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迁都北京是为什么?还都南京又是为什么?
12个回答
展开全部
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南京,临死把皇位传给皇孙朱允文。后来,朱元璋的另外一个儿子北平(现在的北京)的燕王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朱允文烧死,朱棣以不光彩的手段登上皇位。朱棣住在南京的皇宫里,觉得朱元璋和朱允文的魂魄以及众多怨魂似乎一直在皇宫内环绕,让他寝食不安,使他考虑迁都北平。当时残元势力盘踞在漠北,屡屡骚扰明朝边境,为抗击蒙古余部,加强北部边防,朱棣更想迁都北方。但当时朝中大臣多为南方人,不愿迁都北方。朱棣刚刚杀掉许多拥护朱允炆的大臣,他和大臣们的关系很紧张,但他不想和大臣们把关系搞得很僵。于是,朱棣与心腹大臣商量,如何才能平安迁都北方最好是北平呢。
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取代了侄子建文皇帝,这场大事变惹起了建文帝下面一些臣子的反抗,于是朱棣即位后,就用了十一年的时间杀戮、清洗建文的遗臣,又用了二十一年时间搜寻建文帝的踪迹,其中包括被我们至今引以为自豪的三保太监下西洋这种国际大搜捕。仅仅他第一批榜示的“奸臣”就有四十四人,这些“奸臣”不少都要灭族,其中方孝孺一案即杀死八百七十三人,胡闰一案弃市二百一十七人,坐累死者数千人,被籍没者数百家。在这场大清洗中被杀者数以万计,受牵连而入狱服刑者更是不计其数。朱棣的清洗工程有几项发明创造。一是主要对知识分子开刀,在他第一批榜示的四十四名“奸臣”中文臣即占了四十一名。二是创立了特务机关——东厂。三是把罪人家属化为贱民,让他们世世代代为奴为娼,永不翻身。这最后一手的卑鄙无耻把人性的丑恶发挥到极致,使人明白有了帝王之尊的流氓真是什么空前绝后的事也能做得出来。
朱棣把建文诸臣的家属收为官奴,或赏给自己的功臣为奴,让他们的男子永远受自己和自己爪牙的奴役,女子永远受自己和自己爪牙的凌辱,这正是宋太宗把南唐李后主“你老婆的”进一步扩大化〔1〕。建文的忠臣铁铉被杀时是“骂不绝口”的,铁铉之骂是否也有“他妈的”或“你老婆的”之类,事关皇帝,用后世发明的一种语言来表达,那所骂的言辞是“有口不能说,有眼不能看”的。但从朱棣愤怒到把铁铉一寸一寸地凌迟,然后再投入油锅中煎炸来看,铁铉的骂也是够狠毒的了。根据朱棣的德性,他肯定要回骂的,那骂辞也同样事关皇帝的体面,不会被史臣们写进实录中。但铁铉之骂究竟是小民之骂,而朱棣之骂则是要付诸实行的。于是铁铉的家族未被全部屠灭,要留下他的三十五岁的妻子和两个女儿,送到“教坊”里当婊子,让一群大兵们代表自己“你老婆的”。“那时的教坊是怎样的处所?罪人的妻女在那里是并非静候嫖客的,据永乐定法,还要他们‘转营’,这就是每座兵营里都去几天,目的是在使她们为多数男性所凌辱,生出‘小龟子’和‘淫贱材儿’来。”(鲁迅《病后杂谈》)用朱棣他老子的心理推测,永乐皇帝的圣衷应该是:你们越是想在青史中留下清正之名,我偏要让你们污浊下贱!
当时建文诸臣的妻女们有多少落到这个下场,其数不得而知。建文朝力主削藩和对燕王朱棣用兵的齐澄、黄子泰,因为他们的名气和铁铉一样大,所以他们妻女的下落才被史官们保留下来。鲁迅引过《南京法司所记》中的一段史料,此处不得不再引一遍:
永乐十一年正月十一日,教坊司于右顺门口奏:齐泰姊及外甥媳妇,又黄子澄妹四个妇人,每一日一夜,二十馀条汉子看守着,年少的都有身孕,除生子令做小龟子,又有三岁女子,奏请圣旨。奉钦依:由他。不的到长大便是个淫贱材儿!
