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童年的秘密有感
读童年的秘密有感1
读了意大利著名教育家和改革家玛利亚·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觉得这本书真的让我了解了很多,特别是书中讲到我们成人对儿童缺乏理解,在与儿童打交道的过程中,成人会慢慢变得自私自利,或者以自我为中心,只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待与孩子有关的一切,这样最终结果只能使他们之间误会越积越多。儿童并不是什么也不懂,有时候成人应该站在儿童的角度看待事情,多欣赏儿童,也要对自己的行为多做自我反剩
书里还提到:我们无论多么热爱自己的孩子,从他一出生,我们就本能的开始对他提防,凭着一种本能的守财欲,我们赶紧保护拥有的每一件东西,即使是毫无价值的破烂。从孩子一出生起,成人的心理就被这样一种思想支配,管住这个孩子,不能让他惹麻烦,看住他。在成人的眼里,孩子热衷于一些琐碎的、毫无用处的事物,他们为此感到不可理喻,他们认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为是很幼稚的,这个过程是很缓慢的,他们企图将一切事情代劳。但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探索是可喜、有趣的,他们从中得到了满足感。比如,孩子会要求自己拧瓶盖、吃饭、穿鞋等,他们会完全沉迷在这些在大人看来是再简单不过的工作中,在一遍遍的尝试、重复中探索、发现、兴奋着、愉悦着,但成人们看不下去了,最后一切事务全部由父母代劳。
儿童成长的步伐需要成人的等待,书中举例:带孩子出去散步的时候,当孩子停下来的时候,大人也应该停下脚步等待孩子,可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大人往往会因为自己不愿等待,不断的催着孩子往前走。有时候对儿童的尊重,我们人还是动物做的好,像小象跟着象群走,走累了,停下来时,大象也会停下来等待。看到这里我想到了曾经看到带着蜗牛去散步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就是让我们知道,尊重儿童成长步伐。
我觉得成人真的应该承认自己的错误,对儿童的成长我们真的不能再干预太多,有时候成人的“冷眼旁观”,对于儿童未尝不是一种好的选择。
看这本书,解开了心中有些疑惑,更愿意去站在儿童的角度去看待事情,感觉让自己的理论知识也增加了不少,看来多看书真的还是有这个必要的。
读童年的秘密有感2
一直没有时间阅读这本书的内容,忙于学生作业批改,忙于听课备课,鲜有时间能安下心来静静的去阅读,这两天才有心思捧起书来,细细的读一读,真的是本好书。
蒙台梭利的著作,对她的印象仅仅停留在师范的课本上,做为当代教育史上最伟大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她毕其一生献身儿童教育事业。在书中,她深刻的揭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秘密,说明成人对儿童的阻碍和压抑是导致儿童出现心理偏差的根本原因,并通过自己在“儿童之家”的教育实践指出了正确的教育方法和疗救之方。童年是人类生存的根基,儿童是成人之父,只有发现和解放儿童,我们才能拥有更好的未来。
本书共分三个部分:精神胚胎、新教育、儿童与社会,以及十个篇章来描述有关孩子童年的各种现象。初读前言,便觉得有句话说的很好“儿童在整个童年期都是受难者,因为学生时代过去以后,他就不再是儿童了。在此,科学又急急忙忙的去拯救他们”。反思我们现在面对的孩子们,他们正在经历最美好的小学时光,对孩子们来说,最重要的事情究竟是谁很忙?我们现在的教育带给了孩子们怎么样的影响?而任何影响儿童的东西都会影响这个最微妙、最重要的焦点,在这个焦点上,所有的生命内容都是生机勃勃的,精神的诸多秘密蕴藏其中,因为成人正式在这个焦点上形成的。
因此这本书,对于小学教师的工作开展还是有指导意义的,对于学生的心理状况和老师的应对措施都有一定程度的解析。还值得我继续学习。
读童年的秘密有感3
"为儿童提供利于发展、成长的环境,把阻碍发展的障碍减少到最低限度,这样的环境能够让儿童积聚力量,为它提供开展活动必不可缺的手段。"可见环境对于儿童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育中,环境不仅仅是课室的准备,还有教师的准备。
