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本让你印象深刻的书籍吗?
暑假在家闲着无聊便想着找本书看看,偶然间看了余华的《活着》让我印象深刻,久久不能平静。
主人公福贵,嗜赌如命,输光了家中所有土地,一贫如洗。父亲被气死,母亲在穷困中患了重病,福贵在去寻药途中被抓去当壮丁,历经波折回来后母亲却早已去世,女儿凤霞因病成哑巴,儿子有庆因给县长夫人输血时,被抽血过多而死;女儿凤霞与偏头二喜结婚,产下一男婴后,却因大出血死在手术台上;而凤霞死后三个月,妻子家珍也相继病逝;女婿二喜死于建筑事故;外孙苦根随福贵回到乡下生活,不料苦根却因吃豆子撑死。一次次死亡把生活撕扯得粉碎,只剩福贵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
福贵,无福亦无贵。家珍,一辈子也没有有过作为珍宝的一天。有庆,实在无余年可庆。凤霞,凤冠霞帔之后便香魂一缕缕随风而逝。二喜,生命中只有一喜。春生,如野草般一次次躲过战争,却还是倒在了野火中。活着实苦!
正如余华所说的,活着就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活着,本身就是艰难的,没有比活着更艰难的事,却也没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了。
书中有句话让我特别难忘:“最初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来;最终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走。”活着,是死的形容词,从出生那一刻起,我们便迈向死亡,这是谁都不能够改变的事实,唯一可以改变的只是我们活着的方式。
生活本身就没有意义,是人们赋予了它意义。透过富贵的一生,我们可以更坦然地面对人生百态。活着就是能够看淡所有的渐行渐远,面对不幸可以足够忍耐,对待责任能够勇于承担,坚守和珍惜与自己珍爱之人,对生命保持足够尊重。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应该为了真正的“活着”而去好好地活着。
沧浪之水清兮,可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沧浪之水》讲诉的是男主角在官场的坎坷起伏,通过男主角的视角向我们展现了他的人生经历,这是我第一次这么切实的感到官场的波诡云谲。
男主角池大为来自农村,毕业后被分配到机关单位,高学历入职后就被同事针对。受父亲的影响,池大为一直都坚守原则,坚持着自己最初的理想,觉得凭借自己的能力和正直也能搞出一番事业。可事与愿违,工作处处碰壁,反而身边那些拍马屁的混的比他还好,后来经过指点后池大为逐渐摸头社会规则,在反抗、挣扎与转变中反思自我,逐渐成长为一个在工作与生活中游刃有余的人。
读这本书的前半段是很压抑的,前期的池大为自视清高,他的高傲注定了只能当一个闲职,他的独善其身和周围的一切格格不入。后来人生的一个个难题,房子、医疗、教育等问题猝不及防地出现在眼前,各种压迫让他经历痛苦而漫长的自我斗争,他才意识到当初的丁小槐所做之事不无道理。
曾经的我也很排斥“丁小槐”这种拍马屁的人,认为“讨好式”的做事是一件没有必要的事,完全可以大大方方的做事,但是他还是升职了。看到后面我才知道这种拍马屁,职场天花板也就在那里了。虽然池大为开窍晚,但是他是真的有实力,有才华又聪明,能够想领导所想,为领导出谋划策,所以能够走更长的路。或许我不是讨厌这样的“拍马屁”,只是自身能力不足,所以更想着去逃避。我羡慕他们不仅能保证工作不出问题,还有超高的情商,能解决问题,不是我以前光看到的表面,而是综合实力本身就好,能够为领导排忧解难。曾经看不上的人和事,我不再排斥,而且会试着去学习,自我觉得这应该是变好的一个过程。
虽然这是一本关于官场的书,但个人认为这是职场新人的预备读物,尤其即将大学毕业的人,那些别人不会告诉你的生存规则,潜规则,这本书都全面且赤裸裸地展示了。很多东西不一定和官场一样,但官场就是另一个职场,本质是一样的,有工作就有利益冲突。
初入职场的我们都想象着凭借自己的一身抱负和能力就可以在各行业叱咤风云,却不曾想社会又是另一堂课,充满着人情世故,夹杂着各种利害关系,这本书值得职场青年们反复观看。虽有点爽文的感觉,但值得我们关注的是,男主本身就是有才华的人,后面经过点拨才成功逆袭,而且也在不断进步。所以无论是在职场还是生活,都是需要不断提升自我,能够向上走的机会终究留给有实力的人。
最近我被蔡骏所著作的悬疑小说《地狱变》深深地吸引到。这是我在最近搜罗蔡俊所著作的小说的时候阅读到的,这本书中的剧情和人物刻画深深吸引到了我。
