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简介及详细资料

 我来答
自全望2227
2022-10-04 · TA获得超过1146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96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64.6万
展开全部

简介

北京人在白天制造工具,采摘果实,猎取野兽,到晚上返回龙骨山的山洞里,边烤火边休息,边用简单的语言加上手势交谈。 北京猿人用下肢支撑身体,直立行走,上肢与现代人的双手相似,捕食野兽。 北京猿人可能是现代中国人祖先之一。

世界之最

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化石和用火遗迹最丰富的遗址。北京人是世界上内涵最丰富,资料最齐全的直立人。先后发现五个比较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和一些其他部位的化石,还有大量的石器和石片,共十万件以上。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发现于北京周口店,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使用打制石器,已会使用天然火,过著群居的生活。有些学者认为,当时已会制造骨角器。除狩猎外,可食的野果、嫩叶、块根,以及昆虫、鸟、蛙、蛇等小动物也是日常的食物来源。在北京人住过的山洞里有很厚的灰烬层,最厚处达6米,灰烬堆中有烧过的兽骨、树籽、石块和木炭块。表明北京人已经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研究发现,北京人通常几十人结成一群。寿命很短,大多数人在14岁之前就夭亡了。

发现史

这处遗址是1921年8月由瑞典的地质学家安特生和美国、奥地利的古生物学家师丹斯基发现的,1927年起进行发掘。1929年12月2日,中国考古学者裴文中在周口店龙骨山山洞里,发掘出第一个完整的头盖骨化石,他兴奋地断定,这是远古人类的遗骨。此后,考古工作者在周口店又先后发现五个比较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和一些其他部位的骨骼化石,它们分属40多个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个体。还有大量的石器和石片等物品,共十万件以上。文化堆积层内有成堆的灰烬、烧骨和烧焦的朴树籽,以及动物化石100多种。这个被称为"北京人之家"的周口店遗址,是我国发现的资料最丰富的古人类遗址,也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

这些考古发明,为研究北京人的体格形态及劳动、生活情况,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1941年中日关系日趋紧张,因担心北京人化石的安全问题,美方将北京人头盖骨及其他化石材料计画运送到美国自然博物馆保存。是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迅速占领包括北京协和医学院在内的美国在北京、天津、秦皇岛等地的机构,转移途中从此下落不明、杳无音讯,成为历史上的一个谜团。现存惟一真标本是1966年从顶部堆积层发现的一个北京人头盖骨的模型。后来又发现了石制品、骨角制品。

当年参与挖掘的中方人员包括后来的院士贾兰坡先生,随着他的去世,一批当年挖掘的照片无人整理保管。

范文澜 《中国通史》第一编:"北京西南周口店山洞里,一九二九年发见生存在约四、五十万年前的猿人头骨、牙齿、下颚骨和躯干骨化石。这种猿人被命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或叫'北京人')。他们已经知道选取砾石或石英,打击成为有棱角的石片,当作武器或生产工具来使用。他们居住在石灰岩的山洞里,用木柴燃火,烧烤食物。

体质特征

北京人的颧骨高突。平均脑量均为1043 毫升。身材粗短,男性平均身高为162厘米,女性平均身高为152厘米,其面部较现代人稍短,而向前伸出,前额低平,鼻子宽扁,眼眶上缘有两个互相连线的粗大眉骨,嘴部前伸,牙齿粗大,上下颚骨向前突出,没有下颏。

1987年,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北京人的生活

北京人是用天然火,所谓的天然火不是人工取的火,而是打雷正好击中干燥的木头,点燃了火,又或者是火山爆发和森林火灾。晚上轮流看火,他们是用灰来保存火种的。

当时北京人生存的地区有大片森林和水域,气候温暖湿润。这里常有动物出没,如梅花鹿,野马等,也有丰美的水草。{科学家主要根据出土的动物和植物化石来研究当时的环境}北京人用石块、兽骨和鹿角等制作各类工具。他们制作石器的技术比较成熟,采用不同的打制方法,制作成不同类型的工具。如尖状器、刮削器、石锤和石砧等。使用这种打制石器的时代,叫做旧石器时代,北京人使用这些工具猎取动物,采集植物果实。他们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共同进行获取食物的劳动

那一时期他们用火烤著东西吃,晚上睡火边,这样可以取暖,还可以赶走野兽,因为野兽怕火。

那时的周口店一带,深林茂密,野草丛生,猛兽出没。北京人用锤击、砸击的方法,将石块敲打成粗糙的石器,出土的有砍斫器、刮削器、雕刻器等,把树枝砍成木棒,凭着极原始的工具同大自然进行艰苦的斗争。只靠单个人的力量,无法生活下去,因此,他们往往几十个人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过著群居生活,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

与现代中国人的关系

许多人之所以接受古人类起源于非洲的说法,是因为人们在那里发现了400多万年前以及150万年到300万年前能直立行走的人类化石。50多年来,中国考古学家先后在云南元谋、陕西蓝田、安徽和县等地发现了60多处古人类化石地点以及千余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国考古学家认为,从以北京人为代表的直立人到现代中国人,中间没有间断,是河网状不断推进附带少量杂交而来的。因此中国的现代人类起源于本土的早期智人。北京人作为现代中国人的直系祖先之一,被写入中国历史教科书。