"某些整洁明亮的教室、低矮的窗户、窗台上摆满盆花、袖珍型的现代家庭家具(小桌、安乐椅、学童小手可及的低矮橱柜、放置在橱柜内学童可以随意取出的物品),这一切似乎在儿童生活方面做出实际意义的真正的改善。"这可以看出课室环境需要适合孩子的身体比例,创设属于孩子的小社会环境,使之更独立、更自信。
就好像我们萤火虫班,之前我们班的环境是为3—6岁的孩子准备的,从上学期开始我们班变为小班——1。5—3岁的孩子就读。因为有1岁多的孩子,身高也相对矮小,我们发现孩子和环境产生不了连接,对教具也不怎么感兴趣。因而我们及时调整,重新布置了课室,把四层的教具柜全部换成三层柜子,在生活区和感官区都摆放了矮桌子,在洗手台下边放置垫脚凳。改变之后,孩子不仅工作时有状态,还更独立了。就好像我们班的源宝,刚入园才一岁三个月,多多刚入园才一岁五个月,年龄都比较小,个子相对教具架来说有点矮,洗手时都够不着水龙头,之前都需要老师协助才能洗手,放置垫脚凳后,可以独立地洗手,以致更适应儿童之家的生活。
除了课室的大环境,课室的教具也要符合他们年龄,还要符合他们的个体需求。而且教具的摆放都是有递进的顺序的。"儿童在不断地成长,所有利于发展的手段,都令他们着迷,他们对懒散的活动不感兴趣。"从简单到难地摆放教具,以致孩子能实现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过渡。因而在选择教具的时候需要根据班里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来选择,还有摆放教具有固定位置且要递进的方式摆放。我们班是根据班里现有年龄层来选择教具,在感官过渡区会摆放吸引1岁多孩子的工作,同样摆放与2岁多孩子相符的工作。有一次,工作时间,乐乐在课室来回走动,偶尔会取一些投掷石头、大勺子舀等对于他来说简单的工作,还时不时打扰别的孩子做工作,老师观察后做出引导,最后他与开锁的工作产生连接,不断地在探索开锁的工作,好像找到自己心灵的需要一样。
如果说环境的准备是基础,那教师的准备就是必需品。"首先要求教师确定正确的道德立场",最重要的还是心,对孩子有心,用职业道德标准提醒自己,爱孩子。特别是蒙特梭利教师,对孩子没有爱是很痛苦的。虽然我是教育专业出身的,但是真正接触蒙特梭利教育,还是加入从化自然树儿童之家之后。而对于孩子,由于自己没有做过妈妈,只是觉得孩子都好可爱,很好玩,但是在这里工作后,觉得孩子很神奇,他感受到了你对他的爱之后,往往给到你出乎意外的结果。就像凯凯,有一段时间,每天中午睡觉都会说:"邝妈妈,邝妈妈,我要邝妈妈陪我睡觉,听着心里真是温暖啊,布布每天睡醒午觉,都会精气十足地来一句"邝老师,布布睡醒了。"是吧,孩子就是那么单纯,那么简单,你真心地爱着他,他心里就想着你。
看着他们长大,自己也慢慢地长大,心也不是简单的爱,而是发自内心地喜欢,慢慢学习从他们的角度想问题和方法。即使累看到孩子们就自然快乐起来。还有"教师应当做好精神上的准备,持之以恒地研究自身,以便清除自己根深蒂固的缺陷,认识构成自己和儿童之间关系的障碍的东西。为了发现隐藏在自己意识中的缺陷,我们需要外在的帮助、某种指示;不可或缺的是,有人指出我们应当在自身发现东西。"是的作为一名蒙特梭利教师,就应该是一张白纸,或者把自己尽可能漂白,重新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庆幸我毕业就来到这里,也庆幸在我没有孩子就接触蒙特梭利教育。
"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才会去掉儿童眼中的刺"。只有教师自己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并且改正,才能帮助孩子成长。而在这一点上我不断地改正中。一位有准备的教师必须具备观察能力,而这里所说的观察,不是普通的观察,而是从事情的表象看到本质的东西。从孩子的行为挖掘他们行为背后的原因。这常常是我们忽视的,很多时候,大人就喜欢看到行为表象立马下结论,给孩子乱贴标签。
只有我们的课室准备好,教师准备好,孩子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并且重复的练习,从而更专注更自信,同时也能独立自律。这样孩子逐渐趋向正常化。前面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孩子们在不断的成长,仍需继续努力。
读童年的秘密有感4
