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消息,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刘海涛12月17日接受网易科技专访时表示,物联网将推动信息产业进入第三次浪潮。
刘海涛:按字面的意思理解就是“物物互联”,但物物互联并不能表明物联网的精髓,用通俗的一句话来说是:物物互联,感知世界,或者说感知世界,物物互联。
中国神话里有两个神,一个是千里眼,一个是顺风耳,其实千里眼的功能就非常类似物联网的特点,把物和物连在一起最根本、最精髓的目的就是感知。比如这杯水,把这杯水喝完,没用,但如果加了感知的内容,我可以告诉你水温是多少,水的矿物质含量是多少,有没有有毒有害物质,大家可以看到,物物互联的精髓是感知,因此物联网也叫传感网。
物联网的学名叫“传感网”,以感知为目的。
网易科技:原来传感网这个概念和物联网的概念是近似的?
刘海涛:是等号,大名小名,学名俗名的关系,传感网的全称叫“传感器网络”。
不过,现在看样子好象反过来了。到处都说物联网,传感网说得少了。
物联网
最初的物联网的概念是由美国提出来的,把所有的物品通过物联网域名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等等的一种网络概念。当然了,物联网的官方定义是:是基于互联网之上,使不可交流的物体与物体之间进行交流,而产生的过程,称之为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1、原理
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RFID、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Internet of
Things”。在这个网络中,物品(商品)能够彼此进行“交流”,而无需人的干预。其实质是利用射频自动识别(RFID)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商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
而RFID,正是能够让物品“开口说话”的一种技术。在“物联网”的构想中,RFID标签中存储着规范而具有互用性的信息,通过无线数据通信网络把它们自动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统,实现物品(商品)的识别,进而通过开放性的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实现对物品的“透明”管理。
“物联网”概念的问世,打破了之前的传统思维。过去的思路一直是将物理基础设施和IT基础设施分开:一方面是机场、公路、建筑物,而另一方面是数据中心,个人电脑、宽带等。而在“物联网”时代,钢筋混凝土、电缆将与芯片、宽带整合为统一的基础设施,在此意义上,基础设施更像是一块新的地球工地,世界的运转就在它上面进行,其中包括经济管理、生产运行、社会管理乃至个人生活。
2、特征
①是全面感知,即利用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随时随地获取物体的信息;
②是可靠传递,通过各种电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
③是智能处理,利用云计算,模糊识别等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对物体实施智能化的控制。
3、用途
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环境监测、路灯照明管控、景观照明管控、楼宇照明管控、广场照明管控、老人护理、个人健康、花卉栽培、水系监测、食品溯源、敌情侦查和情报搜集等多个领域。
4、发展趋势
物联网将是下一个推动世界高速发展的“重要生产力”,是继通信网之后的另一个万亿级市场。
物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美国、欧盟等都在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我国也正在高度关注、重视物联网的研究,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正在开展研究,以形成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政策措施。
传感网
传感器网络的三个要素:传感器、 感知对象和观察者
1、关键技术与特点
WSN的关键技术:网络拓扑控制、网络协议、网络安全、时间同步、定位技术、数据融合、数据管理、无线通信技术、嵌入式操作系统、应用层技术。
特点:大规模网络、自组织网络、动态性网络、可靠性网络、应用性相关的网络、以数据为中心的网络。
2、应用领域
军事应用,环境观测和预报系统,医疗护理,智能家居,建筑物状态监控,其他方面的应用(如空间探索、智能尘埃等)。
区别
1、从广义上说
物联网与传感器网络构成要素基本相同,是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表述,其中物联网比传感网更贴近“物”的本质属性,强调的是信息技术、设备为“物”提供更高层次的应用服务;而传感器网络(传感网)是从技术和设备角度进行的客观描述,设备、技术的元素比较明显。
打个比方说,传感网是学名,物联网是俗名;或者说传感网是大名,物联网是小名。
2、从产业和用户角度来说
叫物联网:从技术支撑角度来说,叫传感器网络。物联网和传感网是同一个东西,其精髓就是感知传感器网络。
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