铁铉妻杨氏年三十五,送教坊司;茅大芳妻张氏年五十六,送教坊司。张氏病故,教坊司安政于奉天门奏。奉圣旨:吩咐上元县抬出门去,着狗吃了。钦此。
建文忠臣的妇和女们一部分直接被发入教坊司,一部分“给配”自己的功臣为奴婢。胡闰有个四岁的女儿,给配于功臣家,渐渐长大,很明大义,每天用灶灰涂脏自己的脸,居然以此维持了清白之身。这事作为特例载之于史,可见大批的女子在功臣家中是没有那么幸运的。以士人之女、名门之后而沦为下贱,那下场可能要比一般家庭的女子更悲惨,她们成为各类男人的性奴隶的结局是无法避免的。朱棣死后,他儿子仁宗即位,当年立即下诏:“建文诸臣家属在教坊司、锦衣卫、浣衣局及习匠、功臣家为奴者,悉宥为民。”这仁政行得太晚,建文诸臣的妻女已经受了二十年的非人凌辱,死的死,老的老,活着的利用价值也不大了,而这时生下的“小龟子”和“淫贱材儿”都已不知多少了,正好去接她们的班。
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取代了侄子建文皇帝,这场大事变惹起了建文帝下面一些臣子的反抗,于是朱棣即位后,就用了十一年的时间杀戮、清洗建文的遗臣,又用了二十一年时间搜寻建文帝的踪迹,其中包括被我们至今引以为自豪的三保太监下西洋这种国际大搜捕。仅仅他第一批榜示的“奸臣”就有四十四人,这些“奸臣”不少都要灭族,其中方孝孺一案即杀死八百七十三人,胡闰一案弃市二百一十七人,坐累死者数千人,被籍没者数百家。在这场大清洗中被杀者数以万计,受牵连而入狱服刑者更是不计其数。朱棣的清洗工程有几项发明创造。一是主要对知识分子开刀,在他第一批榜示的四十四名“奸臣”中文臣即占了四十一名。二是创立了特务机关——东厂。三是把罪人家属化为贱民,让他们世世代代为奴为娼,永不翻身。这最后一手的卑鄙无耻把人性的丑恶发挥到极致,使人明白有了帝王之尊的流氓真是什么空前绝后的事也能做得出来。
朱棣把建文诸臣的家属收为官奴,或赏给自己的功臣为奴,让他们的男子永远受自己和自己爪牙的奴役,女子永远受自己和自己爪牙的凌辱,这正是宋太宗把南唐李后主“你老婆的”进一步扩大化〔1〕。建文的忠臣铁铉被杀时是“骂不绝口”的,铁铉之骂是否也有“他妈的”或“你老婆的”之类,事关皇帝,用后世发明的一种语言来表达,那所骂的言辞是“有口不能说,有眼不能看”的。但从朱棣愤怒到把铁铉一寸一寸地凌迟,然后再投入油锅中煎炸来看,铁铉的骂也是够狠毒的了。根据朱棣的德性,他肯定要回骂的,那骂辞也同样事关皇帝的体面,不会被史臣们写进实录中。但铁铉之骂究竟是小民之骂,而朱棣之骂则是要付诸实行的。于是铁铉的家族未被全部屠灭,要留下他的三十五岁的妻子和两个女儿,送到“教坊”里当婊子,让一群大兵们代表自己“你老婆的”。“那时的教坊是怎样的处所?罪人的妻女在那里是并非静候嫖客的,据永乐定法,还要他们‘转营’,这就是每座兵营里都去几天,目的是在使她们为多数男性所凌辱,生出‘小龟子’和‘淫贱材儿’来。”(鲁迅《病后杂谈》)用朱棣他老子的心理推测,永乐皇帝的圣衷应该是:你们越是想在青史中留下清正之名,我偏要让你们污浊下贱!
当时建文诸臣的妻女们有多少落到这个下场,其数不得而知。建文朝力主削藩和对燕王朱棣用兵的齐澄、黄子泰,因为他们的名气和铁铉一样大,所以他们妻女的下落才被史官们保留下来。鲁迅引过《南京法司所记》中的一段史料,此处不得不再引一遍:
永乐十一年正月十一日,教坊司于右顺门口奏:齐泰姊及外甥媳妇,又黄子澄妹四个妇人,每一日一夜,二十馀条汉子看守着,年少的都有身孕,除生子令做小龟子,又有三岁女子,奏请圣旨。奉钦依:由他。不的到长大便是个淫贱材儿!
