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大学封校行为?
从客观角度看待大学封校行为
封校是最省事、直接的办法。
与新冠肺炎的战斗终于从紧张的状态中恢复了过来。跨省旅游已经重新开启,曾经封闭的城市也开始举行大型聚众活动,甚至部分地区对健康码的检查都开始流于形式——一张截图就能搞定。整个国家都慢慢地松懈了下来。在一片祥和的气氛中,教育部还是宣布:高校是否允许学生在假期间自由进出,由高校自行决定。
到底该不该封校?
显而易见,封校是最省事、直接的方法。学生都老老实实呆在校园里,不随处晃荡,不在校外沾花惹草,学习与否尚且不说,但管理难度却是大大减小——只是辛苦了保安师傅们,他们得24小时把守校门。但对大部分大学的管理层来说,这是值得的。毕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学生在校内的生活也不算差吧?比起原来那百废待兴、生活条件艰苦的日子算是好的了!领导层负担轻,学生似乎也无话可说,着实是一步好棋。
当然了,学生们自然不喜欢这样,尤其是刚脱离家庭的大学生们。自由、开放一直是学生们的宗旨。若是如此束缚学生出入校门的自由,当然可以称之为一种强者对弱者的剥削。学生们也有资格享受自己的生活,那么多人出门在外,风险总是存在着,为什么就断言学生自由进出就有大概率造成新冠肺炎在校内传播呢?学校的生活是单一的,外面的世界是五彩斑斓的,为什么就不能给学生一个出去看看的机会呢?
本质上,封校与否是一场博弈:若是不封校,可能会导致新冠肺炎在校内传播(虽然这个事件发生概率不是很大,但我们向来做事的一大宗旨就是以防万一);若是封校,务必会引爆网络上的舆论,学生批评学校的发言当然没有触犯互联网的底线,学校也只能接受自身声誉遭到暂时打击的结果。
从这两个方面看,校内矛盾似乎已经暂时转为学生日益增长的自由生活的需要和不稳定无把握的疫情现状的矛盾。而疫情不稳定、无把握的现状总是存在的,除非疫情消失(但在目前并不可能)。因此,这一矛盾基本上是不可调和的。相比新冠肺炎在校内传播的概率,这个概率更小,因而从功利主义的角度出发,采取封校的措施是更为稳妥的选择。
因此我认为,这两种行为带来的后果都具有极其强烈的不确定性,一方的收益并不意味着一方必然的损失。同样地,妥协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学生们的期待着自己学校的校长有魄力,有信心,敢于责任,为学生利益着想。当然,学生们勇于发声,自然是推进学校假期解封的良好动力。在这场博弈中,它更是起到了关键作用,甚至可以左右博弈的结果。
不论何方在此次博弈中胜利,这场博弈正是一次推动学校管理制度改变的良好机会。管理层如何对学生负责,如何对自己负责,如何承担自己的责任,如何平衡学生与学校管理曾之间的关系,都是应当予以考虑的。改变制度的路依然漫长,但若没有改变的推进器,制度终究是不会变的。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