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人类记忆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历时一个多月,终于断断续续的把津巴多普通心理学这本大书啃完了,中间也做了大量笔记,现在试着分享一些我认为实用的心理学技巧给大家。
因为读这本书最初的动力是为了挽救我糟糕透顶的记忆力——我不明白为什么人类号称拥有一个7.6亿tb的海量大脑,而我却记不住媳妇的电话号码,记不住哪怕任意一个车牌号,甚至记不住一位吃过数次饭的朋友的名字和长相。所以首先我要分享的就是关于记忆的技巧:如何记得住,如何记得牢,如何记的久。我将会尽量用最简单的语言说明这一切,尽量更少的涉及到心理学的专业术语。(值得一提的是,大多数术语我也已经忘光了。)
但是有三个基本的术语还是必须要强调一下的,那就是:感觉记忆,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我们将其称之为记忆的三个阶段。
首先让我们看一个蜡笔小新里的片段:一天下午,美伢正在厨房里忙碌的准备晚餐,分身乏术的她不得不拜托小新去商店里采购三样东西:萝卜,鸭蛋和猪肉。在接受妈妈任务的同时,小新的大脑接触到大量的信息:
妈妈说话时的表情,
从她背后一闪而过的小白,
客厅电视正在播放节目的声音,
以及室内的温度和自己皮肤和绒衣摩擦的轻微触感。
这些信息就是我们所说的感觉记忆,感觉记忆庞杂而短暂,大多数都会被瞬间遗忘,只有极少数信息会被批准进入记忆的第二个阶段:工作记忆。
工作记忆可以维持较长的时间,但大多数人也不会超过二十秒左右,而且这还是一个狭窄的通道,普通人的容量是同时容纳七个左右的项目。目前小新的首要工作记忆当然就是萝卜,鸭蛋和猪肉,为了避免这个记忆被不断产生的新记忆冲刷掉,小新采用了被心理学家称之为“保持性复述”的方法——他一边在嘴里不断重复念叨着这三样东西,一边出发前往商店——在这里可以回想一下当我们得到一串必须记住的数字时,一边在心里默念一边四处寻找纸笔时的狼狈情景吧,你大概就能理解小新此时的心情了。但是小新的不幸在于就在他将要抵达商店的时候,迎面和一个老爷爷撞了个满怀,在这场突发事件结束之后,小新发现自己已经把这三样东西忘的干干净净,他不得不接受两手空空回到家里面对暴走の美伢的现实。
如果我们把时间倒流,换成美伢妈妈亲自去商店采购会发生什么事呢?
美伢不用采取“保持性复述”这种低效的手段——她可能在门口遇到吉永老师,被小新在幼儿园的表现气的暴跳如雷,在路上躲过一辆疾驰的汽车,穿过一队花车游行的队伍,在拐角和一名凶恶的歹徒展开英勇搏斗并取得压倒性的胜利,即使如此,最终当她抵达商店时,她依然记得自己要买的东西是萝卜,鸭蛋和猪肉。这是因为对于美伢来说,萝卜不仅仅意味着萝卜,还意味着萝卜汤,鸭蛋不仅仅意味着鸭蛋,还意味着咸蛋黄,就如同猪肉也不仅仅是猪肉,还代表了猪肉火锅。我们可以说,美伢运用自己旧有的长时记忆中的信息赋予了工作记忆新的意义,并成功的把它也纳入了自己的长时记忆之中。这个过程被心理学家称之为“精细复述”,精细复述是人类保持长期记忆的最有效手段,关于精细复述,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
假设你去天文馆参观,在狮子星座的介绍栏目前看到其又名赫拉克勒斯星座,如果你此前对希腊神话毫无了解,并且目前也不打算深究,那么我打赌你在走向下一个展位之前就会忘掉这个拗口的名字,但是如果你以前知道赫拉克勒斯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位英雄,那么在你看到这条信息的瞬间就会从你的长时记忆中伸出一只小手手,“嗖”的一声把这个新知识点抓进去,很快啊!快的你都意识不到这一过程!假如你还知道赫拉克勒斯是宙斯之子,巨狮杀手,九头蛇海德拉终结者,拯救过普罗米修斯的英雄,那么就会有五六只小手手同时伸出来,不光把这个新的信息抓进去,而且还会死死的把它按在你的长时记忆里,按在它应有的位置上,终生难忘。
