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说时间如海绵的水,挤挤总是有的,为什么你挤不出时间
人生最宝贵的是什么?自然是生命,没有生命,一切都无从谈起。
生命的宝贵,在于时间的有限性,我们往往把大部分时间浪费在毫无意义的事情上,例如闲聊,例如应酬,而无法在匆匆一生中,充分体验生活的乐趣,存在的意义。
生命的长度取决于时间,我们常说“ 时间无价 ”,正如富兰克林说的那样: 谁真正懂得生命的宝贵,谁就真正懂得时间的价值。
社会 是残酷的,但生命却是公平的,不论贫贱富贵,都无法抵挡时间的流逝,生命的消亡。所谓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会利用时间的人,付出了勤奋,得到了成就;不会利用时间的人,生活过得一塌糊涂,然而最后却一无所有,在空虚中哀叹衰老。
时间的宝贵,在于它是一个只能前进不能后退的单行线,珍惜时间的人,会提高工作的效率,每一分钟都会有每一分钟收获,与生命争分夺秒,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根本源于追求更高的效率,想尽办法节约时间,让生命不再为距离所困,于是发明了轮子,制作了飞机,有了无线通讯技术,制作了越来越快的智能电话等等。
毫无疑问,每个人都想成就一番事业,然而成功除了幸运,更需要积累,用时间去换取经验,总结教训。
人类的生命从诞生到消逝,其实不过80年左右,分为“成长期”、“活跃期”、“充实期”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大概有一万天。
从出生到27岁,这是第一个一万天,这是一个缓慢提速爬坡的时期,在这一期间我们学会知识,磨炼品性、为将来打下基础。
从28岁到54岁,这是第二个一万天,速度提到了最高,无论从身体还是思想都已经非常成熟,是生命的巅峰“活跃期”,在之前的基础上一展拳脚、施展才华大显身手。
然而从55岁以后,随着体力的衰退,生命从此走向下坡路,车辆不堪重负,随时有翻车的可能,但这个时候也是思考、总结的阶段,对以往的所作所为反思,将经验教训留给后人。
没有人能够一蹴而就,任何成功都离不开时间的积累,世界上从来没有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更没有唾手可得的成功,也没有一蹴而就的事业。没有足够的时间支持,再恢弘的理想抱负注定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而已。
记得上学的时候,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鲁迅说的“ 时间就像海绵的水一样,挤一挤总是有的。 ”然而一说到挤出时间,很多人总会摇头叹气,认为自己从早上上班忙到晚上睡觉,每天把时间排得满满的,根本没时间能挤出来。
事情真的是这样吗?
一个工作再繁忙的人,总是有时间喝水,上厕所、甚至还有时间和别人闲聊几句,我们没有完整的闲余时间,但总会有大把的碎片时间。例如等车的时候、又例如上厕所的时候,你是在刷手机,还是在学习呢?
合理地利用好碎片时间,关键在于规划好每天的时程。除了完成当天必须的工作,还要琢磨有什么事情可以趁零碎时间去做的,这样一来就可以提高效率。
如果打扫卫生需要10分钟,烧水需要10分钟,洗衣服需要10分钟,那么做完这所有的事情一共要多少分钟?是30分钟?不,只需要10分钟多一点的时间,为什么呢?
因为,可以先烧水,在烧水的同时,打开洗衣机,把衣服丢进去,随后开始打扫卫生,以最有效的方式,同时完成3件事。这就是合理利用零碎时间,将有联系的事情整合在一起完成。
著名生物学家柳比歇夫,小时候摔断过胳膊,成年后还得过几次重病,有近十年的时间躺在床上和病魔做斗争,然而他一生中却发表了近80部学术著作,其内容涉及生物学、科学史、进化论等多个学术领域,其知识之渊博,读书之丰富,可谓人间少有,而且,他在每天保证10小时的睡眠基础上,还能抽出时间搞 体育 锻炼,甚至从事公益活动。
他的时间是怎么挤出来的呢?
柳比歇夫不仅是一名生物学家,更是一名统计学高手,他提出“时间统计法”,其核心内容就是“把生活织成细密的网眼”,把时间平面化网状化,每天都会记录自己一天里每分钟每小时,做了哪些事情。如同“吝啬鬼”一般把金钱当作金钱一样核算。
同样的道理,就拿我们自己来说,一天24小时,工作大概是8小时,睡觉8小时,吃饭1个半小时,排泄半个小时,一天下来还有6个半小时是可以挤出来的。
不要小看这6个小时,如果这6个小时用来读书学习、掌握某种技能,十年之后,你会认为自己不能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吗?
有些人可能要说,自己不光要忙工作、还要照顾家庭、有干不完的杂事。这是事实,但只要用科学的运筹法通盘安排工作、学习、生活,总会赢得一些时间。
科学再发达,我们终究无法回到昨天,弥补犯下的错误,所谓“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既然时间一去不复返,为什么不活在当下,好好利用不多的时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