今天我读了《童年的秘密》这本书,这是一本介绍年幼的孩子生理和心理健康成长的书,对于一个年幼的孩子而言,他们的心里成长恰是我们大人最容易忽略的问题,我们总认为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其实不是这样的,孩子虽然年龄很小但是他们内心深处有很多和我们成年人不同的想法。蒙台梭利说:“学会走路对儿童来说是第二次降生,他从一个不能自助的人变成一个主动的人。这番努力的成功是儿童正常发展的主要标志之一,但在这第一步之后,他们仍然需要经常的实践。”孩子们从牙牙学语就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和主动探究世界的行为,看来我们真的不能对孩子的心里成长有所忽略。
孩子的物质需求我们可以满足,但是我们对孩子的无理取闹就不能随便满足,这样就会滋生孩子的不良习惯养成。蒙台梭利强调:“在成人对儿童的要求作出让步,儿童在得到了最初的胜利之后就期待第二次胜利,成人作出的让步越多,儿童渴望得到的东西就越多,最终成人被用来满足儿童欲望的这种错觉化成了苦果。因为物质世界是极端有限的,而想象力可以漫游入无限之中,最后产生了抵触和剧烈的冲突,儿童的任性成了成人的灾难,成人突然认识到他错了,他说:“我宠坏了我的孩子。”
在幼儿园门口就有很多卖小孩子吃的5角、1元一袋的小食品,这些食品小孩子吃了对健康是不利的,我们每一个家长都明白,不能让孩子吃过多这样的垃圾食品,但是孩子一哭一闹家长就心软了,总是这样劝慰自己:“反正又不贵,孩子想要就买一次吧。”但是孩子就抓住了大人的这个心理,每当走到校门口就又哭又闹,故意在人多的时候大声哭闹,这样家长就会感到如果自己不给孩子买,孩子一直这样闹下去就会让自己很没面子,于是就只好妥协掏钱包买吧。还有的是爷爷奶奶接送的孩子,如果不给孩子买,孩子就会回家告诉爸爸妈妈说:“我想要一袋糖果,爷爷都不给我买。”好像自己很不疼爱孩子似的,也就会引起婆媳之间生气。我的同事就因为自己的婆婆不给女儿买东西吃而耿耿于怀,总是说婆婆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如果我们随便就向孩子让步,孩子物质欲望就会不断膨胀,等到我们不能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的时候,我们就会感觉到我们培养的不是一个孩子,而是一个讨债鬼,好像自己就是前生借他多少钱没还一样。长大毕业了要房子我们得买,结婚了彩礼要送,生孩子了小孩子的见面礼要随,见到别人有车了,逼着你给他买,如此的欲望我们怎能凭借我们微薄的工资收入去满足他呢?所以我们千万不要宠孩子,不要认为我们现在能满足孩子的欲望就让孩子吃最好的,穿最好的,处处和别人攀比,让自己的孩子成为最耀眼的小童星,走到哪里都会得到夸奖,说这个孩子多漂亮,打扮多洋气,多像一个洋娃娃等等,满足了大人的虚荣心,同时也滋生了孩子的坏习惯养成。让孩子的虚荣心也在不断升级。
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蒙台梭利还认为,对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来说,准备一个适宜的环境十分重要,她强调说:“正在实体化的儿童是一个精神的胚胎,他需要自己特殊的环境。正如一个肉体的胚胎需要母亲的子宫并在那里得以发育一样,精神的胚胎也需要外界环境的保护;这种环境充满着爱的.温暖,有着丰富的营养,在这种环境中所有的东西。都倾向于欢迎它,而不会对它有害。”营造适合孩子成长的爱的环境对孩子成长是有利的。
我们做妈妈的一定要懂得温柔的呵护是爱,勇敢的放手也是爱。同时我们还要经常教育孩子让他们明白他总会长大,总会有独自面对社会的那一天,到那时,爸爸妈妈永远是他坚强的后盾,但不要忘了身后的爸爸妈妈也需要关怀……也需要来自孩子的关爱。
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养儿防老”,如果我们现在对孩子只是一味的给予爱,不求回报,不让孩子懂得感恩,等孩子长大了,我们也老了,到那时孩子会主动来关怀我们吗?会照顾我们吗?这是一个值得三思的问题呀?
读童年的秘密有感5
《童年的秘密》这本书断断续续读了将近两个月,可能是因为这本书多少有些难度,另外就是时间很紧,一时静不下心来阅读。本月决定一定要读完这本书。在回程的火车上将这本书看完。很奇妙的是,就在我阅读这本书的时候,一个11个月的小婴儿对它也产生了兴趣,给她把玩,同时,通过对这个婴儿的种种行为和举动将书上说到的内容做了实践。我想蒙台梭利也是出于对幼小生命的好奇和爱,才能有这样杰出的贡献吧!