书中以地震的形式,使一批人以为世界只剩下彼此,实际上是他们所处的未来梦大厦沉入了地下150米。在大厦之间有不少人逗留,有大厦老板,推理小说家,高中生,富二代,白领洗头妹等。就是这些形形色色的人在这大厦当中的七天七夜里,他们将人的本性展露得一览无遗。
我失败了。我高估了他们的纪律感、道德心、团结力、忍耐度......同时,我也低估了他们的自私、残暴、肉欲、疯狂、报复心······我也错估了自己!所以规则都失效了,纪律全部作废,只剩下最后一条规则-活着。
在恶的方面有一切你能想象到和不能想象到的行为发生,一开始我以为这本书是将人性的恶展现出来,但我阅读下去后发现大多数人还是在世界末日中相互帮扶,互相团结,并且产生了爱情。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头野兽,不过都是在被自我约束着,但是在这场灾难中,人人都以为已经到了世界末日,已经失去了法律,那头被困在心中的野兽也逐渐被释放了出来。书中以第三人称的角度来叙述,有时候也使用第一人称,这很容易使每个读者带入到书中,很容易跟着作者的思维走,当看完整本书以后,会发现还有许多许多多的谜点需要自己去理解。
蔡俊以他那独有的脑回路,天马行空的想象,引人入胜的悬念,以及紧密的逻辑,最后再运用他个人特有的写作手法写出来的《地狱变》将失去法律与道德约束的世界描绘成了地狱,心中为恶的人开始作恶,只有相对善良的人才能在这种世界下展露出光辉。
《地狱变》作为一本悬疑小说值得悬疑党和想尝试阅读新的小说类型的人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不管是谁,在阅读完这本书以后都会有个新的理解。
最近读了一本书,个人很喜欢,所以想分享一下。我个人十分喜欢余华老师的作品,读了他的许多本书,真的好爱他的文笔和写作手法,当然还有余华老师的暴力美学。
今天要分享的是《现实一种》也是余华老师的作品。
余华小说| 他血管里流的不是血,是冰渣子
•《现实一种》----余华
这是一本你需要谨慎打开的书,余华写下了你最不想,也最不敢看到的结局。写完《现实一种》后,朋友对余华说:“你血管里流的不是血,是冰渣子。这是余华早期风格的集大成之作,满篇写着两个字—室息,讲述了亲兄弟(哥哥山岗,弟弟山峰)互相杀戮的
蛮荒故事:
山岗四岁的儿子皮皮无心之举,摔死堂弟,即山峰的儿子尚在摇篮中的婴儿,山峰于是展开报复,踢死了侄子皮皮。接下来暴力蔓延,山岗复仇山峰,自己也被处决…(没忍住剧透,故事从冷静到疯狂,再到最后的肆无忌惮,还是推荐亲自去闭读感受。)
暴力成瘾的余华,握起笔就成了一台毫无感情的机器。
匈牙利作家凯尔泰斯.伊姆雷曾表达过这样的观点:暴行被实施时的轻率,比暴行本身更加残忍。余华在《现实一种》里漫不经心的杀戮叙述,暴力场面的大量描绘,显示了最极致的残忍,读来冰寒彻骨。
感受一下余华的暴力美学:
她折断了几根筷子,对两个儿媳妇说:我夜里常常听到身体里有这种筷子被折断的声音。
两个媳妇没有回答,她们正在做早饭。她继续说:我知道那是骨头正一根一根断了。中皮皮趴在那里,望着这摊在阳光下亮晶晶的血,使他想起某一种鲜艳的果浆。
他伸出舌头试探地舔了一下,于是一种崭新的滋味油然而生。
本那长长的切口像是瓜一样裂了开来,里面的脂肪便炫耀出了金黄的色彩,脂肪里均匀地分布着小红点。
尽管你很结实,但我把你的骨骼放在我们教研室时,你就会显得弱不禁风。
“在人近黄昏之时,所需的不仅仅是医药,还有生活——有意义的生活。”
最近读的一本书是由美国作家阿图·葛文德写的《最好的告别》,他主要描写的是人人都不愿意面对的问题——死亡。这本书告诉我们其实死亡并不可怕,教会我们如何他坦然面对死亡,告诉我们在这极少的日子里,我们应该干什么,我们干这些事情又有什么意义。
就在今年,我奶奶进了医院,我却是最后一个知道的,后来才知道,是怕影响到我学习。那天,我姑打电话给我说:
“妮儿,你有时间就打电话给你奶,你奶进医院了,天天嘴里念叨着你咋还不打电话来。”
说实话,听到这里,我鼻子一酸,眼泪就止不住的流出,我特别自责,感觉自己亏欠了奶奶。人一旦年龄大了,就会很想自己的亲人,医药是冰冷的,还好家人是最温暖的。
人人都想好好地活着,所以能够直视死亡的人少之又少。死亡是人的一生中必然要经历的事情,医药虽说可能会挽救来生命,可,对于有些人来说,家人的陪伴才是这个时候最大的心愿。
海德格尔对向死而生的定义是:
当你无限接近死亡,才能深切体会生的意义。如果我能向死而生,承认并直面死亡,我就能摆脱死亡的焦虑和生活的琐碎。只有这样,我才能自由地做自己。
所以啊,当你直视死亡,或许它并没有这么可怕,与其每天活在压抑的日子里,不如坦然接受、乐观面对,在自己所剩的时间里好好睡觉、好好吃饭,看没见过的风景,见一直想见的人,在享受中过完自己的一生。
要珍惜身边每天唠叨你、无微不至地关心你、可以随时依靠的人,因为这是很多人得不到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