在教学中可以提高一定的教学效果。
7、一味依赖信息技术
有的老师发现了一个“好”网站,上面提供了很多整合技术的课程和相关资源。结合自己所需,找到并下载了一门课程设计以及整合技术的工作表。该单元的工作有两个技术整合活动:找到并列出有关知识信息网站列表;
8、不重实效,哗众取宠
有的老师认为,越是采用高级的技术软件,就越能体现教学的先进性;教学课件越是新颖,所用图片、动画和音响越多,就越能体现信息技术的作用;或者,有老师认为,在教学中使用的技术手段越多,就越能体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力度。在这种误解下,许多老师大力开发“精品课件”,以便在公开课上“亮相”一回,结果却导致了学生注意力分散或在新技术面前茫然失措;或者,有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滥用各种技术手段,使得课堂教学变成了新型技术装置的展览会。
9、缺乏掌控能力,课堂失控
在许多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对于课堂上出现的突发性技术问题束手无策;或者不能对学生的教学进行有效地引导。例如,在让学生分组完成学习任务时,往往是由一、二个“小能人”包揽一切,其他同学无所事事。又如,在让学生用技术分组展示学习作品时,各小组通常只关注自己的展示内容,而对其他小组的展示内容一无所知或漠不关心。
10、“作秀”嫌疑太大
目前,尽管有许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公开课,然而它在实际学科教学中却应用得很少。许多整合行为只是为展示需要而设,没有深入到日常教学中。公开课“作秀”的背后蕴藏着教学改革面临的实际困扰:许多一线教师表示,考试的压力迫使学校和教师倾向于采取填鸭式的口授式教学,而无暇顾及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实践。这是因为,尽管信息技术对教学效果有促进作用,但当采用技术时,许多教学内容都无法在原先规定的教学课时内完成,即定的教学任务无法落实。在单一课时或课堂教学中,一些精心设计的整合技术的教学活动难以展开。此外,并不是所有的学科内容都适合于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教学,如果强行使用信息技术来开展所有内容的教学,反而适得其反,加重了师生的负担,效果又不明显.
博阳精讯
2024-07-25 广告
2024-07-25 广告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教师不能主动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目前,部分教师特别是落后地区的教师还是采用粉笔加黑板式的传统教学方式,缺乏现代教育意识和教育改革的热情,改革意识不强,使用多媒体计算机及其教学软件的能力很有限,不能很好地将多媒体...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博阳精讯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