长时记忆的容量对于心理学家来说是一个谜,因为在此之前还没有任何人能把它用完,相对于大多数人把它理解为一个容量有限的仓库,心理学家更倾向于把它看成一个框架结构,一张由你过往经历所编织成的立体的大网,这个结构搭建的越宏大,容纳的记忆就越多,这张大网编织的越精密,能捕捉到的信息就越牢固——“大脑越用越聪明”,这句俗话可不仅仅是说说而已。
至此基本就把记忆的大体概念讲完了,有空我继续写记忆有哪些缺点,也就是心理学家常说的“记忆的七宗罪”,和一些能够显著改善记忆的技巧。
今天来分享一些能够改善记忆的技巧,在开始正文之前我想先举一个自身的例子:
今年疫情开始时,我在读东周列国志,错综复杂的人物事件关系把我搞的晕头转向,由此发下宏愿,要把春秋战国这一块纷乱博杂的历史理个清清楚楚,至今我大概读了春秋左传注和史记汉代以前的内容,吕思勉的先秦史,国史大纲的一部分,竹书纪年以及王力先生的古代风俗文化,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和诸子百家一部分代表的典籍,每天工作的时候就听吕世浩的史记讲座,听邵永海先生的古代汉语课,无聊的时候就拿东周列国志打发时间。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能清晰的感觉到先秦的信息在我脑子里从一个个孤立的点变成一根根相连的线,从线交织成面,在这个平面上城郭拔地而起,人物跃然其上,国与国之间有了联系,人与人之间产生羁绊,前人和后人之间的命运交织在一起,有了因果,从前那些面目模糊的先贤将相逐渐清晰起来,有了血肉,有了情绪,这是一个非常愉悦的过程,仿佛在自己的脑海中重新构建了一个先秦的宇宙,然而更让我开心的是仿佛记忆力也有了改善:当我再次重读东周列国志的时候,明显感到这张记忆之网为我截获了大量崭新的细节。
所以这就是我们一再强调,读书最好要有系统性的原因——你在一个专业深耕的越久,那么你在这门专业上的学习能力就越强:想当年有位前辈仅仅通过观察苹果落地这一普通物理过程就悟得了“万有引力”,要是换成我,您就是让我生啃了那颗苹果树也不行啊!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关于记忆的第一条要义,也是最重要的一条:
当你接触到一个新的事物时,你对它理解的越深,记的就越牢固。所谓理解,我个人的定义是“利用你已有的知识去解释新的事物。”如果你不嫌我啰嗦的话,我还要再重复一次——这个理解的过程就是心理学所说的“精细复述”,如果你是读书的话,我建议你做笔记甚至写读后感,写读后感是一个吸收,梳理,化为己用的过程,这是我目前能想到的最彻底的“精细复述”了,当然,前提是这本书一定要值得你费这个鬼劲——大多数书不但不值得写读后感,简直就压根不值得读。
反面的例子就是运用一些“快速读书法”的技巧去读一本陌生的,情节很少的专业性书籍,这些文字很难突破你的工作记忆进入长时记忆,就算你天赋异禀,或者通过死记硬背记下了这些你并不明白的东西,在短时间内这种记忆也会遭遇到断崖式下跌,关于这一点,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关于“遗忘曲线”的实验足以为证。
所以很多人都曾经有过疑问,
“为什么我读的书几天就忘光了,读书到底有什么用?”
