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心理学名词解释是什么?
学前心理学 名词解释:
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出生到入学前(0-6岁)儿童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
2、关键期:关键期是指某以特定的年龄时期,儿童对某种知识或行为十分敏感,学习起来非常容易。
3、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大脑皮质的高级神经活动,是暂时神经联系,它是后天的,在个体生活过程中获得的反射,是高等动物在无条件发射基础上形成的反射。
4、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由遗传得来的,不学就会的本能性的反射,是固定的神经联系。
5、消退抑制:消退抑制当条件反射形成后,如果不再强化,或不给予无条件刺激,逐渐就会使这种条件反射产生抑制,最后趋于消失,这种抑制叫做消退抑制。
6、分化抑制:分化抑制条件反射受到抑制的一种情况。在条件反射形成初期,类似于条件刺激物也会引起条件反射,成为条件反射的泛化现象;如果只给条件刺激物强化,其他刺激不予强化,这样,对其他刺激的反应就会逐渐消失,即分化抑制。
7、感觉:是大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8、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或综合)的反应。
9、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中意识的指向与集中。
10、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并且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当主体对活动有明确的目的,并具有坚强的意志和抗干扰能力时,能保持较高水平的有意注意。
11、无意注意:无预定目的且不需意志努力的注意,它主要受刺激物本身特点的影响,包括刺激物的强度、新异性、运动变化及对比关系等。
12、注意的广度:是人在比较短的时间片段中所能清楚的知觉到事物的数量。
13、注意的稳定性:指注意集中于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中所能持续的时间。
14、注意的分配: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集中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活动上。
15、注意的转移:指自觉地调动注意,使之从一个对象转换到另一对象上。
16、记忆:记忆是人脑保持信息和提取信息的过程。它影响着儿童知觉、想象、思维、言语以及个性的形成与发展。
17、有意想象:是在刺激物的影响下,依据一定的目的而进行想象的过程。
18、无意想象:是指没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不由自主、自然而然地在头脑中出现的想象。
19、再造想象:根据词语的描述或非语言(图样、图纸、符号等)的描绘,在头脑中产生有关事物新形象过程的想象。
20、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在头脑中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