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延巳的悲剧精神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读叶嘉莹先生的《唐宋词十七讲》,了解到温庭筠从客观角度,用美感的联想加深词的意境。韦庄则是以主观思维,通过真挚直率的感情,以第一人称的劲健直接感动读者,使词脱离了歌筵酒席艳歌歌词的地位。在韦庄手中,词成了可以主观书写自己情感的诗歌。而冯延巳有开拓出一个更好更深的成就,那就是一方面给人直接的感动,强烈的震撼,另一方面又像温庭筠那样给人丰富的联想。例如冯延己的《鹊踏枝》: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词的第一句就以“谁道闲情抛掷久”起笔,写尽了莫名的闲愁。而这种“闲愁”是难以形容和描绘的,难以指出它是具体的某一个感情的事情。每当你空闲下来,每当你有闲暇时,就会无端涌上心头。这种“闲愁”估计连诗人自己都难以明确的言说,你也不知道这种哀伤从何说起,只能发挥读者的想象力自己去揣摩,去想象。
既有“闲情”,诗人又如何与之相处呢?诗人并没有随波逐流,亦没有置之不理,而是通过挣扎和努力,最终没有成功。通过这样盘旋郁结的慨叹,让冯延巳的诗有了“郁抑怆怳”“盘旋沉郁”的评价。
但是冯延巳并没有放弃,他对待感情是执着的,是抛弃不掉的,即便是“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诗人仍能做到“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这一份固执的执着不会轻易改变的。
杜甫曾说“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真的是花经眼后,你眼看它含苞,眼看它绽放,眼看它零落。因此看到如此繁盛的花丛,一定要对酒当花,感慨万分。毕竟有花的日子不多,即便是我已病酒,已经沉醉,我也不辞赏花。
一句“不辞”,正是体现了冯延巳的悲剧精神。即使是深处艰苦困难之中,仍保持一种奋斗、挣扎,不甘心失败的悲剧精神。即便我经过挣扎奋斗努力拼搏,最后失败了,但是我也曾努力过,挣扎过。冯延巳的诗酒表现了这样的精神,这样的意境。
光有精神不行,还应该有一种自觉,一种反省。冯延巳的悲剧性格里带着“反省”。冯生活在南唐,和南唐中主李璟是世交,后来官职宰相。不论是忠君爱国,还是朋友情谊,都让冯在风雨里明知结局的往下走下去。他内心无限感慨,有说不尽的万种头绪纷纭的感情。
下片中“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一句“何事”发自肺腑的质问,为什么我要如此。冯延巳的诗歌,不但有反省,还有疑问。直到最后诗人也没有明确写的是什么感情?写得如此深沉。
冯延巳的诗歌包含了悲剧性格。他有挣扎,有努力,有固执,有反省,有疑问。就是在这种复杂的情感之下,表现了冯延巳坎坷的人生。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词的第一句就以“谁道闲情抛掷久”起笔,写尽了莫名的闲愁。而这种“闲愁”是难以形容和描绘的,难以指出它是具体的某一个感情的事情。每当你空闲下来,每当你有闲暇时,就会无端涌上心头。这种“闲愁”估计连诗人自己都难以明确的言说,你也不知道这种哀伤从何说起,只能发挥读者的想象力自己去揣摩,去想象。
既有“闲情”,诗人又如何与之相处呢?诗人并没有随波逐流,亦没有置之不理,而是通过挣扎和努力,最终没有成功。通过这样盘旋郁结的慨叹,让冯延巳的诗有了“郁抑怆怳”“盘旋沉郁”的评价。
但是冯延巳并没有放弃,他对待感情是执着的,是抛弃不掉的,即便是“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诗人仍能做到“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这一份固执的执着不会轻易改变的。
杜甫曾说“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真的是花经眼后,你眼看它含苞,眼看它绽放,眼看它零落。因此看到如此繁盛的花丛,一定要对酒当花,感慨万分。毕竟有花的日子不多,即便是我已病酒,已经沉醉,我也不辞赏花。
一句“不辞”,正是体现了冯延巳的悲剧精神。即使是深处艰苦困难之中,仍保持一种奋斗、挣扎,不甘心失败的悲剧精神。即便我经过挣扎奋斗努力拼搏,最后失败了,但是我也曾努力过,挣扎过。冯延巳的诗酒表现了这样的精神,这样的意境。
光有精神不行,还应该有一种自觉,一种反省。冯延巳的悲剧性格里带着“反省”。冯生活在南唐,和南唐中主李璟是世交,后来官职宰相。不论是忠君爱国,还是朋友情谊,都让冯在风雨里明知结局的往下走下去。他内心无限感慨,有说不尽的万种头绪纷纭的感情。
下片中“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一句“何事”发自肺腑的质问,为什么我要如此。冯延巳的诗歌,不但有反省,还有疑问。直到最后诗人也没有明确写的是什么感情?写得如此深沉。
冯延巳的诗歌包含了悲剧性格。他有挣扎,有努力,有固执,有反省,有疑问。就是在这种复杂的情感之下,表现了冯延巳坎坷的人生。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