在这里我要告诉你一个残酷的事实:其实你忘的还要远比你想象中的更快——根据“工作记忆”的特点,大概在你翻页的时候,你就已经把上一页的内容忘光了,你浪费了大好时光,只是给自己制造了一个“我在学习”的假象而已。
第二,如何记住那些单调的内容,比如陌生人的名字,比如上文所提到的小新的购物清单——萝卜,鸭蛋和猪肉。心理学家建议我们发挥想象力为这些信息赋予意义,比如我们可以把“萝卜,鸭蛋和猪肉”组合成“罗圈腿的咸蛋超人暴打猪头怪兽。”
我的初中历史老师曾经教我们这样记住战国七雄的名字:喊赵薇去演戏(韩赵魏楚燕齐),感谢这位老师,我估计这个知识点我会记到死。
第三,即使你读书的时候不做笔记,拿枝笔来画一画重点也是好的,生物心理学家说,你的视觉和行动由大脑不同部分负责,这就意味着当有一天你想回忆起这个信息时,会有两个以上的部门负责帮助你检索,如果你在这时候还能够做到对照相应图解,事后和朋友讨论,以及观看相关视频,那么会有更多的大脑部门被分配到这一工作。
年初工作特别忙,匆匆做个小结当收尾吧,真的对不起那么多追更的朋友,如果过年期间没事再细写。
虽然记忆有些可供辅助的小窍门,但是最终都可以归结为两点:
其一,保持专注。
其二,加深理解。
专注力保证有效的吸收,理解力保证长久的记忆。
而这两点,大概是我们从小学起就被老师一再强调的。
看到这里是不是有些小失落?
是的,没有什么逆天改命记忆秘籍,没有什么脑洞大开的绝世神功,没有什么颠覆认知的成功捷径。
学习的时候保持专注,不要听音乐,不要听相声,一个熟悉的旋律可能会让你半个小时的努力付诸流水。不要分心,不要走神,不要做白日梦,当你的思想跑偏时不要信马由缰的凭直觉学习——在大脑里轻轻推自己一把,把思绪纳入正轨再继续。
再附送一个心理学的小技巧:尽量把自己学习的环境搞的舒适一些,这样当你每次想到要学习时,潜意识里会有些愉悦感。
抽空再和大家聊聊第四章——学习。这是我最喜欢的一章,主要就是某种行为的养成,或者是某种行为的戒断。
因为读这本书最初的动力是为了挽救我糟糕透顶的记忆力——我不明白为什么人类号称拥有一个7.6亿tb的海量大脑,而我却记不住媳妇的电话号码,记不住哪怕任意一个车牌号,甚至记不住一位吃过数次饭的朋友的名字和长相。所以首先我要分享的就是关于记忆的技巧:如何记得住,如何记得牢,如何记的久。我将会尽量用最简单的语言说明这一切,尽量更少的涉及到心理学的专业术语。(值得一提的是,大多数术语我也已经忘光了。)
但是有三个基本的术语还是必须要强调一下的,那就是:感觉记忆,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我们将其称之为记忆的三个阶段。
首先让我们看一个蜡笔小新里的片段:一天下午,美伢正在厨房里忙碌的准备晚餐,分身乏术的她不得不拜托小新去商店里采购三样东西:萝卜,鸭蛋和猪肉。在接受妈妈任务的同时,小新的大脑接触到大量的信息:
妈妈说话时的表情,
从她背后一闪而过的小白,
客厅电视正在播放节目的声音,
以及室内的温度和自己皮肤和绒衣摩擦的轻微触感。
这些信息就是我们所说的感觉记忆,感觉记忆庞杂而短暂,大多数都会被瞬间遗忘,只有极少数信息会被批准进入记忆的第二个阶段:工作记忆。
工作记忆可以维持较长的时间,但大多数人也不会超过二十秒左右,而且这还是一个狭窄的通道,普通人的容量是同时容纳七个左右的项目。目前小新的首要工作记忆当然就是萝卜,鸭蛋和猪肉,为了避免这个记忆被不断产生的新记忆冲刷掉,小新采用了被心理学家称之为“保持性复述”的方法——他一边在嘴里不断重复念叨着这三样东西,一边出发前往商店——在这里可以回想一下当我们得到一串必须记住的数字时,一边在心里默念一边四处寻找纸笔时的狼狈情景吧,你大概就能理解小新此时的心情了。但是小新的不幸在于就在他将要抵达商店的时候,迎面和一个老爷爷撞了个满怀,在这场突发事件结束之后,小新发现自己已经把这三样东西忘的干干净净,他不得不接受两手空空回到家里面对暴走の美伢的现实。
如果我们把时间倒流,换成美伢妈妈亲自去商店采购会发生什么事呢?
