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头上闪烁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规范

 我来答
机器1718
2022-06-08 · TA获得超过6873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805
采纳率:99%
帮助的人:165万
展开全部
康德于1724年诞生于普鲁士东部的哥尼斯堡,父亲是一位马鞍师傅,他一辈子住在镇上,直到80岁过世,他们一家人是虔诚的教徒,宗教信仰也成为他哲学的重要背景,他是目前唯一的哲学教授。

世上有两种哲学家,一种是不断找寻他对哲学问题的答案的人,另一种是精通哲学史,但并不一定曾建立自己的哲学理论的人。康德两者都是。

康德认为,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观念是我们同时通过感官与理性而得到的。我们见到的事物首先会被看成是时间与空间里的一个现象,康德把“时间”与“空间”称为我们的两种“直观形式”,他强调,我们心灵中的这两种形式先手一切经验,我们无法脱离掉理性这副眼镜。

康德宣称不仅心灵会顺应事物的形状,事物也会顺应心灵。他把这个现象称为人类认知问题上的“哥白尼革命”。拿因果律来说,康德认为因果律仍然属于心灵这部分。休谟认为我们无法证明因果,康德则认为因果律的存在真是人类理性的特色,而因果律是绝对的,是永恒不变的,是植根于我们的内心的。康德认为,“事物本身”和“我眼中的事物”是不一样的。

康德指出,小孩子的理性要等到他有若干感官的材料可以处理后才会充分发展。谈论一个空白的心灵是没有意义的。

根据康德的说法,人类对于世界的观念受到两种因素左右,一个是我们必须通过感官才能知道的外在情况,我们称之为知识的原料,另一个因素就是人类内在的情况,例如我们所感知的事物都是发生在时、空之中,而且符合不变的因果律的,我们称之为知识的形式。

康德认为,无论理性或经验都无法确实证明上帝的存在。康德一向觉得是与非,对与错之间确实是有分别的,在这方面,他同意理性主义者的说法,认为辨别是非的能力是天生就存在于人的理性中的,每个人都有“实践理性”,每个人都有辨别是非的智慧。

康德描述道德法则时说的真是人类的良心,我们无法证明我们的良心告诉我们的事情,但我们仍然知道它。

如果你只是为了想受人的欢迎而与别人分享东西,那你就不算是真正依据道德的法则行事。康德说,你的行为是否合乎得正,取决于你是否出自善意而为之,并不取决于你的行为后果,他的伦理学也被称为善意的伦理学,只要我们纯粹为了遵守道德法则而行动时,我们的行为才是自由的。

康德说,每件事都服从因果律,那我们怎么会有自由意志呢?在这点上,康德把人分成两部分,因为人有身体也有心灵,康德说,作为一个由物质形成的生物,我们完全受到不变的因果律的支配。

康德这样一条道路,是使哲学走出了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之间的僵局,一个新纪元随着康德而结束。可能是1804年,当时浪漫主义开始发展。康德死后葬在格尼斯堡,他的墓碑上刻了一句最常引用的名言,“有两件事物我愈是思考愈觉神奇,心中也愈充满敬畏,那就是我头上头顶上的星空与我内的道德准则。它们向我印证:上帝在我头顶,也在我心中。

哲学是童话故事的相反。康德曾经倡议成立国际联盟,他在《永久的和平》中写道,所有国家应该联合起来成立一个国际联盟,以确保各国能够和平共处。一战结束后国际联盟成立,二战后被联合国取代,康德可说是联合国概念之父。对康德而言,建立一个这样的联盟是远程目标,几乎可以说那些哲学的终结。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