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的历史文化有哪些
"庆阳"一名,取之宋代政和年间。
宋太祖建隆元年置庆州团练,乾德初又升为庆州。
到英宗治平年间改设环庆路。
乃合环州和庆州首字而得名。
政和七年(1117年)在庆州设"庆阳军"节度。
"庆阳"这一名称方见于史册,并沿用至今。
庆阳因庆州州治城址位处马莲河上游环江(二河中位居西又称西河)与柔远河(又名东河)汇流以北的三角台地内(即今庆城县所在地),古人以水之北为阳,故名"庆阳"。
庆阳民俗庆阳香包文化独树一帜。
刺绣、剪纸、皮影、道情和民歌堪称庆阳"五绝"。
庆阳民歌享誉"黄土歌魂",唱遍全国的《咱们的领袖 *** 》、《绣金匾》、《军民大生产》三首革命歌曲,是庆阳人孙万福、汪庭有等农民歌手的佳作。
评剧精品、电影《刘巧儿》讲述的就是华池县农民封芝琴争取婚姻自主的真实故事。
在陇东道情的基础上孕育诞生的陇剧,是甘肃唯一的新剧种。
庆阳剪纸巧夺天工,以香包为代表的民间刺绣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已蜚声海内外。
庆阳已获得中国民俗学会命名的中国香包刺绣之乡、徒手秧歌之乡、民间剪纸之乡、窑洞民居之乡、五蝠皮鼓--庆阳一绝,环县--道情皮影之乡、温泉乡公刘庙--华夏公刘第一庙、周祖农耕文化之乡、荷花舞之乡、中国民俗文化及民间工艺美术调研基地、中国民俗艺术教研基地等11大命名。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