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考霸当学霸,错得离谱

 我来答
休究绍B
2022-06-09 · TA获得超过5997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6551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71万
展开全部
近期连续推出儿童教育专题,请关注。

如媒体(纸媒或网媒)有意合作,请联系。

重要的思想与方法,需要广泛传播,才能发挥更大价值

本人长于思,长于写,而弱于传播,敬请各路人士支持,助力推广

徒手之劳,意义重大

在理想情况下,考霸与学霸,同构、并存,然而……

《把考霸当学霸,是一个美丽误解》

把考霸视为学霸,具有很强的教育误导性,它通常发生在社会认知较低的条件下。这种认知,也是造成教育落后、社会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考霸 与 学霸 ,这两个概念差异很大吗?

在中国,差异还真的是很大。

有些人可能还想杠一杠,但请先忍住,往下看了再说。

我会把这里面的道道说说清楚,希望能给教育者与家长有一些重要启发(最近三天将写三篇来集中地谈这个问题,全面谈、深入谈,完全谈透)

我常在新闻报道中,在有一些书籍中,在人们的日常聊天中,看到人们把考霸与学霸划当作同义词,在这两个概念之间划等号。我是深不以为然的。

以前我在口头上多次批评过这种现象,这是第一次书面批评。

经过深入考察、严谨分析、认真归纳,可知:

考霸与学霸是两个特征迥异的概念,不能混淆。

若混为一谈,在理论上造成错乱,在实践中不利于教育进化,从而极大的影响人才产出,无论对国家来说,还是对社会来说,或者对家庭来说,直至对教育对象个人来说,都是大损失。

我们必须明确界定这两个概念:

考试成绩好,是为考霸。

学习能力强,是为学霸。

或有人会说,学习能力强才会成绩好,学习成绩好肯定是因为学习能力强。

我要明确指出的是:

理想态是这样。

现实态不是这样。

(这其间的具体原理,本篇初步涉及,后续两篇将深入阐明)

考霸与学霸有交叉部分,即:考霸有可能是学霸,学霸有可能是考霸。

但学霸与考霸的不交叉部分占据更大区域——有很多人是考霸但不是学霸,也有很多人是学霸但不是考霸,只有较少的人既是学霸,又是考霸。

为便于理解,特绘制《考霸学霸关系示意图》,如下:

由图可见:

A区是考霸(非学霸)

B区是学霸(非考霸)

C区是考霸兼学霸(考霸+学霸)

此图并非凭空绘制,而是根据历史与现实大数据而画出来。

通过深入考察,就能知道,考霸与学霸有巨大差异,根本不能等同。

衡量一个人是不是考霸,很简单,看他考试成绩即可。考试成绩突出,即可称之为考霸。

而衡量学霸,则需要更多条件,成绩只是参考依据之一,其它更重要的参考依据有:理解能力与应用能力。

我们一起来看看历史上的状元以及人才。

状元是考霸的典型代表,人才是学霸的典型代表。

中国的科举考试从隋朝延续到清朝。在这1400年里,共有551名状元,也就有551个顶尖考霸。(其中或可能有少部分作弊者或开后门者,一是无证据,二是数量少,可忽略不计)

(唐代状元名录)

(明代状元名录)

我平静地审视着这551个 考霸 名单,陷入了历史的沉思之中。

其中的大才者,屈指可数。

其中因功绩巨大而在历史上享有盛名者,很是稀少。

我 并不否定 他们也可以算是读书人中的佼佼者, 也不否定 他们比一般人的事业成就可能要好一点,但是:

有两点要提请人们注意到:

一是其状元身份 (才能之外的因素)对其事业起到了重要的加持作用。

打一个比方。一个有北大文凭的草包,通常会比拥有三四流学校文凭的才子要混得好……这是非才能因素所起的作用,譬如,北大毕业生毕业进入北京机关,而三四流学校的毕业生可能去当一个村官,这由于起点不同而造成的差距,可能花一辈子时间都难以弥补…… 所以,我常鼓励我的弟子不仅要注重才能,也要注重考试。

二是他们所从事的工作 ,通常是机械性工作,比真才实学更重要的是情商与一些非学术方面的能力因素。

综观中国两千多年历史,可以看到,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人,如大诗人、大作家、大政治家、大思想家、大艺术家、大科学家,他们基本都不是考霸——在考场并无突出表现,但必须承认:他们是实实在在的学霸——他们是文学、艺术、政治、思想、科学的开拓者与创造者——如果没有超强的学习能力,如果不是通过学习而获得能力,难道是天上掉下来的吗?

为什么考霸与学霸在能力上具有巨大差异呢?

我们来看看考霸与学霸的一些特点就清楚了。

考试,主要是考察一个人对所学内容的记忆程度,参试者能准确再现所学内容,就能得高分。最准确的再现,就是机械再现——原样呈现。

记忆好,或者愿意下苦功夫进行机械训练,就有可能成为考霸。

或有人会问题,学霸既然学习能力强,也应当会考试而成为考霸呀。

从理想的模型来说,确实如此:会学,即会考。

但现实情境下,考霸有成为考霸的模式与路径,学霸有成为学霸的模式与路径。如果让一个人走考霸的模式与路径,那他通常只能成为考霸,而较难成为学霸。如果让一个人走学霸路线,那他通常也较难成为考霸——这一点,在中国古代教育中表现最为明显,在现当代教育中也有清晰的呈现。

打一些比方就更好理解了——

奥运会上表演盛装舞步的良马,是在音乐迷漫的花园环境下成长起来的。

日行千里夜行八百的奔马,是在一望无垠的大草原环境下成长起来的。

前者相当于考霸,后者相当于学霸,他们具有不同的成长路径。只有极少数马既会随着音乐表演,又会听着军号飞奔。

像考霸与学霸的各自优点难以齐聚于一身的现象,不胜枚举。如家犬与猎犬,如盆景与大树,如金鱼与海鱼,如麻雀与雄鹰——成长环境、成长路径、训练方式,决定了其成长走向与成长模式及成长效果。

……

本篇只把考霸与学霸分立的现象呈现出来,对于造成这种现象的一般性原因与特殊性原因,我将进行专文阐述,并提出建设性的解决办法,以期对教育者(老师与家长)与学习者具有启发与指导之意义。

小调查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