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你的错》

 我来答
温屿17
2022-07-14 · TA获得超过1.2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82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93.9万
展开全部
书名:这不是你的错

译者:魏宁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在人们日益关注自己内心世界的当下,原生家庭问题备受关注。与原生家庭相关的影视作品也引起了不少的热议。从这些作品当中,许多人意识到,我们的某些行为和心理上的问题,其实与我们的童年经历是息息相关的。

那些缺乏自信,遇到困难容易退缩的人,在童年时期可能经常受到父母的批评,得不到父母的肯定和鼓励。总是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经常感受到压力的人,可能有一对非常苛刻的父母,而且经常拿自己和其他的孩子作比较。而容易情绪失控,喜欢使用暴力解决问题的人,小时候则可能经历过家暴。

在年幼的孩子眼中,父母就是权威,父母的苛责和惩罚会使孩子产生强烈的羞耻感,而这种羞耻感,正是导致诸多心理问题的根源。

那么,我们怎么做才能消除羞耻感,摆脱原生家庭的阴影呢?当我们受到心理问题困扰的时候,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安抚情绪,帮助我们走出困境呢?在今天将要解读的《这不是你的错》这本书中,作者将一一为你解答。

本书作者贝弗莉·恩格尔,是美国知名的心理医生,家庭与婚姻治疗师。她在儿童和成人创伤领域有着30多年的从业经验,被认为是情感创伤治愈专家;著有《道歉的力量》、《尊重你的愤怒》等20多本关于情感创伤的图书,并被翻译成了多种语言。凭借多年的研究实践经验,贝弗莉·恩格尔创立了悲悯自愈项目,引导人们走出童年创伤的阴影。

这本书是关于如何运用悲悯来进行自我疗愈。书中引用了多个案例,深入探讨童年创伤对人造成的影响,引导人们关注自己的内心,正视自己遭受的痛苦,摆脱童年创伤的阴影。如果你正在遭受童年创伤带来的困扰,那么在这本书中,作者将会陪伴你踏上一段自我疗愈的旅程,帮助你开启全新的,没有阴影的人生。

首先,我们将通过多个例子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童年创伤引发的羞耻感,这种羞耻感如何影响人的一生。接着,我们将学习自我悲悯的方法,克服阻碍我们进行自我悲悯的障碍。最后,我们将通过三个具体步骤,学会如何消除羞耻感,重新接纳自己,不再受过往经历的困扰。

我们首先来认识什么是羞耻感。

你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不管怎么努力,你总是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达不到别人的期望。看到别人取得优秀的成绩,你不但没有受到鼓舞,反而感到自己非常差劲,一无是处。有人向你表白,你却认为自己配不上对方,不值得被爱而拒绝了对方。有更好的工作机会向你抛出了橄榄枝,你却觉得自己无法胜任,放弃了宝贵的机会。

其实,这种消极的自我评价,主观上的自我贬低和否定,就是羞耻感。

作者认为,羞耻感是人在遭到虐待后产生的一种自然反应,遭受身体和情感上的虐待都会使人产生羞耻感。而在童年受到过虐待的人,成年后会更加容易感到羞耻。作者自身就是一名童年虐待的受害者。她在9岁的时候遭到性侵,12岁时被强暴,她的母亲也漠视她,常常将怨怒发泄在她身上。这使得她心理变得非常扭曲,产生了深深的羞耻感,认为自己是母亲的负担,只会让母亲失望。成年之后,为了减轻这种羞耻感,她酗酒成瘾,差点搭上了性命。

那么,为什么童年时期受到虐待会使人产生羞耻感呢?因为虐待本身,就是羞辱他人,蔑视人性。尤其是当父母虐打、辱骂或批评孩子的时候,孩子会感到前所未有的羞耻感。孩子最渴望得到的,是父母的疼爱和接纳,在他们的认知里,父母是最权威的存在,因此,孩子会为父母的行为,甚至是虐待行为开脱,把受到的虐待归罪于自己。他们会觉得是自己不好,所以不值得被爱。长期遭到身体虐待的孩子可能会有这样的想法,“如果我乖乖听话,就不会惹妈妈生气了”“肯定是我太坏了,所以爸爸才打我”。而遭到情感漠视的孩子可能会觉得,“连妈妈都不爱我,不在乎我,那我一定坏得一无是处”。

