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遇到一点小事就焦虑?竟是因为家长在教育中掉入了这两种陷阱

 我来答
家宝17
2022-06-26 · TA获得超过980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726
采纳率:98%
帮助的人:62.1万
展开全部
昨天周末去同事家做客,我跟同事正在讨论哪个牌子的奶粉比较好,忽然她三岁的儿子壮壮把一个玩具朝他妈妈扔了过来,幸亏同事反应快,否则脸上肯定要挂彩。对于儿子的暴脾气,尤其是当着客人的面,同事显得尤为恼火,过去就朝着儿子的屁股打了两下。本来就不开心的壮壮开始嚎啕大哭,甚至在地上打起了滚。我上前把壮壮抱了起来,安慰道:“宝宝你怎么了?为什么要朝妈妈脸上扔东西呀,要是把妈妈打坏了怎么办?”壮壮委屈的指指地上的玩具,原来是他的一个玩具火车的卡在盒子里拿不出来了。这时我才想起来,可能是我们刚才只顾说话了,没听见壮壮向妈妈发出的寻求帮助的信号,所以才焦躁不安,以至于向妈妈发出”进攻“。同事见状,一边顺手把玩具给拿了出来,一边跟我抱怨:”你说现在的孩子,怎么一点自食其力的能力都没有,遇到点问题就知道找大人来帮忙,大人要是稍微怠慢一下,没及时给解决,就大发脾气,真是愁人。“

看到壮壮妈妈那么顺理成章的就帮壮壮把玩具拿了出来,我笑了笑了说:”其实,现在孩子之所以这样,罪魁祸首是家长,怨不得孩子。“显然壮壮妈妈还不知道为什么,一脸疑惑的看着我。其实像壮壮这样因为遇到一点小事就开始焦躁,发脾气的孩子不在少数,而像壮壮妈妈一样,只要孩子一有问题就立马出手解决的家长更是数不胜数。最可怕的是家长在一边替孩子解决问题的同时,还一边指责孩子为什么不能自己去解决。其实,很多家长之所以不自觉地犯这样的错误是因为他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掉入了”解救陷阱“和”火速陷阱“

01、什么是”解救陷阱“和”火速陷阱“?

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达琳.斯威特兰在《让孩子学会思考》一书中提出”家长陷阱“这一名词。”家长陷阱“是指父母抑制不住为孩子排忧解难的冲动,挺身而出解救他们的情况。之所以称之为陷阱是因为这种行为看似救孩子于水火,实则剥夺了他们的成长机会。而”解救陷阱“和”火速陷阱“就是两种常见的“家长陷阱”。“解救陷阱”顾名思义就是家长替孩子解决问题。“火速陷阱”则是家长火速满足孩子的需求,不需要他们耐心等待。

就像上面壮壮妈妈的行为,其实就是陷入了“解救陷阱”和“火速陷阱”之中。当壮壮妈妈知道壮壮是因为玩具卡在盒子里拿不出来所以大发脾气的时候,很自然的就顺手把玩具给拿了出来,帮壮壮解决了问题,壮壮也不再苦恼了。表面看似皆大欢喜的结局:孩子不哭不闹了,妈妈也可以继续客人聊天了。但就是这一个小小的举动,却让孩子失去了一个学会解决问题的大好机会。可能在大人眼里,孩子遇到的问题都是些“小问题”,大人顺手就可以做到,但就是因为每次在遇到“小问题”的时候,大人都顺手给解决了,最后孩子才出现了不会自己解决问题的“大问题”。

02、家长陷入"解救陷阱“和”火速陷阱“,让孩子成为”坐享其成“的一代和”即刻满足“的一代。

1、家长陷入"解救陷阱”,让孩子误以为只要找别人帮忙,问题就会解决,成为”坐享其成“的一代。

前段时间有一则新闻,孩子明天就要上学了,但是作业还没写完,结果孩子不着急,孩子的爸爸反而比孩子还着急,于是帮孩子把作业给写了,老师看到孩子爸爸模仿孩子的字体写的作业时,真是哭笑不得。虽然新闻中家长的行为有点夸张,但不可否认,几乎每位做家长的都会不自觉的陷入“解救陷阱”之中。因为任何一个父母在看到孩子陷入困境的时候,都会心疼,迫不及待的想要把孩子从痛苦中解救出来。孩子一喊饿,就赶紧去拿吃的,孩子一喊痒,就立马去给挠一挠,孩子一哭,就开始各种逗她开心。但我们家长的这些行为,都会无形中让孩子形成一个预期:总会有人替自己解决问题的。这就剥夺了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他们会认为,反正遇到什么问题,有爸妈在,他们理所当然的会帮我去解决,我只要哭一哭,闹一闹问题就解决了。

2、家长陷入”火速陷阱“,让孩子不愿意为任何事情而等待,成为”即刻满足“的一代。

想想你的孩子是不是也经常会这样,路上看见别的小朋友有个好玩的玩具,于是就想要妈妈立刻给自己买来一个,Ta不管这个玩具能不能在附近就买得到,也不管妈妈现在有没有时间给Ta买,而是只要我要的你就要立刻满足我,否则就会大哭大闹。很多父母都在一起抱怨说现在的孩子真的是一点耐心都没有,一旦不能立刻满足他们的要求就开始发脾气。

