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政治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宋朝政治体制的主要特点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下面我具体介绍下,供参考。
宋朝的政治呈现一种什么特点
宋朝政治体制的主要特点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体现在职官制度上,有五大特点,即中央集权、皇帝集权、百官权力分散、重文轻武和军事上内重外轻.宋朝的政治体制演变,以元丰(宋神宗年号)改制为界限,改制前与后各为一阶段,南宋又为一大阶段.
中枢机构的演变
宋朝中枢机构为“二府制”,即设中书和枢密院两个机构“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二府制的特点就是文武分权.
宋朝的“中书”,与唐朝的“中书门下”性质相同,是宰相办公的地方.中书之外,尚书、门下两省名号虽存,但已成外朝,不是宰相机构.
宋初,沿袭唐朝后期制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简称“同平章事”)为宰相,而以参知政事为副相.从尚书丞.郎到三师皆可加此等衔为宰相或副相.尚书令、侍中、中书令等三省长官,品高位重常“缺而不置”.
元丰改制,以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行侍中事,为首相;以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行中书令事,为次相.名义上恢复三省,实际上趋于一省,次相以兼中书侍郎因请旨而更接近皇帝.副相,包括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和尚书左、右丞.徽宗时,一度将首相改为太宰,次相为少宰.
南宋初年,以尚书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并改为参知政事为副相,废尚书左、右丞官.从宰相官称来看,三省已并为一省.孝宗时,索性将尚书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改为左、右丞相,参知政事未变(左.右丞相,唐玄宗时为尚书省长官,宋为中书的长官).
台谏制度的演变
宋朝的御史台;分三院(台院、殿院、察院),与唐相同.照例不除御史大夫,而以御史中丞为台长.元丰改制前沿袭唐制,御史大夫为加官,改制时取消此制.宋朝规定,宰相亲戚和由宰相推荐任用的官吏不得为台长,以避免宰相与台长勾结为祸.
实际上宰执仍能控制御史台,并利用为工具以打击政敌(宋朝习惯,御史中丞弹劾宰相,宰相必须辞职,由副相升任宰相,御史中丞则得以进身为执政).
宋朝的谏官制度,元丰改制前沿袭唐制,左、右省虽有谏官存在(左、右谏议大夫,左、右司谏──由补缺改,左、右正言──由拾遗改),但“非特旨供职亦不任谏净”.另有“谏院”,命别官知谏院.元丰改制,废谏院,恢复谏官职权,以左、右谏议大夫为谏长,仍隶左、右省.
宋朝的政治环境
宋朝的军事虽然很软弱,但政治、经济、文化都是一流的。
文化与经济的繁荣离不开政治的清明和自由。宋朝的市民阶层比起其他朝代相对享有很大的自由和权力。北宋实行登闻鼓制度,普通如有冤案和不满可敲登文鼓来上诉,曾有这样一则故事,宋太宗年间,一个市民丢了一头猪便敲登文鼓,受案的部门便将此事上报给了太宗,太宗便自掏腰包给这位丢猪的人钱来结案。
这在其他朝代简直不可想象,民众丢猪这样事都可劳动天子,宋太宗却说:“似此细事悉诉于朕,亦为听决,大可笑也。然推此心以临天下,可以无冤民矣。”
北宋的皇宫很小,大概只有现在故宫的一半大,北宋的皇帝曾想扩建皇宫,但因为住在皇宫周围的百姓不愿意搬家把土地让出来,所以100多年间皇宫就一直没能扩建,直到北宋末年宋徽宗时期才扩建了行宫延福宫。
北宋宽松的政治环境和言论自由,直接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和科学的进步,词便是其中之一,它比诗更有发挥的空间,禁锢更加少,就如同北宋的精神层面。北宋的谏官制度也可直接反映北宋的政治氛围,北宋的谏官从国家大事,到同朝官员的品质,甚至皇帝的私生活都会进行品评,出现了不少著名的谏官,最著名的便是包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