铁铉妻杨氏年三十五,送教坊司;茅大芳妻张氏年五十六,送教坊司。张氏病故,教坊司安政于奉天门奏。奉圣旨:吩咐上元县抬出门去,着狗吃了。钦此。
建文忠臣的妇和女们一部分直接被发入教坊司,一部分“给配”自己的功臣为奴婢。胡闰有个四岁的女儿,给配于功臣家,渐渐长大,很明大义,每天用灶灰涂脏自己的脸,居然以此维持了清白之身。这事作为特例载之于史,可见大批的女子在功臣家中是没有那么幸运的。以士人之女、名门之后而沦为下贱,那下场可能要比一般家庭的女子更悲惨,她们成为各类男人的性奴隶的结局是无法避免的。朱棣死后,他儿子仁宗即位,当年立即下诏:“建文诸臣家属在教坊司、锦衣卫、浣衣局及习匠、功臣家为奴者,悉宥为民。”这仁政行得太晚,建文诸臣的妻女已经受了二十年的非人凌辱,死的死,老的老,活着的利用价值也不大了,而这时生下的“小龟子”和“淫贱材儿”都已不知多少了,正好去接她们的班。
展开全部
明朝它的首都本来是南京,是燕王朱棣篡权后迁来北京的。对朱棣来说,南京是危险的,当然是迁到北京来安全。恰恰相反,除了这元明清三个王朝外,历史上没有一个全国统一的政权是定都北京的。元以前的全国统一的王朝都定都关中或中原,当时,那里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和活动中心,自然条件也比较好。宋元以来,社会经济中心南移,广大北方越来越贫瘠,这就使朱元璋把首都定在南京,尽管他自己的老家在淮北,离中原更近。这就证实了历代王朝选择首都的标准是一致的,他们谁也没有把首都设到偏远的贫瘠地区去。
传统当然是可以继承的,如果现实条件好,又有作首都的传统历史,或许更加理想。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现实条件,而不是传统。历史证明,即使最讲封建正统的皇帝也经常迁都,以适应现实需要。
传统当然是可以继承的,如果现实条件好,又有作首都的传统历史,或许更加理想。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现实条件,而不是传统。历史证明,即使最讲封建正统的皇帝也经常迁都,以适应现实需要。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迁都北京之原因:迁都北京是在永乐大帝夺建文帝帝位以后,明成祖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朱棣(永乐大帝)在称帝前是燕王,那么自然北京就是其根据地了,此原因一也。二,当时明王朝最大的威胁莫过于北方的蒙古各部,定都南京不利于军事指挥和政治威慑,而迁都北京利于对蒙古各部的控制,并且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均有先声夺人之势,也确实是这样,永乐帝朱棣亲率大军多次出征,打破了鞑靼和瓦刺部对北方的威胁。
还都之原因:说“还都”其实是对明朝最大的讽刺,当时,李自成大军破了北京,清军也在各地打开了花,明朝的旧臣们纷纷立朱之后人为帝,而当时南方还相对平静,所以说“还都”南京,但有人在南京听政吗?没有听说过,也未在任何史料上见过。只有此“还都”的说法而已。
还都之原因:说“还都”其实是对明朝最大的讽刺,当时,李自成大军破了北京,清军也在各地打开了花,明朝的旧臣们纷纷立朱之后人为帝,而当时南方还相对平静,所以说“还都”南京,但有人在南京听政吗?没有听说过,也未在任何史料上见过。只有此“还都”的说法而已。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明朝迁都北京可以说是一个成功的决策。迁都主要原因是:(1)北京是明成祖朱棣的地盘,又是前朝的首都;(2)当时北方的蒙古势力威胁还比较大,天子守国门,迁都北京有利于巩固边防,这一点还是比较成功的,避免了历史上北宋亡国的命运,使大明延续200多年,蒙古势力虽然时有骚扰,但都没构成威胁,至于最后清兵入关则是另外一回事。还都南京那是南明小朝廷,当时清兵已入关,李自成势力还在中原,南明政权在南京成立,但政权内部都乱成一团,根本不值一提,没多久就被清军攻下了。还有说法是,朱元璋在称帝选都城时,刘伯温等人认为南京龙气已泄,且凡在南京定都的朝廷都是短命朝廷,因此暂定南京为京城,考察大都(北京)、开封和西安,从中选择一个为新都,朱元璋也确实派太子朱标去这三个地方考察过。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明朝迁都北京是因为北京是燕王朱棣的地盘,另外,可以起到巩固北部边防、防御蒙古入侵的作用。
明朝还都南京则是因为清兵的入关,北部国土沦陷,不得已才还都南京。
明朝还都南京则是因为清兵的入关,北部国土沦陷,不得已才还都南京。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