如今兴起的分子人类学对此提出了挑战。根据1980年代出现的"单地起源说",现代人约于20-10万年前在非洲东部出现,并至少于60000年前进入东亚。因此,北京猿人和今天的中国人也没有关系。这一理论主要基于对现代人群线粒体DNA和Y染色体的分析。美国德克萨斯大学人类遗传学中心的科学家金力与中国一些科研单位合作研究后也撰文指出,如今的基因证据并不支持现代中国人有独立起源的说法。他们认为,在10万年前至4万年前之间的东亚地区,事实上存在一个化石"断档"期,即这一阶段的人类遗址非常少见。6万到4万年前源于非洲的人到达中国南部,并逐渐取代了亚洲大地上的古人,比如北京猿人的后代。尽管关于现代人进入东亚的路径尚有较大争议,大部分遗传学家已经接受这一观点。

然而在考古学界,仍不乏持反对意见者。其论争主要集中在少量遗传物质的可靠性、中国化石遗存的延续性以及两种异源人类之间混合的可能性上。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吴新智研究员表示,与基因证明相比化石证据更重要,因为它们更直接。法国古生物学家伊夫·科庞也认为,现阶段化石比基因证据更能说明问题。他认为亚洲的现代人与亚洲的古人类之间确实存在连续演化关系,在中国看到的各时期亚洲人化石有一系列共同特征。"很难相信我们现代人都是起源于非洲的",生活距今68-78万年。

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最新发现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一直被西方部分学者质疑了30年,由于用火证据不足,周口店猿人洞被质疑为只是一个天然"陷阱",而不是古人类生活场所。昨天,周口店遗址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最新发现的大量"北京人"控制用火证据,有力回击了西方学者质疑。大量遗迹表明,"北京人"在40至50万年以前,已经学会用火。

最新发现 发掘出土标本近万件

昨天上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管理处,共同发布2011年-2014年周口店遗址第1地点(猿人洞)抢救性清理发掘成果及2015年发掘计画。

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猿人洞抢救性清理发掘队队长张双权介绍,通过对猿人洞第4层堆积中上部、下部的发掘,共出土可鉴定标本上万件。其中包括近4000件石制品,原料基本为脉石英,另有水晶、燧石等,石制品类型包括石片、刮削器、砍砸器、断片、碎屑等。

可鉴定的大中型动物骨骼标本有3000多件,包括硕猕猴、肿骨大角鹿、梅花鹿、野猪、犀牛、三门马、鬣狗等;另外还出土了啮齿类、鸟类等小型动物化石2000余件。

考古发掘重点主要集中在猿人洞第5层以及第6层上部,计画清理堆积厚度3米至4米。这样就会增加发现"北京人"化石的可能性。

回击西方学者质疑

回应质疑 提供重要科学素材

本次发掘的一项重要发现,就是清理过程中,火塘、原地烧结土、烧石、烧骨等古人类用火遗物、遗迹的密集出现,它们为"北京人"用火行为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素材。

中国著名旧石器考古学家、古人类学家高星介绍,猿人洞第4层位是前人记录中的"灰烬层",或称"上文化层",其间不仅有"北京人"用火证据的存留,亦有石制品与动物化石的大量出土。

高星说,从1985年以来,部分西方学者质疑"北京人"用火及保存火种的能力,提出作为古人类用火证据的烧骨、烧石、灰烬可能是从洞外被水流冲入的;被烧过熏黑的材料以及灰烬可能是自然火造成的,或洞内的腐植材料,鸟类、蝙蝠等的粪便自燃或氧化反应的结果。猿人洞可能只是一个天然"陷阱",而非古人类生活场所。

找到控制用火力证

找到控制用火力证

此次发掘结果表明,遗址疑似用火区沉积物很可能经历了700℃以上的加热,而自然火一般无法达到如此高的温度。高星表示,这些磁性、色度异常的沉积物可能受到人类控制用火的作用,但它们是原地用火区堆积还是曾经历再搬运,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高星介绍,为了获得"北京人"用火的确凿证据,组织了磁学、释光特性、微形态、元素碳、植矽体、孢粉、红外光谱分析、文化遗物的分布特点等多个因素,对"北京人"是否用火的证据进行了重新检验,分析测试了灰烬中是否有用火证据矽质体存在。

研究发现,猿人洞的第4层和第6层灰烬中含有矽质体,即找到了证明"北京人"用火的一种证据,说明"北京人"在第4和6层位所处的年代(距今40万-50万年)已经可以有控制地用火。

暑期活动 零距离感受考古发掘

据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管理处主任董翠平介绍,为了拉近文化遗产与公众之间的距离,结合正在进行的猿人洞抢救性清理发掘工作,遗址管理处在暑期推出了"零距离感受考古发掘"特色活动。

观众可以近距离参观猿人洞考古发掘现场,与考古专家面对面交流地质学、考古学、古人类学等方面知识,进一步了解远古人类的生产生活。

同时,观众还可以在科普工作者的指导下,在周口店遗址模拟发掘区进行模拟发掘,并对发掘出土的化石进行清理、辨认,进一步了解考古发掘知识并体验考古时的艰辛。

周口店遗址小档案

小档案 周口店遗址的"心脏"

第1地点(猿人洞)是周口店遗址的"心脏",是遗址最具科学价值的标志性堆积体,是第四纪地质学剖面的代表性遗迹,保存了遗址最完整的地层序列和丰富的科学信息。

猿人洞自上世纪20年代发掘以来,长期遭受日晒、雨淋、风蚀等自然力的破坏。为做好猿人洞的保护、研究工作,国家文物局于2009年批准对该部位进行发掘。

自2009年开始至今,开展了对周口店遗址第1地点(猿人洞)西剖面的抢救性发掘工作。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