美伢不用采取“保持性复述”这种低效的手段——她可能在门口遇到吉永老师,被小新在幼儿园的表现气的暴跳如雷,在路上躲过一辆疾驰的汽车,穿过一队花车游行的队伍,在拐角和一名凶恶的歹徒展开英勇搏斗并取得压倒性的胜利,即使如此,最终当她抵达商店时,她依然记得自己要买的东西是萝卜,鸭蛋和猪肉。这是因为对于美伢来说,萝卜不仅仅意味着萝卜,还意味着萝卜汤,鸭蛋不仅仅意味着鸭蛋,还意味着咸蛋黄,就如同猪肉也不仅仅是猪肉,还代表了猪肉火锅。我们可以说,美伢运用自己旧有的长时记忆中的信息赋予了工作记忆新的意义,并成功的把它也纳入了自己的长时记忆之中。这个过程被心理学家称之为“精细复述”,精细复述是人类保持长期记忆的最有效手段,关于精细复述,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
假设你去天文馆参观,在狮子星座的介绍栏目前看到其又名赫拉克勒斯星座,如果你此前对希腊神话毫无了解,并且目前也不打算深究,那么我打赌你在走向下一个展位之前就会忘掉这个拗口的名字,但是如果你以前知道赫拉克勒斯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位英雄,那么在你看到这条信息的瞬间就会从你的长时记忆中伸出一只小手手,“嗖”的一声把这个新知识点抓进去,很快啊!快的你都意识不到这一过程!假如你还知道赫拉克勒斯是宙斯之子,巨狮杀手,九头蛇海德拉终结者,拯救过普罗米修斯的英雄,那么就会有五六只小手手同时伸出来,不光把这个新的信息抓进去,而且还会死死的把它按在你的长时记忆里,按在它应有的位置上,终生难忘。
长时记忆的容量对于心理学家来说是一个谜,因为在此之前还没有任何人能把它用完,相对于大多数人把它理解为一个容量有限的仓库,心理学家更倾向于把它看成一个框架结构,一张由你过往经历所编织成的立体的大网,这个结构搭建的越宏大,容纳的记忆就越多,这张大网编织的越精密,能捕捉到的信息就越牢固——“大脑越用越聪明”,这句俗话可不仅仅是说说而已。
至此基本就把记忆的大体概念讲完了,有空我继续写记忆有哪些缺点,也就是心理学家常说的“记忆的七宗罪”,和一些能够显著改善记忆的技巧。
今天来分享一些能够改善记忆的技巧,在开始正文之前我想先举一个自身的例子:
今年疫情开始时,我在读东周列国志,错综复杂的人物事件关系把我搞的晕头转向,由此发下宏愿,要把春秋战国这一块纷乱博杂的历史理个清清楚楚,至今我大概读了春秋左传注和史记汉代以前的内容,吕思勉的先秦史,国史大纲的一部分,竹书纪年以及王力先生的古代风俗文化,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和诸子百家一部分代表的典籍,每天工作的时候就听吕世浩的史记讲座,听邵永海先生的古代汉语课,无聊的时候就拿东周列国志打发时间。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能清晰的感觉到先秦的信息在我脑子里从一个个孤立的点变成一根根相连的线,从线交织成面,在这个平面上城郭拔地而起,人物跃然其上,国与国之间有了联系,人与人之间产生羁绊,前人和后人之间的命运交织在一起,有了因果,从前那些面目模糊的先贤将相逐渐清晰起来,有了血肉,有了情绪,这是一个非常愉悦的过程,仿佛在自己的脑海中重新构建了一个先秦的宇宙,然而更让我开心的是仿佛记忆力也有了改善:当我再次重读东周列国志的时候,明显感到这张记忆之网为我截获了大量崭新的细节。