我们来看一个书中的例子,艾米莉的妈妈对艾米莉非常刻薄严厉,不仅要求她功课全优,回家后还要将房子打扫得一尘不染。不仅如此,妈妈还经常挑剔艾米莉的长相,用非常尖酸的话辱骂她,甚至对她拳脚相加。但是艾米莉却不认为妈妈的所作所为是虐待。她觉得妈妈对她要求严厉,都是为了她好,即使妈妈的行为已然对她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她仍然认为是自己的错。

那么为什么我们总是摆脱不了童年创伤的阴影,摆脱不了羞耻感呢?这是因为,创伤引发的羞耻感,并不是一种单一的体验,而是由多重情感和经历交织而成的,这样复杂的情感创伤,使得我们很难去应对和自我疗愈。

作者曾经接诊过一位名叫约翰的受害者,他在5岁时被他的祖父性虐待,并且一直持续了5年。遭受虐待使他对自己感到厌恶和羞愧,而年幼的他无法承受这种痛苦,由此产生了一些不良行为。而家人也因此误解他,认为是他引诱了祖父。约翰的祖父母因为这件事而离了婚,祖父独自一人居住,逢年过节也不能回家,但由于家人都很喜欢祖父,却不得不疏远他。为此大家经常对约翰冷言冷语。这让约翰觉得这一切都是自己造成的。

从约翰的遭遇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羞耻感主要来源于5个方面:受到虐待本身产生的羞辱感;无法阻止虐待发生的无力感和无助感;采取了不良的应对方式,比如对更弱小的人施虐,而感到羞耻;虐待被曝光时感受到的羞耻感以及家人的指责和孤立带来的羞耻感。在这多重羞耻感的折磨之下,成年后的约翰最终成为了一名性成瘾者。家庭破碎了,事业也毁了。

由于将童年遭受到的虐待和创伤归咎于自己,因此,我们的内心产生了强烈的羞耻感,这种羞耻感会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首先,羞耻感会使人过度贬低自我价值,产生自我厌恶。带着羞耻感生活的人,往往无法正确评价自己,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不值得拥有美好的事物。有些人甚至会自虐,自残,做出一些伤害自己的事情。他们在情感生活和事业上往往会受到阻碍,难以取得成功。

为了减轻羞耻感,有些人会选择用酒精、毒品等来麻痹自己。对购物、偷窃、赌博、恋爱等事物上瘾。这些成瘾行为虽然能够暂时麻痹创伤带来的痛苦,但是根源上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因此即使自己非常努力想要戒除,但也总是失败。生活也因此变得更加糟糕,甚至毁掉了一生。

而有些人则会将自己遭受的虐待施加到别人的身上。通过虐待他人,尤其是自己的伴侣和孩子,来减轻自己的羞耻感。比如说,在童年时期受到过虐待的孩子,在自己成为父母之后,也可能同样虐待自己的孩子。在受虐与被虐的这种关系中,创伤和羞耻感会传递给伴侣或下一代,使更多的人受到伤害 。

讲完以上几点,假如你或者你身边的人是童年虐待的受害者,你一定也很想如何才能摆脱羞耻感,打破虐待的恶性循环。对此,作者提出了悲悯自愈项目,通过练习自我悲悯可以减轻,甚至消除这种羞耻感。但是在学习这个方法之前,我们还需要克服一些障碍。

心理学教授克里斯汀·聂夫说过,“ 自我悲悯即是坦然面对自己的痛苦并产生共鸣,在乎并善待自己,对那些痛苦和缺陷抱有客观理解的态度,认识到这一切都是人之常情。 ”然而,对于童年遭受过创伤的人而言,他们会对自我悲悯有所抵触,他们需要克服两大障碍。

首先,是要理解什么是真正的自我悲悯。 自我悲悯并不是让你去可怜自己,放纵自己。 假如你经常对自己说,“我没有朋友,也没有对象,没有人喜欢我,我注定要孤独终老了。”那你可能会越来越感到绝望和痛苦,觉得自己非常可悲。真正的自我悲悯应该是对自己说,“目前我的身边没有很好的朋友,也没有一个适合我的对象,这确实很糟,但考虑到我过往的遭遇,我的这些悲观的想法是情有可原的。”这也就是说,当我们在进行自我悲悯的时候,我们承认了自己的悲观和担忧,并且意识到这些是过往糟糕的经历所造成的,这不是自己的错。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如果我悲悯自己,不对自己苛刻一点,那我可能会变得懒惰、自满、不思进取。其实不然,对自己过于苛刻并没有太多好处。比如说前面我们提到过的艾米莉。她的妈妈对她要求就非常严格,经常挑剔她,甚至打骂她。而艾米莉也认为妈妈这么做是为了她好,不希望她懒惰和依赖别人。但是最终的结果是,艾米莉变得非常自卑。

