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早朝是几点上?每天都要出席吗?
清朝早朝是早上五点到六点,是否每天都要早朝,取决于皇帝的勤政程度,一般皇帝每星期通常上朝听政两三次,大臣如果缺席,要告事假或病假。
《北京档案》2009年第10期记载,清代早朝的时间大体上沿袭前朝,早朝时天色尚未破晓,在凌晨5时左右;乾隆、嘉庆年间天下太平,则稍晚,延至日出之际,即清晨6时;而同治皇帝荒淫无道,迟至8时以后方才临朝;后来光绪帝企图变法维新,以挽救清王朝的颓势,一度把早朝提前到凌晨4时。
但就清代早朝,也有另外的说法。据吴越先生的《另眼看和珅》中说:“清朝没有一早就聚集官员站班议事的制度。“康熙朝曾沿袭有“御门听政”制度,冬春季早六点,夏秋季早五点,先在乾清门,后来改在太和门听政。多少有早朝的味道,而到了咸丰朝,“御门听政”就被取消了。
扩展资料
早朝时,大臣必须午夜起床,穿越半个京城前往午门。凌晨3点,大臣到达午门外等候。当午门城楼上的鼓敲响时,大臣就要排好队伍;到凌晨5点左右钟声响起时,宫门开启。百官依次进入,过金水桥在广场整队。官员中若有咳嗽、吐痰或步履不稳重的都会被负责纠察的御史记录下来,听候处理。
通常,皇帝驾临太和门或者太和殿,百官行一跪三叩头礼。四品以上的官员才有机会与皇上对话,大臣向皇帝报告政务,皇帝则提出问题或者做出答复。
皇帝主要在乾清门御门听政、养心殿理政。每星期通常上朝听政两三次,在乾清门接见各中央部门主管,接受他们的奏摺,听取工作汇报。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都勤于理政,朱批谕旨不用别人代笔,常常批阅奏折到深夜。
奏折是一种密奏文书,始于康熙皇帝,为了掌握第一手基层政情,可以由原奏人直达皇帝,不必经过层层官僚关卡。经皇帝亲笔批示的朱批奏折,具有法律和行政效用。朱批内容可能是严肃的政治指令,更多时候是简单的“知道了”“欣慰览”“欣悦览”。皇帝面前,写奏折的人怎么称呼自己,满汉有别:自称“奴才”的必是旗人大臣,汉人官吏只能称“臣”。
参考资料来源: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