有个名叫”棉花糖“的心理实验,研究人员给每个孩子一颗棉花糖,并告诉他们,他们可以选择立刻吃掉,也可以等待15分钟后再吃,而等待15分钟再吃的人可以再得到一颗棉花糖。结果发现大部分孩子在拿到棉花糖之后立刻吃了起来。只有极个别孩子能等待15分钟后再吃。而研究人员在18-20年后继续追踪这些孩子,发现,能够等待15分钟后再吃的孩子学业更好,具有更强的社会责任心,也更愿意为了实现更高的目标不懈努力。这个”棉花糖“的心理学实验,其实证明了延迟满足感的对孩子的重要性。

什么是”延迟满足感“,百度百科里是这样解释的: 延迟满足是指一种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 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 举个例子来说,那天我正在做家务,三岁的外甥女跑过来拽着我的衣服非要跟她一起画画,我没有立刻放下手中的活,满足她的愿望,而是告诉她,小姨正在刷碗呢,还得需要十分钟才能做完,做完了才能陪你画画。你可以先自己画等着小姨,也可以帮小姨一起刷碗,刷完以后我们就可以一起画画了。小外甥女歪着头想了一会说,我要一起刷碗。“延迟满足”不是单纯地让孩子学会等待,也不是一味地压制他们的欲望,更不是让孩子“只经历风雨而不见彩虹”,说到底,它是一种克服当前的困难情境而力求获得长远利益的能力。而父母一旦陷入”火速陷阱“就是在扼杀孩子的这种”延迟满足感“,久而久之,就让孩子失去了耐心,成为”即刻满足“的一代。

03、父母

如何避免进入”解救陷阱“和”火速陷阱“?

1、家长应分清楚解救和帮助的区别。

很多家长之所以陷入”解救陷阱“而不自知,是因为分不清楚解救和帮助的区别。解救是替孩子做事,而帮助则是引导孩子做事。比如上面说到的同事的例子,壮壮在玩具拿不出来时,同事选择了顺手把玩具拿了出来,这就是在解救孩子,但如果她能告诉壮壮,自己想要玩就要自己拿出来,如果拿不出来可以妈妈可以跟你一起来看看为什么拿不出来,引导壮壮去尝试着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把玩具取出来,这就是在帮助孩子。

2、家长应认识到孩子焦虑也可以是一种健康的情绪。

焦虑是对未来的不确定因素感到不安和恐惧的状态。当一个人感到无所适从的时候,焦虑就会应运而生。当孩子因为遇到问题而出现焦虑的时候,这时候父母千万不要比孩子还焦虑然后着急去解救孩子。而是让孩子学会去面对焦虑然后通过自己想办法消除焦虑。父母一味的解救孩子,只是表面上消除了孩子的焦虑,只有孩子自己学会解决问题才能彻底消除孩子的焦虑。当孩子学会自己面对并消除焦虑的时候,焦虑就会变成健康的情绪。

家长可以适度的给孩子“制造焦虑"来帮助孩子学会自己解决问题。比如在去跟外甥女逛超市的时候,我会让她自己去拿两三样她喜欢吃的零食,而我则远远的看着她,或者偷偷的跟着她。前几次小家伙还有点胆怯,不敢自己去,走了几步就跑了回来,但是没多久她就喜欢上了这个自己拿零食的游戏,因为这不仅能得到自己喜欢吃的零食还能让她有觉得有成就感。

3、在孩子提出要求时,不要立刻答应,而是告诉Ta等一等。

很多家长认为爱孩子就是迅速满足孩子的要求,不让孩子受一丁点委屈。如果你的孩子还处于婴儿阶段,这时他们上尚没有自我意识,那么对于他们的需求父母应该立刻满足,但如果你的孩子已经有了自我意识,一旦她提出要求就立刻满足,就让孩子失去耐心,成为即刻满足的一代。

家长可以通过制定一些等待的规则来防止自己陷入”火速陷阱“之中,也能帮助孩子学会延迟满足感,并学会等待变得更有耐心。有一次,我们在逛商场的时候,外甥女豌豆想要一个芭比娃娃,妹妹不给买,豌豆就坐在那不走,妹妹没有立刻给她,也没有呵斥她,而是蹲下来跟她说,你昨天刚买了一个玩具,这个月买玩具的钱已经用完了,如果你想要这个娃娃,那只能靠你自己去努力了,这样吧,我们来制定一个规则,你回家给妈妈捶一次肩膀,妈妈给你5块钱,扫一次地十块钱,这样你就能自己挣钱来买这个娃娃了。外甥女虽然对金钱的概念还不是那么清楚,但听到自己挣钱买玩具是件挺有意思的事,于是站起来要立马给妈妈捶背。

除了制定等待规则,家长在日常小事中也可以培养孩子的耐心。比如当孩子要求你陪他玩或者帮他做什么的时候,即便你当时有空,你也应该时不时的让他等一等,孩子越小等待的时间越短。一定要跟孩子解释等的原因,比如说妈妈正在工作,或者妈妈要打个电话,你需要再等一小会或者等五分钟。这不仅能培养孩子的耐心,还能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并不是唯一的中心,爸爸妈妈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去做。

每个孩子都是上天给予父母的天使,如果你的“小天使”变成了“小恶魔”,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家长的教育方式出现了问题。所以当自己的孩子出现各种问题的时候,不要一味抱怨、指责孩子,而是应该先审视一下自己是不是陷入一些“家长陷阱”中而不自知。只有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对于父母来说,教育孩子是我们一生都要学习的功课,希望每个家长在这条学习道路上都能少走弯路,少进陷阱。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