在书中我看到了蒙台梭利对成人的控诉和不满,成人虽然是儿童的“子嗣”却不了解儿童生命的内在本质,却在现实社会的名利照耀下以爱之名加之伤害。蒙台梭利以西方世界的基本哲学理念或者说是基督教理念为基本出发点,认为人是这个世界独一无二的,人是理智崇高的。与动物相比,“人就像手工制作的物品,每个人都不相同。每个人都有他自己创造性的精神,这使他成为一件艺术品。但这里需要大量的劳苦和努力。在任何结果外显之前,必须完成内在的工作,它不是现成的、简单的复制品,而是新型的、积极的创造物。当这个产品最终出现时,它结果就成为一件令人惊叹和不可思议的产品。它就像一幅杰作,倾注了艺术家的思想感情,并且在向公众展出之前,它一直秘藏在艺术家的画室中。”在蒙台梭利看来,我们在这一点认知上,忽略了儿童。
在第一部分,蒙氏强调了儿童是精神的胚胎,有着独特的心理发展过程。没一个儿童诞生,不仅仅意味着只有肉体,同时其内在的精神更是我们不能忽略的。这中精神会经历一个实体化的过程,即儿童心理的和生理的发展。黑柳彻子著的《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之所以能够风靡世界,或许也有这样的一个亮点,她最了解孩子的心理。
心理发展这一章节主要针对敏感期这一主题展开,同事建议我好好阅读一下,这是与公司的倡导的教育理念是一致的。
敏感期里儿童学会自我调节和掌控某些东西。他在用自己的内在生命力进行征服工作,在稳定的节律中,他感到幸福和快乐;当收到阻挠的时候,他会悲哀,心理会变的絮乱,甚至乖戾。“人们对儿童心理上的创伤仍然知之甚少,但是他的伤痕大多数是由成人无意识地烙上去的。”蒙氏如是说。接下来蒙台梭利通过具体的案例来说说明儿童在具体方面的表现。
本书的第二部分是儿童教育,其中包括有对儿童的观察与发现,教育的方法,以及对教师的要求等内容。本书第三部分是儿童与成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儿童的权力。
对本书的内容作了大致的回顾,也算印象的加深。看完蒙氏的这本书,最大的感触是似曾相识。在大学四年,阅读了很多西方的经典著作:文学的,哲学的,历史的,诗歌的,散文的……蒙氏的幼儿教育理念与这些书籍阐发的是相通的,所以理解起来困惑也就少一些。但是,最大的困惑在于,中国人思想,当然包括教育思想和理念,应该走向哪里,怎么走?通过公司提供的珍贵的机会,我接触着幼儿园和小学的教育实际,我希望我能够在实际中发现更多,就像蒙氏,用一颗热爱着的心,去创造更多的价值。
读童年的秘密有感6
《童年的秘密》是早教经典原著,此书揭开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神秘面纱,提出了“敏感期”这一及富革命性的理念,即儿童在智力、节奏、运动、人物角色认识和工作等方面的发展拥有一个特殊的敏感期,处于敏感期的孩子会根据“敏感性”的指令,以一种独特的方式从周围的环境中进行吸收和学习。如果能很好的抓住敏感期,将对儿童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本书也对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进行了反思,指出成人应该处于观察者的地位,不要压抑孩子的发展,要学会富有智慧的爱孩子。怎么叫有智慧的爱孩子呢?我认为可以做到这几点:
1、对儿童不必热衷于“出手相助”。
成人比较注重行为的终极结果,总是将“最大效益”作为重要的行事法则,选择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和策略,以最快的速度达成目标。在我们眼里,儿童对某些看起来非常锁碎而毫无价值的东西十分热衷,比如儿童发现桌布歪了,想要去铺平整,我们看着儿童完成困难,就去给予帮助,直接铺好就走人。当我们做出这个行为时,就剥夺了儿童成长的机会。
2、成人应承担帮助孩子的责任。
儿童总是充满热情的观察着周围的环境,我们的行为更容易吸引他们,我们必须慢慢的、平静的行动,只有这样,才能为儿童提供正确的指导,让儿童清楚的观察到动作的细微之处。就是我们说的以身作则。
3、做温柔的人。
我们经常会针对儿童的某种行为大发脾气,发脾气就像一场暴风雨,它会使儿童的内心无法真实展现出来,而深深掩藏了起来。那么我们就不能无法真正的认识儿童,并把他们从所有的束缚中解救出来。儿童只有生活在一个不受约束的环境中,才能使他们的心理生活自然而然的获得发展。
4、自由的选择。
儿童所进行的自由选择,使我们看到他们的心理需要和倾向。儿童的兴趣和专注才会发自内心的产生。
最后与大家分享一句话:爱默生所说“儿童就像弥赛亚,他降临到堕落的人间,是为了引导人们重返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