即使艾米莉的妈妈真的是为了艾米莉好,但是她的行为给艾米莉造成伤害是天大的事实。我们对待自己也是一样的。人无完人,谁都有犯错的时候,如果你事事都苛求完美,总是责备自己,那你可能会经常感觉自己是个失败者。真正的自我悲悯,应该是承认你的处境,承认你所做的事情的困难程度,并且给予自己鼓励和肯定,告诉自己,这件事情确实有难度,但我可以努力去做好它。这样才能使自己充满正能量和自信。

另外一个需要克服的障碍,是无法正视和接受自己受过的虐待和伤害。 有些遭受过虐待的人,不愿意承认自己的经历,或者不愿意相信自己所承受的待遇实际上就是虐待。还有些人,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究竟受到了何种虐待。儿童虐待实际上有很多种形式。

比如,情感上的虐待。把孩子一个人留在家里,不管不顾。长期对孩子批评,贬低和嘲讽。对孩子说一些类似“你真让我丢脸”、“真希望当初没有把你生下来”这样的话。还有身体上的虐待,包括各种会对身体造成损伤的抽打、踢踹。有些人可能会觉得,父母打骂我是为了教育我,不算是虐待。但是真正的教育应该是教孩子辨别是非对错,教他怎样为人处事。而不是用恶毒的语言和巴掌让孩子感到羞辱。

如果你还不能认清自己的童年遭遇, 你可以做一个练习,像写别人的故事那样把自己的童年故事写下来,故事的主人公是小时候的你。在写的时候,要具体描述发生了什么事情,你做了什么,想了什么,感受到什么。这样做可以让你从自己的故事中分离出来,以旁观者的视角看待自己的童年,认清自己的遭遇。

讲完以上部分,相信你已经学会了如何跨越那些阻碍你接受悲悯的障碍,为练习自我悲悯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通过自我悲悯,消除羞耻感的三个具体步骤。

第一步,我们要学会自我理解和宽恕。

只有自我理解,你才能卸下羞耻感这个重担,不再因为虐待的经历继续责怪自己,也不再对自己那么苛刻。自我理解的目的,是要在自己的问题行为和经历之间建立起联系。你可以试着列出一个清单,写下自己最突出的问题行为,也就是你做过的,最让你感到羞耻的事情。然后仔细地思考你写下的这些行为,看看自己是否能发现问题行为与虐待经历之间的关联。当你发现问题所在,你就能更好地理解自己。

书中有这样一个例子。霍莉因为长期酗酒失去了家庭和工作,想戒酒又总是戒不掉,于是寻求作者的帮助。作者用这个方法引导霍莉,帮助她找到酗酒的真正原因。原来她从六岁开始就遭到父亲的虐待,直到16岁离家出走才得以解脱。而喝醉酒是唯一能有效抑制她回忆起虐待经历的方法。

如果你也有某些问题行为,比如酗酒,沉迷赌博,暴饮暴食,那么你要意识到这是一种应对焦虑和恐惧的自我治疗。所以你不必再为此而过于自责。

当你能够理解自己的一些行为之后,你还要学会宽恕自己。原谅曾经受到虐待的自己,因为当时的你只是一个弱小的孩子,虐待的发生不是你所能控制的。如果你曾经为了减轻羞耻感而做过一些伤害自己的事情,那么你可以给自己写一封寻求自我宽恕的信。

详细地把你伤害自己的所有方式写下来,并原谅自己。比如说,原谅曾经对自己太过苛刻,原谅曾经忽视自己的身体,原谅自己把自己封闭起来,等等。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试图一口气写完这封信哦,花上几天甚至几个星期,慢慢想清楚,这样效果会更好。

如果是曾经伤害过别人,那么也可以把自己对他人造成的伤害一一写下来,并且真诚地向对方道歉。告诉对方,你已经知道自己的行为对他造成了伤害,你愿意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弥补自己的过错。这样做能帮助你自我宽恕,不再沉沦于过去。

第二步,接纳自己,给自己设定合理的期望。

接纳自己不是说要为自己的行为找借口,也不是放任自己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而是要敞开心扉去接纳自己的缺点和过错,对自己说,“我承认我不完美,但我接受这样的自己。”古语有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缺点和不足,每个人都可能会犯错。所以你不必过分自责,也不必感到羞耻。