所以这就是我们一再强调,读书最好要有系统性的原因——你在一个专业深耕的越久,那么你在这门专业上的学习能力就越强:想当年有位前辈仅仅通过观察苹果落地这一普通物理过程就悟得了“万有引力”,要是换成我,您就是让我生啃了那颗苹果树也不行啊!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关于记忆的第一条要义,也是最重要的一条:
当你接触到一个新的事物时,你对它理解的越深,记的就越牢固。所谓理解,我个人的定义是“利用你已有的知识去解释新的事物。”如果你不嫌我啰嗦的话,我还要再重复一次——这个理解的过程就是心理学所说的“精细复述”,如果你是读书的话,我建议你做笔记甚至写读后感,写读后感是一个吸收,梳理,化为己用的过程,这是我目前能想到的最彻底的“精细复述”了,当然,前提是这本书一定要值得你费这个鬼劲——大多数书不但不值得写读后感,简直就压根不值得读。
反面的例子就是运用一些“快速读书法”的技巧去读一本陌生的,情节很少的专业性书籍,这些文字很难突破你的工作记忆进入长时记忆,就算你天赋异禀,或者通过死记硬背记下了这些你并不明白的东西,在短时间内这种记忆也会遭遇到断崖式下跌,关于这一点,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关于“遗忘曲线”的实验足以为证。
所以很多人都曾经有过疑问,
“为什么我读的书几天就忘光了,读书到底有什么用?”
在这里我要告诉你一个残酷的事实:其实你忘的还要远比你想象中的更快——根据“工作记忆”的特点,大概在你翻页的时候,你就已经把上一页的内容忘光了,你浪费了大好时光,只是给自己制造了一个“我在学习”的假象而已。
第二,如何记住那些单调的内容,比如陌生人的名字,比如上文所提到的小新的购物清单——萝卜,鸭蛋和猪肉。心理学家建议我们发挥想象力为这些信息赋予意义,比如我们可以把“萝卜,鸭蛋和猪肉”组合成“罗圈腿的咸蛋超人暴打猪头怪兽。”
我的初中历史老师曾经教我们这样记住战国七雄的名字:喊赵薇去演戏(韩赵魏楚燕齐),感谢这位老师,我估计这个知识点我会记到死。
第三,即使你读书的时候不做笔记,拿枝笔来画一画重点也是好的,生物心理学家说,你的视觉和行动由大脑不同部分负责,这就意味着当有一天你想回忆起这个信息时,会有两个以上的部门负责帮助你检索,如果你在这时候还能够做到对照相应图解,事后和朋友讨论,以及观看相关视频,那么会有更多的大脑部门被分配到这一工作。
年初工作特别忙,匆匆做个小结当收尾吧,真的对不起那么多追更的朋友,如果过年期间没事再细写。
虽然记忆有些可供辅助的小窍门,但是最终都可以归结为两点:
其一,保持专注。
其二,加深理解。
专注力保证有效的吸收,理解力保证长久的记忆。
而这两点,大概是我们从小学起就被老师一再强调的。
看到这里是不是有些小失落?
是的,没有什么逆天改命记忆秘籍,没有什么脑洞大开的绝世神功,没有什么颠覆认知的成功捷径。
学习的时候保持专注,不要听音乐,不要听相声,一个熟悉的旋律可能会让你半个小时的努力付诸流水。不要分心,不要走神,不要做白日梦,当你的思想跑偏时不要信马由缰的凭直觉学习——在大脑里轻轻推自己一把,把思绪纳入正轨再继续。
再附送一个心理学的小技巧:尽量把自己学习的环境搞的舒适一些,这样当你每次想到要学习时,潜意识里会有些愉悦感。
抽空再和大家聊聊第四章——学习。这是我最喜欢的一章,主要就是某种行为的养成,或者是某种行为的戒断。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