要做到接纳自己,首先我们要驱除内心消极的自我评判,并培养由内而外的自我鼓励。如果你的内心总是有一个声音在评判你,贬低你,你一定要勇敢坚决地反驳它。比如说,你在上班的路上发现自己把某样东西落在家里了,这时候你可能会听到内心有个声音对你说,“你总是丢三落四,你真是什么事情都做不好”。那么你就应该坚决地反驳它“你胡说!我不相信你!”当你成功驱逐了内心的批判者之后,你可以给自己一些正面积极的话语,例如,“没关系,下次出门之前仔细检查一遍,就一定不会落东西了”。你还可以试着深呼吸,轻抚自己的手臂,感受这些语言和手心的温度给自己带来的温暖。

其次,做到自我接纳,还需要给自己设定合理的目标。不对自己过分苛刻,也不放纵自己。

你可以列出你想要改变的某个行为,比如你想要提高工作业绩,在下一次的销售中卖到一百万。然后使用“鉴于什么原因,我对自己有什么样的期望是不合理的。如果我怎么样,这就合理一些”的句式,来帮助你理解和调整自己的不合理期望。例如,“鉴于我的业绩只是中等水平,我希望自己下一次项目能卖一百万是不合理的。如果我每一次都能比之前卖多一些,这样就比较合理”。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帮助你修正过高的自我期望,避免因为实现不了期望而再次陷入自责和羞耻之中。

实现了自我接纳之后,我们还需要掌握 最后一步,自我关爱和鼓励。

自我关爱是指用善意的语言安抚自己,在痛苦、挫败或底气不足的时候激励自己。我们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来练习自我关爱。

第一种方法是通过模仿关爱过自己的人来关爱自己。 回想一下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一个人,这个人可以是你的老师,也可以是朋友,或者是朋友的父母。他曾经对你表示过关爱,比如,他很关心你,认真倾听你讲的话,认同你的感受。仔细回想一下他对你说话的语气,神情和动作,然后尝试模仿他,用同样的方式对待自己。从模仿中学会自我关爱。

第二种方法是记日记。 你可以随身携带一个日记本,当你在做某件事情时,感到身心愉悦和满足,就可以写下来,并写下你当时的感受和想法。比如你喜欢去海边看日出,和家人一起赏花,打羽毛球,那么就可以把它记下来。然后定期拿出来看看,提醒自己重复做这些事情。经常做这些让自己感到愉悦的事情可以满足我们身心的需求,从而达到自我关爱。

除了自我关爱,我们还要学会给自己适当的奖励。 每当取得进步的时候,就给自己一些奖励。 比如,你改掉了酗酒的坏习惯,或者你从每天喝一瓶酒进步到每星期喝一瓶酒,那你就可以奖励自己买一件自己喜欢的东西,或者去一次旅行。这样你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满足感。

以上就是自我悲悯的三个步骤。首先是自我理解和宽恕。理解自己的问题行为与童年创伤的联系,原谅遭受过虐待的自己,逐渐摆脱内心的羞耻感。然后,要学会接纳不完美的自己,用积极的自我鼓励取代消极的自我评价。最后,学会关爱自己,让自己沐浴在幸福和快乐中。

每个人在童年时期或多或少都遭受过父母的漠视或者身体上的伤害。这些创伤会使我们的内心产生羞耻感。在《这不是你的错》这本书中,作者通过多个真实案例,详细解读了什么是创伤引发的羞耻感,羞耻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练习自我悲悯来消除羞耻感,治愈童年的创伤。

通过解读这本书,我们了解到,童年时期遭受过虐待的人,他们的内心会产生一种自我贬低和否定的情绪,这就是羞耻感。我们之所以会感受到羞耻感,是因为我们把这些不好的经历都归咎于自己。

羞耻感是由多重经历和情感交织而成,它会使我们产生自我厌恶,自我贬低,自虐或虐待他人,甚至沾染上成瘾行为。而练习自我悲悯可以帮助我们消除这种羞耻感。但是在练习之前我们必须先消除两个障碍。

首先,要理解自我悲悯不是自我放纵,是用理解和包容的态度对待自己。其次,我们要认清自己童年的遭遇,正视自己的痛苦。跨越这两个障碍之后我们就可以正式开始学习自我悲悯。

自我悲悯一共有三个步骤。第一步,自我理解和宽恕。第二步,接纳自己,给自己设定合理的期望。第三步,自我关爱和鼓励。通过这三个步骤的练习,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到自我悲悯,摆脱羞耻感的困扰。发自内心地接纳自己,爱护自己,感受到自己的内心散发出强大的能量。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